记者 高绮桦 吴欣宁 实习生陈燕 2016-11-30 08:24
佛山,在过去30余年里,是一座被誉为书写了“中国故事”的城市。始终坚持以制造业为根,以民营经济为魂,佛山成为了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的“中国样本”,也树立起了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的“中国典范”;
佛山,在过去5年里,是一座闪耀着新光芒、迸发出新价值的城市。以先行者的姿态实践“中国制造2025”、布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融入全球新工业革命时代潮流,佛山的发展模式和路径价值再次得到发现,引发更多研究。
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佛山闯出了一条怎样的道路,提供了哪些新的启示意义?面向“万亿俱乐部”发起冲刺,实现量与质双重突破,“传奇佛山”应如何谱写新传奇?
近日,南方日报邀请了多位国内权威经济学家及城市竞争力研究专家,为佛山创新驱动发展建言献策、加油鼓劲。
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
打造“双创”“双公”双引擎
向世界制造业一线城市迈进
自改革开放以来,佛山依靠制造业创造了“佛山奇迹”,去年底佛山提出进入中国制造业一线城市。过去几十年的积累已让佛山足以跻身国内制造业一线城市行列。在未来,佛山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在保持国内制造一流实力的同时,向世界制造业一线城市迈进。要应对这一挑战,佛山需要更新发展的“老引擎”,转而依托两大“新引擎”,一是“双创”引擎,即创新创业;二是“双公”引擎,即政府的公共服务与公共产品。
去年起,全国掀起了创新创业热潮,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对于佛山来说,启动“双创”新引擎同样十分必要。改革开放至今的30多年里,佛山在大众创业方面表现突出。佛山各级政府放权让利,把权力交给市场、企业、基层社会,培育了肥沃的创业土壤,诞生了一批草根企业,并锻造了佛山强大的民营经济。
新一轮的大众创业则与过去不同。创业的主力军是“90后”乃至“00后”的大学生,他们以智慧为武器,以知识作为交易筹码。包括佛山在内的中国城市要融入这一新创业潮,就必须营造能够发挥大学生创业比较优势的环境,促进其所学知识技能转化为市场需要的资源。
在万众创新方面,佛山同样要深化布局。过去依靠低成本竞争优势拉动创新的模式已难以为继,在佛山劳动力、土地、环境成本逐渐上升的情况下,企业不能只是进行商业模式的创新,而要从制度、文化、技术等全方位打造创新的“发动机”。只有真正做好了创新的变革,全球人才、技术、企业等资源才会涌向佛山,而其保持国内制造业一线城市地位、迈向世界制造业一线城市的底气也会更足。
“双公”这个发展引擎也不可或缺。一方面,佛山亟需营造绿色、智慧、创新的城市环境,吸引外来人才。而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打造保存城市历史记忆的人文环境与绿色优美的自然环境,离不开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公共产品供给方面的投入。
另一方面,本土人才的培养也需要依赖政府公共服务。在外来劳动力逐渐紧缺的当下,佛山推行“机器换人”,在职业教育发展上更是不遗余力,包括花心思打造中专、本科、硕士等各个层级的职业教育。
当然,佛山的人才培育还有两个短板需要弥补。首先是如何丰富佛山的中高级合格管理人才,而不仅仅是充实一线员工;其次则是如何突破模仿式创新,走向原创式创新,彰显新时代的企业家精神。 随着佛山经济规模的扩大,并向万亿元GDP发起冲刺,如何在新常态下保障这座制造业大市的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率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兼顾城市的软硬环境发展,推动产业结构由草根转向中高端,瞄准国际一流水平践行“创新驱动”战略,发挥经济的创造性活力,佛山奇迹才能得以延续。
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
“佛山道路”是正确道路
企业家竞争力决定佛山未来
从过去十年表现来看,佛山能够突破现行体制,经受住短期利益引诱,始终坚持发展制造业,并推动实体经济不断转型升级,培育了强大的产业竞争力和健康的经济体系,十分了不起。这样的一条发展道路,是中国城市发展与转型的正确道路。
具体来说,佛山城市竞争力大部分来源于制造业,制造业能否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将直接影响竞争力的高低。这几年,一些城市由于房地产过度发展导致制造业竞争力削弱,企业大量转移,出现产业空心化的情况。但佛山的民营经济、制造业的发展还是一如既往地进行着,它的房地产倾向化或泡沫化并不是十分严重。
经过研究,我们发现城市科技转换能力和创新能力对城市效率的影响更大,人才是城市竞争力提升的最大动力。作为制造业大市,佛山是全国具有较强科技竞争力的城市之一,但是在人才资本竞争力、金融资本竞争力、企业文化竞争力、基础设施竞争力和对外开放竞争力等方面仍有提升的空间。
从这点来看,我认为,佛山城市竞争力的提升,关键要做好“人”的文章。长三角的苏州等城市追赶之势迅猛,其政府在科技教育与人才引进上大手笔投入,佛山也应该在高端人才引进、提升城市人才竞争力上继续下功夫。
其中,企业家是佛山的最大财富,企业家竞争力也是佛山城市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决定着佛山的未来。佛山本土创业家众多,无论市场如何,他们始终如一坚守于此,甚至借逆势把产业向高端转型升级。他们所在的民营企业坚守实业之路,摒弃“短平快”的赚钱路线,形成了独特的经济发展价值观和粤商文化,做强了佛山的实体经济。佛山要珍惜他们,留住他们。
同时,佛山还有一个较大的优势,就是毗邻广州,这是其他地级城市都难以拥有的区位优势。一批高端人才在佛山买房,在广州就业。这说明在房价上,佛山是洼地,对广佛区域内的人才置业有很强的吸引力。
在广佛同城的格局中,佛山不能只将自己定位成为广州的“郊区”,不能只满足于留住高端人才的居住,更要留住他们为本土经济做贡献,这就要求佛山不能再简单地做制造业之城,而是要重视基础设施、环境设施、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等,特别是提升教育、医疗等服务,让其达到与广州“同城”的水平。只有把巢筑好,佛山毗邻大都市的优势才能真正发挥出来。
总而言之,我认为,佛山的城市管理者应该创造创业至上的宜商环境、友好的生态环境、公平包容的社会环境、便捷通畅的信息环境以及开放多元的文化环境。如此才能逐渐培养出高素质的居民,从内在提升城市竞争力。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副主任乔润令:
融合“产城人文”发展特色小镇
激发佛山城镇化新生命力
从全国的范围来看,过去三十年里,佛山的工业化和城镇化道路走得非常成功,经济实力位列全国地级市前列。总结一下,正是这些特点成就了如今的佛山:首先是发展的氛围和环境非常好,有雄厚的制造业基础,拥有极强的产业配套能力;其次是民营经济高度发达,有一支庞大的民营企业家队伍;再次是政府锐意进取,有所作为。
尽管如此,佛山制造业的强大更多处于中低端产品的生产能力,中高端产品的生产能力尚未全面形成。要保持领先地位,佛山要将传统制造业升级为新型智慧型制造业,用创新推动企业产业转型,促进城市发展。
也许佛山自身的创新能力不足,但佛山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将科技成果实现有效转化。一个科研成果要从实验室走进百姓家,最需要的就是市场转化,而佛山则是国内为数不多能够快速实现这一目标的城市之一。这也是佛山经济能够持续迸发生命力的重要原因。
同时,佛山可以在已有的发展生态上,培育新的创新生态。比如,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走制造业与金融、教育等服务业融合发展之路。佛山是制造业大市,在转型发展的路子上,要坚持制造业的根基,避免出现产业空心化的情况,更不能直接转变为纯粹的服务型城市。
今年以来,国家提出要培养工匠型人才,对于佛山来说,这点尤为重要。未来佛山要从引进一般外来劳动力转变为培养技能型工匠,从招商引资到招才引智,从引进硬资源、硬项目转变为引进科研院所等软资源,创造新消费、新技术、新产业、新潮流。
在发展导向上,我认为,佛山要从单纯的追求GDP增长,转变为追求产品、品牌以及投入产出比的带动效应,形成一个全新的经济评价标准。
佛山不仅有亮丽的经济成绩,城镇化的发展水平也十分高,拥有国内最成功的小城镇发展模式。过去佛山村镇型经济格局比较粗放,造成了不少资源浪费,但这种自下而上的内生发展模式极具旺盛的生命力,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产城人”融合。
在劳动力、土地等成本不断攀升的当下,发展低污染、科技含量高、集约型的新型城市经济,成为推动城镇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式。上周,佛山高新区提出启动科技创新小镇群的建设,这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发展特色小镇,佛山要注意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要将新的资本、新的经营模式和新的生活方式结合,让“产城人文”实现有机融合。
另外,特色小镇是新型城镇化的新平台。在将低端产业或升级或转移,“腾笼换鸟”发展高端产业后,城市管理水平、城市服务水平也将整体提升;反过来,城市管理、服务水平的提升也将促进产业的提升。期待特色小镇的建设能够成为佛山未来城市发展的新引擎。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徐洪才:
政府引领用好PPP模式
调动民间资本共促创新
当前,“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制造”等新战略的及时部署,给我国制造业实现整体转型升级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在此背景下,佛山制造业要想做强做大,要用好智能化和自动化的现代设备。比如,通过使用先进装备,帮助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或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加快推动生产装备智能化升级、工艺流程改造等,让技术和产品向全球产业链的中高端迈进。
佛山制造业在发展智能制造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一方面,地区产业基础好,有良好的制造生产经验和成熟的劳动力,且业务网络架构也相对比较完善;另一方面,佛山毗邻广州、深圳等创新动力十足的城市,能够接受这些区域的创新辐射,佛山自身也有灵活的体制机制,这些都将助推佛山智能制造快速发展。
与此同时,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离不开金融业的支持。企业的并购重组有助于制造业结构的调整,以此淘汰落后产业,引进新工艺和技术,实现企业规模的迅速扩大,提升品牌影响力。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金融机构增加对有市场潜力企业的投资力度,进一步发挥产业基金、股权基金、产业风险投资基金的作用。
目前,不少企业经常反映遭遇“融资难”“融资贵”,我认为,企业也需要主动提升,让金融机构看到企业本身的实力。企业负责人不仅要提高经营水平,在企业管理中融入新的业态和商业模式;企业也可以聘请专业财务顾问,规避汇率波动及融资等风险。
而金融机构也要针对中小微企业发展多层次金融服务。上周,在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金融创新发展大会上,佛山携手金融等机构发起“政银企”政信云项目建设,希望通过数据信息互通,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以此优化融资结构,降低营商成本。我认为,这样的理念非常超前,期待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作为制造业大市,佛山在过去30年,尤其在近10年,凭借高速增长的工业化累积了庞大的工业资本。据我所知,2013年,佛山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就突破万亿,成为广东省首个万亿存款的地级市。面对如此庞大的民间资本,政府要做的就是做好引导,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充分调动民间资本的积极性。
其中,采用公私合营模式(PPP模式),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社会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是当下比较流行的合营模式,也是分享经济的典型模式,可以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此外,为整合行业资源,加速创新要素流动,佛山不少民营企业正组织设立相关的产业基金,为企业转型发展做好准备。这是一个不错的发展策略。但企业要注意搭建国际化、高标准的基金管理结构和运营模式,以开放的心态吸引优质项目,并建立中长期激励机制,才能实现基金的可持续发展。
香港大学金融与公共政策教授肖耿:
融入区域竞合是破题关键
要在更大格局中开放发展
过去30年,佛山一直是一个很具中国特色的产业经济样本。凭借在制造业领域的不断耕耘,佛山已经形成了齐全的本土供应链和产业集群,并与全球供应链相对接,进而缔造了一个有规模、成体系的产业生态圈。
练就了制造业深厚基本功的佛山,如何在冲刺万亿GDP的过程中,让城市综合竞争力再上一个台阶?这是这座中国制造业重镇,特别是它的两大龙头区域即南海与顺德,都亟需破解的一个新命题。我认为,破题的关键是把佛山的发展融入整个珠三角区域竞合的大格局中去。 佛山的南海与顺德在产业变革与转型升级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为城市发展取得突破奠定了重要基础。国内最近一直提倡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佛山在过去几十年其实一直没有间断过。它从制造领域开始着手升级,在不断关停陶瓷等污染企业上下大功夫,逐渐形成了高效迅速的困难企业退出机制。这与一些内地城市形成鲜明对照。东北及中西部不少城市在整治产能过剩及污染企业方面效率低下,导致好的企业上不去,差的企业退不出,从而影响城市经济体内部资源良性流动,拖累地区经济增长。
产业内部持续的转型升级,以及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力投入,自然也会体现在佛山的经济增长数据上。去年,佛山GDP突破8000亿元。面向未来,佛山正向万亿GDP发起冲刺。可以说,佛山在充分挖掘自身优势产业的增长潜力方面已取得了突出成绩。
最近,我与国家发改委的一个调研组前往南海区考察其供给侧改革的进展。令我最感惊讶的是,这里的企业在去库存、去杠杆、去过剩产能方面早已不存在问题,原因是这里的企业几年前已经把这些问题当作是企业迫切要解决的问题来处理。不过,这里的企业担心的是全球宏观经济的波动,会直接影响到它们的订单。
所以,下一步,佛山如果要进一步走出一条与庞大经济总量相匹配的优质发展道路,就应把目光放在长远处,放在更高层面,将城市发展置于区域竞合的态势之中来考虑。
首先,在与广州、深圳、东莞等珠三角城市的互动中,佛山还有机会强化自身的优势与实力,积极主动地加入与周边城市的竞争与合作之中。
广深等城市具备人才、资金的汇聚优势,但随着其土地、环境成本的上升,不少人才、企业资源开始外溢到佛山,特别是与广州接壤的南海。同时,与佛山联通的大西南地区为佛山提供了广阔的产业扩张腹地,也为佛山吸引创新要素与大企业增加了砝码。此外,佛山探索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方面也有机会更上一层楼。最近在南海的调研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了地方官员表现出的对地方发展的强烈责任感。在佛山,区与区之间,镇(街)与镇(街)之间的竞争意识很强烈。在此背景下,佛山可在市场导向下进一步探索如何释放政府的服务职能,推动软硬基础设施建设,以此吸引更多人才、企业、资金汇聚于此。
佛山在加强对资本市场的利用方面潜力巨大,与其他城市相比,佛山贷款占GDP比重很低,存在金融抑制情况,上市公司数量与其经济规模不相匹配。在美的等佛企近来连续发起并购案的带动下,佛山有潜力从源头上补齐金融短板,解决佛山大量中小企业的贷款、上市难题。
【来源】南方日报
【记者】高绮桦 吴欣宁
【实习生】陈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