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竞速:佛山如何跻身“新一线城市”

南方+ 记者 赵越  2016-11-30 08:16

从全国、全球的角度打量佛山冲刺万亿的城市理想,将会发现什么?

尽管衡量一座城市发展程度的标准众多,但GDP仍是最常用的标准。至2015年底,中国大陆共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重庆、苏州、武汉、成都、杭州10座城市的地区生产总值超过一万亿元。

在这些城市中,除北上广深四地被称为一线城市外,其他城市被很多媒体称为“新一线城市”,或“新一线城市”的有力竞争者。而能否进入“万亿俱乐部”,是跻身“新一线城市”的一个量化标准

记者梳理国内城市“十三五”发展目标后发现,除南京、青岛两地距离万亿城市仅有一线之隔外,至少还有包括无锡、长沙、佛山在内的8座城市提出了冲刺万亿的目标。

在今后五年中,向万亿冲刺将成为中国城市竞争发展中一段异常激烈的赛道。

跻身万亿俱乐部,在中国乃至全球意味着什么?冲刺万亿城市,佛山面临着什么?闯入万亿版图,佛山将为中国带来什么?佛山如何从制造业一线城市迈向综合实力一线城市?

这将是今后五年,以鲁毅为“班长”的佛山需要解答的“万亿之问”。在众多城市中,佛山这座以制造业、以民营经济为根的城市,其跻身万亿对整个中国的意义,将格外与众不同。

万亿级城市

撼动全球的中国力量

何为“新一线城市”?国内尚无公认的权威定义;无可否认的是,GDP达到1万亿元是“新一线”的基础条件。当一座城市经济总量达到万亿水平,往往足以迸发影响全国的力量。

中国大陆拥有万亿级城市的历史,至今已满十年。2006年,上海市GDP达到10297亿元,突破1万亿元,成为万亿俱乐部的首位成员。此后在2008年,北京GDP也突破1万亿元。时隔两年,广州成为首个万亿级别的省会城市,“北上广”三大公认的一线城市成功会师“万亿俱乐部”。

紧接着,“万亿城市”集中爆发。仅在2011年这一年,全国就有深圳、天津、重庆、苏州四座城市成功“闯关”。“万亿七巨头”的格局持续至2014年。这一年,中部和西部的两大中心城市——武汉与成都GDP突破万亿。此后,电商之都杭州在2015年成为万亿城市中的最新成员。

上述城市也正是中国城市GDP排行榜上的前十名。任何城市都会为跻身万亿而振奋、自豪。以武汉为例,时任武汉市代市长万勇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这是全市人民期盼多年、奋斗多年,凝聚着城市光荣与梦想的历史性突破,是武汉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从上海到杭州,这十座城市已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定盘星”,在很多领域成为产业“领头羊”。以汽车这个反映制造业实力的行业为例,2015年重庆汽车产量达304万辆,上海也达到约243万辆,两地汽车总产量就超过了全国的五分之一。

此外,这十座城市也几乎都是所在城市圈的产业中枢:既在城市圈中充当技术创新、各类信息交互中心的角色,也面向周边产生了强大的外溢和辐射效应。

在高附加值、知识型的服务业领域,万亿级城市优势更强。以软件业为例,2015年全国软件业务收入为4.3万亿元,其中仅深圳一地软件业收入就超过四千亿元,接近全国十分之一。杭州、广州、成都三座万亿级城市的软件业收入均超两千亿元。

经济总量与“钱袋子”挂钩,政府“有钱”,才有力量持续推动基础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正因如此,2015年国内地铁运营里程前十名城市排行榜上,万亿级城市占据了大量席位。

充裕的就业机会、高质量的城市功能,让这些城市保持了对大学毕业生、白领们的吸引力。除杭州外,其他九座万亿级城市常住人口总数均已超过一千万大关。在二三线城市日益加强关注的“人口争夺战”中,万亿级城市往往能抢占先机。

另一方面,庞大的经济总量容易转化成为政策优势,让万亿级城市在省级乃至中央政府部门制定的政策规划体系中,获得重视。

以2014年突破万亿的成都为例,国务院今年批复的《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就提出,“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目标,增强成都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科技中心、文创中心、对外交往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功能”。而政策优势则有利于城市在发展中获得更多资源。

去年,国内GDP达到67.67万亿元,成为全球第二的强大经济体;而万亿级城市是各国认识与融入中国经济、展开跨国协作的主要窗口。其中,除北京、上海两座很早就已拥有特殊地位的国际化大都市,其他万亿级城市在国际范围内的影响力日益增强。

杭州和深圳是近两年来的典型例子——前者拥有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阿里巴巴,并于今年成功举办了G20峰会;而后者孕育了华为、大疆无人机等科技公司,其“全球科创中心”的形象刷新了全世界对中国经济形象的认知。

佛山能跻身这个行列吗?这正是以鲁毅为“班长”的佛山的新命题。

鲁毅。南方日报记者戴嘉信

冲锋的号角 

那些“虎视眈眈”的竞逐者

万亿级城市实力雄厚,仿佛让人望尘莫及,但万亿俱乐部的大门从未对其他城市关闭。在中国这个巨大的经济体始终保持平稳发展的情况下,其他城市仍有晋级万亿的机会。

至2015年底,国内已有南京、青岛、长沙、无锡、宁波、佛山六座城市的GDP超过8000亿元大关。以目前国内城市普遍的增长率推算,现在一座城市的GDP站在8000亿水平线上,到“十三五”期末将有较大几率超过万亿。

因此,这些城市构成了一张相对稳妥的“万亿级城市候补名单”,作为广东第三大城市,佛山就是其中之一。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佛山已明确提出,2020年GDP要达1.15万亿元。只要保持年均增长7.5%的速度,佛山就可完成这一目标。

然而,国内主要城市经济发展日新月异,在佛山前后,有多个对“万亿级”目标“虎视眈眈”的竞逐者,特别是一南一北两大“九千亿级”城市已叩响了“万亿俱乐部”的大门。

其中,位于长三角的南京,2015年GDP已达9720亿元,距万亿仅有不到三百亿元,今年其增长仍然乐观。成为新的万亿级城市,南京曙光在望。经济体量紧随其后的青岛,是另一个准万亿城市。去年其GDP达到9300亿元,今年进入万亿俱乐部也已成大概率事件。

而无锡、长沙、宁波、佛山四地则处在候补名单上的第二梯队,这些GDP分布在8000亿至9000亿之间的城市,占据了去年城市排行榜上的13至16位。尽管距万亿城市还有超过一千亿元的距离,但“英雄所见略同”,万亿级城市的理想,对这四座城市也有莫大的吸引力。

来源。网络

在电子设备制造业、有色加工业和汽车等领域实力雄厚的长沙,对此雄心勃勃。在今年初出台的“十三五”规划中,长沙的首个具体目标就是“做大经济总量”,提出2020年经济总量达13000亿元左右。

作为江苏、浙江的两座经济重镇,无锡、宁波近年来保持了较快发展,均有实力冲击万亿。无锡今年初宣布,计划在“十三五”提前实现GDP比2010年翻一番。该市2010年GDP为5758亿元,如成功翻一番,突破万亿将毫无疑问。而去年底,宁波市委关于“十三五”规划的建议中同样提到,力争提前实现GDP比2010年翻一番,该目标实质上也指向了总量破万亿。

站在这些城市的角度看佛山,佛山也是一个强劲“对手”。直到2014年,长沙、宁波、佛山还都处在8000亿大关之下,身处同一“段位”。正因如此,尽管目前无锡、长沙、宁波、佛山GDP相互之间均有一定差距,但最终谁能率先闯进万亿俱乐部,尚难有定论。

值得一提的是,怀有万亿理想的城市,远比人们想象的更多。尽管去年GDP均未超过8000亿元,居全国17、18、19、20位的大连、郑州、沈阳、烟台,也都以制定“十三五”目标为契机,提出了GDP迈向万亿的目标。

换而言之,一张更完整的“万亿级城市候补名单”上,已有包括上述四城在内的十座城市之多。这些城市能否在“十三五”如愿以偿,还有4年多时间等待印证。

仅从数据上看,哪座城市率先进入万亿俱乐部,对其他城市似乎没有影响。但是,在国际化、市场化环境中,真正的优质资源仅属于少数城市——从高级人才到世界五百强,从各种国际盛会、优质资本到科技资源,都会青睐更具吸引力的城市。

万亿城市竞赛,本质上正是一场创新资源争夺战。从曙光初现的南京,到奋力拼搏的宁波、佛山,都希望通过做大经济总量,聚合创新资源,以量质并举的姿态,向万亿级城市乃至未来的新一线城市前进。

在其他九座城市不约而同冲击万亿的背景下,如果佛山不能在“十三五”成功冲入万亿俱乐部,并在一万亿基础上保持一定的超越,就意味着其在中国乃至全球创新资源的争夺中,无法占领一个好的身位。

佛山式道路 

为中国开创什么

在共同的理想背后,即使将10座万亿级城市,以及10座冲击万亿的城市包含在内,佛山也仍是独特的个案——在走向万亿级的道路上,佛山却与众不同。

佛山的独特恰恰在于“普通”乃至“草根”。国内城市的行政地位与经济发展之间有紧密的关联,直辖市、省会城市的资源和政策优势,天然就超过普通地级市。换而言之,普通地级市在全国前20强的城市竞争中,并没有完全处于一条起跑线上。

而在前述共20座城市中,既不是直辖市、也不是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的普通地级市,就只有苏州、无锡、佛山以及烟台四座城市。

在这四座城市中,仅有苏州、无锡GDP超过佛山,而佛山是把制造业视为城市根基的典型工业型城市,在该领域,上述四座城市中又仅有苏州一地的规上工业总产值超过佛山。

即使如此,相比之下,苏州和佛山的模式依然差异巨大。苏州是依靠外资崛起的典型,在超过3万亿元的规上工业总产值中,外商及港澳台资工业产值占据了约1.95万亿,占比超六成。而佛山制造业则以本土民营经济为主。今年前8月,民营经济对佛山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79.6%。

这正是佛山式道路的意义所在。近两年来,随着中央加快部署“中国制造2025”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制造业的创新发展之于中国的战略意义前所未有地明晰。

在此背景下,佛山在民营经济、实体经济领域的特点和探索,对于中国大多数普通地级市推动制造业发展更具示范意义。2015年底,佛山被国家发改委列为国内唯一的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今年11月,该改革试点的工作方案正式出台并提出,佛山要“为全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体制机制创新提供可供借鉴推广的示范经验”。

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佛山需要勇当“中国先锋”,也有望成为中国制造的新“代言人”。

佛山式道路的另一重点,还在于携手广州打造“双万亿城市”,为中国闯出一条建设“超级城市”的新路。早在2009年,广佛两地市政府就签署了同城化协议,此后建成了首条国内跨城地铁,与广州互动一直是佛山城市、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在中国GDP前二十城中,虽然也出现了包括北京、天津在内的京津冀一体化、以成都和重庆为双核的成渝经济圈,以及苏州昆山与上海的积极对接等区域一体化的组合,但在市级层面签署同城化协议、从“十一五”至今始终推进同城化建设的,只有广州和佛山。

一旦佛山成为万亿城市,“广佛组合”将成为中国第一对同城化的“双万亿城市”。事实上,去年广州与佛山GDP总和已超过2.6万亿,超过了北京、上海。

相比成都、重庆这样的组合,同属广东省内的广佛更容易在省级层面的协调下实现高度同城化。以地铁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标志,今年广州与佛山掀起了一轮内涵更丰富的同城化高潮。特别是在11月26日,佛山顺德在北部片区启动广州大学城卫星城建设,两地在创新资源方面开始了空前紧密的对接。

而在此之前,佛山市委书记鲁毅率党政代表团拜访广州。鲁毅提出,佛山将和广州加强深度产业合作,共同迈向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任学锋指出,下一步,广佛两市要加紧在产业合作上下工夫,打造超级城市,共同参与全球竞争。

在区域一体化备受各地重视的今天,佛山如何借力同城化促进万亿城市建设、在跻身万亿级城市后又将如何与广州产生新的化合作用、打造“超级城市”,这些都将是中国城市发展进程中前所未有的瑰丽景象。


冲刺万亿之前,这些城市做了什么?

尽管多数城市禀赋各异,但其发展都有共同规律可循。在成功冲刺万亿之前,那些城市都发生了什么?回顾历史可以发现,固定资产投资、创新、开放,是很多城市走向万亿级之前出现的三大共同特征。

◎不可忽视的固定资产投资

高度重视固定资产投资,是多数万亿级城市的共同特征。去年,杭州成为全国第十个总量超万亿元城市,同年该市完成了固定资产投资5556.32亿元。在2014年跻身万亿级时,成都一年中实现固定资产投资高达6600亿元。同一年成功冲刺万亿的武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更高达7002.85亿元。而2011年越过万亿大关的重庆,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7631.80亿元。

去年,佛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35.52亿元,以固定资产投资为动力,佛山经济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今年8月,佛山市出台了扩大固定资产投资引领科学稳健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表现出对固定资产投资的空前重视。

紧抓工业大项目,是多个城市冲刺万亿级前夕的另一个共同选择。仍以武汉为例,2014年,武汉坚持不懈抓重大项目和园区建设,完成工业投资2606亿元,仅一年中就有5个投资5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建成投产,5个投资5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开工建设。

提到工业,就不能不提创新。在GDP冲击万亿的节点上,很多城市出现了科技型企业的高速增长。在跻身万亿级城市的2011年,天津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8500家,累计达到2.1万家。2016年闯关的杭州,一年中新增国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311家。

今年也很可能是历年来佛山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增长最快的一年。根据此前该市的有关会议要求,佛山今年高企的总数要从此前的716家,达到1000—1100家。

◎“万亿”背后的国际化命题

跻身万亿,代表着城市对资源的吸引力达到了新阶段。而在此之前,努力对接国内外市场和资源,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是很多城市的共同特征。

重庆是一个典型。在成功冲刺万亿的2011年,重庆推进国际贸易大通道建设,实现了渝新欧国际货运班列常态化开行和多国海关“一卡通”,开通渝沪江海联运、渝深铁海联运,新增9条国际航空货运航线,跃升为内陆开放的桥头堡。同一年,苏州实际利用外资继续位居全国前列,中方境外投资额实现江苏省“八连冠”。

而在2014年闯关的成都,同样在对外开放方面捷报频传。这一年,“蓉欧快铁”稳定开行,中亚列车开通运行,率先在中西部开通直飞美国客运航线,国际客货航线增至78条,双流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达3771万人次。

对外开放和国际化的另一个表现,是各个城市在大型活动方面的踊跃。大会与大都市的关系如影随形。在这方面,武汉在2014年协作开展了中法建交5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开启法国巴黎中国文化中心“武汉之窗”。而成都则成功举办中德对话论坛等国际会议及“2014伦敦成都周”、“铁人三项”世界杯。

借助大会推动城市发展,也是一个有效途径。在冲刺万亿的2011年,深圳成功举办了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152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0多名运动员、教练员和随队官员参加大运会,赛会规模和项目数量创历届之最。深圳也把办赛事与办城市、惠民生相结合,推动城市建设全面提速。

【来源】南方日报

【记者】赵越

编辑 王虹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