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蓝志凌 赵越 2016-11-30 08:20
传奇佛山,薪火相传。
自2003年佛山确立一市辖五区的行政区划体制至今,黄龙云、林元和、陈云贤、李贻伟、刘悦伦、鲁毅先后担任佛山市委书记,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挑起重任,团结带领全市党员和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开拓进取,不断创造新的辉煌。
十四年间,六位“一把手”先后接棒,而佛山GDP从2003年的1381.39亿元起不断攀升,迈过七道“千亿大关”,2015年已到达8003.92亿元。
经济总量一次又一次冲关越坎的背后,是佛山在历任“班长”的带领下,走出了一条既符合中央、省委精神,又切合佛山实际的发展道路。
梳理六位市委书记的施政历程以及其所代表的发展阶段,可以发现,坚持以制造业为根、以民营经济为魂,坚持以改革创新激发全社会活力,坚持把人民满意作为最高追求,坚持抓党建主业营造奋发有为的干事创业环境,是历任班子理念和实践的共同主线。而他们又在具体的历史关头,做出了各有侧重、充满智慧与勇气的战略抉择。
今天,当佛山喊出冲刺万亿的城市理想,佛山需要在发展中传承,从过去汲取智慧、强化自信、保持定力;更需要在传承中发展,开放创新,阔步迈向率先实现第二个“一百年”目标的新征程。
黄龙云
统领五区“五指成拳”
开创广东第三大城市
今年11月中旬,佛山一环西拓工程正式动工。十年来,佛山一环搭建起佛山现代化城市的雏形,当佛山人回顾这条环线的历史时,一定会想起十多年前佛山完成行政区划调整、确立“大佛山”体制的那段历史。
黄龙云是这段历史中的关键人物。2002年9月,省委常委、珠海市委书记任上的黄龙云,从珠海调任佛山。作为新一任市委书记,黄龙云面临着特殊的使命。在他来到佛山之前,广东省委主要领导提出,佛山要打造广东第三大城市。
2002年9月,黄龙云到佛山上任后就特别强调,一定要抓住佛山建设广东第三大城市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加快新一轮的改革和发展,为佛山建设广东第三大城市,为广东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跨越作出更大贡献。
建设广东第三大城市,佛山的第一个大动作是进行区划调整。2013年1月,佛山市禅城区、南海区、顺德区、高明区、三水区分别举行成立大会,一市辖五区的全新行政管理体制正式开始运作。
新体制的运行只是一个开始,要让五区发展更加紧密,建成更加强大的佛山市,佛山需要在体制机制构建、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完成一系列突破性工作。时势造英雄,历史呼唤着改革者和开创者。
对城市资源的整合,是黄龙云到佛山之后,这座城市大力推动的一项工作。仅仅在2003年一年,佛山就撤并28个路桥收费站,整合城市公交资源和邮政资源,并统一了全市电话区号。
此后几年中,围绕路桥收费站、城市公交、邮政、电信、旅游、教育和传媒资源,佛山不断推进整合工作,基本实现“同城生活,同城便利”。另一方面,佛山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也持续推进,围绕简政放权,先后向各区下放数百项行政管理事项,并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市和各区设立了行政服务中心。
在此期间,佛山一环已经于2003年启建。佛山市交通运输局局长高荣堂回忆称,当黄龙云看到《佛山市干线公路网规划》后,当场拍板修建一环,助力佛山打造现代化大城市。为了更快获得省里批文,黄龙云亲自带队协调省发改委等部门,最终省里开辟“绿色通道”,将设计、审查、审批及招投标等权限委托下放给佛山。
到2006年,佛山一环通车,将全市各主要城市组团串珠成线,大大提升了佛山的城市价值。此后的十年来,这条环线成为佛山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交通工程之一。
也是在2006年,黄龙云调离佛山。此后人们发现,从2003年到2006年,佛山实现了GDP年均增长18.6%的惊人增速。2006年,佛山GDP达到2926.72亿元。此时的佛山,已经是名副其实的广东第三大城市。
林元和
打响“环境保卫战”
掀起广佛同城高潮
曾经,“村村点火、处处冒烟”的制造业给佛山创造出巨大财富和活力,却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污染、土地利用低效等问题。为改变低水平的工业状况,2006年,接任佛山市委书记的林元和举起产业转型升级大旗,打响了一座制造业城市的“环境保卫战”。
在林元和主政佛山的三年零六个月内,600多个陶瓷企业“关停并转”,最终剩下50多个,这被称为林元和任上“最漂亮的一仗”,也是“风险最大的一仗”,因为彼时正值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之际。
但林元和坚定地表示:“宁可少几百亿的GDP,也要把环境搞上去。”事实证明,整顿后的陶瓷产业总量和效益反而增长20%,使佛山在那场金融危机中率先突围。
在这场“环保风暴”之后,佛山陶瓷业焕然一新。如今,以生产建筑陶瓷为主的南庄已迈向高端化,拥有集陶瓷装配制造、高端智能产品研发、生产、商贸物流、信息、会展、陶瓷总部等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
而曾经天空灰蒙的罗村,用三年的时间关、停、并、转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重点发展新光源产业和口腔医疗器材两大支柱产业,空气和水的质量均有大幅改善。
在林元和的理想中,佛山是广州西边一片绿树成荫、鲜花盛开的城市。为此,他在佛山三年推动栽下树苗超过1000万棵,被称为“种树书记”。
同时,林元和还要求五区每年美化一条“高标准样板路”,这恰好为佛山接下来的“城市升级攻坚战”打下基础。
“有什么样的环境,就有什么样的产业。”这是林元和留给佛山的理念财富和历史经验。
而除了碧水蓝天和龙头项目外,林元和还在“广佛都市圈”的基础上,强力推动“广佛同城”,全面推进广佛地铁建设。
“高速公路是属于有车族的,地铁才是真正属于老百姓的,两地人民加强交流是广佛同城的关键。”林元和当时表示。这条2010年正式开通的广佛地铁也成为全国首条跨城地铁,真正开启了“广佛同城”的新时代。
对于“广佛同城”的推进,直到卸任离开佛山,林元和还一直关注。在与佛山深情道别时,林元和曾表示,广佛同城化是佛山和广州两地市民的共同愿望,“我到广州以后,将进一步推进广佛同城化有关工作,以广佛同城化促进珠三角一体化,让广佛这颗灿烂的明珠在南中国闪闪发光。”
在林元和卸任佛山市委书记的2010年,佛山的GDP总值达已到5651亿元,为“十二五”佛山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陈云贤
确立“超前引领”前瞻理念
让“资本之光”照耀佛山
2010年4月,陈云贤从林元和手中接过“接力棒”,就任佛山市委书记。在此之前,他曾先后担任顺德区委书记和佛山市市长。这位经济学博士、金融专家给人们留下的最大印象是“经营城市”,不遗余力地让资本之光照耀产业高地。
早在执掌佛山工业重地顺德期间,陈云贤就梳理出政府超前引领的理论,推出了“三三三”产业战略,鼓励企业参与联合国采购,为促进企业上市出台系列政策,以区域性政府的“有形之手”开始理性引导区域性经济。这一理念此后也被陈云贤应用推广到到整个佛山,这一执政理念推动佛山加速培育新兴的支柱产业,促进企业走向自主创新和品牌建设。正是产业结构的调整,使佛山在2008年金融危机来袭时,经受住了考验,在珠三角城市“保增长”的战役中率先突围。
陈云贤有深厚的经济专业功底,对以金融业支持城市经济发展尤其重视。2008年,佛山推出“金融三项计划”。从此,资本市场上开始出现“佛山板块”,佛山实体经济从金融业获得的支持越来越大。
但陈云贤给佛山带来的变化不止是金融。在“十一五”即将结束时,陈云贤确定了一个方向:佛山将朝着“四化融合,智慧佛山”方向前进。
“在信息化时代,应该依靠信息化手段,使人的大脑得到延伸,换成通俗的说法,就是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有效融合,借助信息化路径,对传统经济进行改造,培植新兴产业。”陈云贤多次强调这一观点。
这就意味着,陈云贤把“智慧佛山”上升到了区域经济和城市发展的战略层面,这一概念不再局限于信息化和智能城市,而是后工业化时代的引领方向。今天看来,陈云贤这步棋下的极有前瞻性,在“互联网+”的浪潮下,佛山已早走一步。
出任佛山市委书记一年多,陈云贤以强大的定力和勇气解决了不少佛山的“痛”。对于“限摩”这一难题,陈云贤在出任市委书记第11天就再度亮剑:“佛山限摩势在必行,时机已到”。
对于当时佛山新城建设缓慢的状况,陈云贤迅速推动解决了其体制不明确的问题,为佛山新城建设“全面提速”;此外,陈云贤还主持进行了一再推迟的市直机关公车改革,改革后仅公车花费这块,每年就节约2000多万元。
2011年7月29日,在广东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陈云贤被任命为广东省人民政府副省长。这一年,佛山GDP冲上了6580.28亿元的新高。
李贻伟
力挺民营经济“增强体质”
发力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
“佛山不靠海、不是省会城市、不是特区,没有特别的政策,靠的是市场经济才有今天。”2012年6月,时任佛山市委书记李贻伟在接受南方日报专访时的一番话,解开了佛山发展的“密码”。
李贻伟在2011年从市长任上接替陈云贤,出任佛山市委书记。他一直对支持民营经济、做大做强实体经济情有独钟。“实体经济兴则佛山兴,实体经济强则佛山强”,在市长、市委书记的任期,他推出了多项举措,集中为佛山民营经济“增强体质”。
在2012年,李贻伟选取服务非公有制企业作为“暖春行动”;2013年又将党建创新“书记项目”定为“实施党员民营企业家培养工程”;同一年,佛山组织48名青年民营企业家到国企挂职,为即将接班的“创二代”提供培训……
此外,佛山还出台《推动民营企业跨越发展扶持办法》及《实施方案》,推进民营企业做大做强,推动一批企业实现产值跨越100亿、500亿、1000亿元,让佛山有“星星”也有“月亮”。
在坚定佛山发展实体经济这一方向时,李贻伟进一步将佛山的发展路径概括为“十字坐标”,其中中心是“现代制造业”,纵向是“城市、人才”,横向是“金融、科技”。这一理念,如今仍成为佛山产业经济发展的一个“指南针”。
与此相呼应的是,支持民营经济、实体经济发展,李贻伟十分重视科技创新。2012年底,佛山市委、市政府召开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动员大会并提出,未来五年市、区财政投入不少于100亿元科技专项资金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
“靠科技创新驱动佛山转型升级,是佛山下一步不得不走的路,这是一个发展战略的问题。”在这场会上,李贻伟说。在他看来,随着投资拉动减弱、市场出口疲软,土地资源限制,佛山只有依靠创新来拓展增长新空间,“这是唯一的路”。
此后,这一规模巨大的创新工程得以顺利推进,系统性地完善了佛山制造业创新环境的短板,至今仍是佛山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在推动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李贻伟还提出了“大国资”的经济建设理念,使佛山开始重视起国有经济的引领发展作用。运用了这一思路,佛山中心城区禅城在短短两年时间内提升了城区形象,国有资本的收益增长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收入来源。
2014年,李贻伟卸任佛山市委书记,话别佛山。这一年,佛山GDP达到了7603.28亿元,距离下一个关卡已经并不遥远。
刘悦伦
承前启后建设“城市佛山”
以城市升级重塑城市自信
如果把大佛山整合初期所勾勒的城市框架看成一幅“写意画”,那么,如今的佛山就像在雕琢一张“工笔画”,而刘悦伦就是一位承前启后的“画匠”。
2011年赴任佛山,2014年就任佛山市委书记,在佛山的四年零七个月里,刘悦化把佛山发展带入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从产业佛山走向城市佛山。
“城市升级”是他带给佛山的“见面礼”。主政过广州三个区的经验,塑造了刘悦伦对城市的认知:城市环境,关乎百姓幸福、关乎产业转型升级;要吸引高端人才、高端企业入驻,就必须有一流的城市环境。城市不升级,广佛难同城,产业转型升级更是一句空话。
在这四年间,103个项目改造,超过1000亿元资金投入,从“城市升级三年行动计划”到“城市升值两年延伸计划”,佛山几乎重新定义了中国制造业城市的环境,“绿城飞花”“彩色汾江”等美景频现,缔造出可以和欧美发达国家媲美的世界一流景观。
连一向低调的美的集团创始人何享健都公开对媒体发声:政府对企业最大的贡献,就是改善了城市环境,让企业吸引到更多的优秀人才。这位佛山最大企业的老板,也代表着最广泛的佛山民意。
事实上,这场波澜壮阔、全民响应的城市革命,与佛山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联动推进,不仅改变了佛山的城市界面,也塑造了佛山的城市自信。
而刘悦伦带给佛山的变化并不止于“外貌”的改变。对于佛山的“根”,他在坚守的基础上继续创新。佛山获批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召开民营企业家大会并发布“40条”扶持措施等,正是刘悦伦在制造业和民营经济方面的开拓。
“民营企业有信心,佛山才有信心,要让企业敢转型、能转型”。为了给佛山企业家增信心,刘悦伦不断赴京积极争取,最终在去年年底,佛山获批成为唯一一个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
此外,举办首届中国(广东)国际“互联网+”博览会、打造不是自贸区的“自贸区”以及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广东园)落户佛山南海等,均是佛山在刘悦伦的带领下,争取到的一个又一个的改革机会和创新平台。
“佛山是个好地方。”2016年1月30日,刘悦伦当选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在离任之际,他把四年半前来佛山报到时说过的一句话,又重复了一遍。他离开佛山前的2015年,佛山GDP历史性地站到了总值8000亿元的舞台上。
鲁毅
打开佛山国际化全新格局
抢先谋划第二个百年目标
“建设中国制造业一线城市,率先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必须坚持创新驱动,打造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在今年7月的佛山市委全会上,市委书记鲁毅对外宣告了佛山这一重大战略。
今年2月,鲁毅接替刘悦伦,成为2003年佛山“一市五区”体制确立后的第六位市委书记。此前在他任市长的2015年期间,佛山完成了GDP冲刺8000亿元的历史性一跃。与前五位市委书记任期内相比,此时的佛山走到了一个全新的路口上,需要确立下一个历史阶段的路线图。
在来到佛山之前,鲁毅曾在深圳工作二十多年,积累了众多宝贵经验。来佛山后,鲁毅迅速融入佛山,找到了为这座传统制造业大市发展瓶颈“开锁”的几把钥匙。
在2014、2015年鲁毅任佛山市市长期间,佛山成为了全省探索智能制造的先行者。其中在2015年,佛山在全省城市中率先出台“互联网+”行动计划,并成功举办首个全国性“互联网+”博览会。
通过各种政策引导的带动,推动“互联网+智能制造”在佛山企业迅速深入人心,成为佛山转型升级的主要抓手。佛山依托智能制造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举措,还受到了国务院的通报表扬。这也成为佛山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在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带中发挥龙头作用的重要底气。
在此期间,面对各种压力,佛山经济保持了较快发展。2015年,佛山人均GDP达1.74万美元的特大城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1.98万亿元。
就任佛山市委书记后,鲁毅加强了从战略层面对佛山的长远布局,主导召开了城市治理大会、首届“佛山·大城工匠”命名大会,以及市委十一届八次全会。
三场大会分别从全面推进佛山城市治理现代化、以工匠精神推动佛山迈向制造业强市,以及全力打造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三个方向,勾勒出了佛山未来的发展路线。
其中,尤以全力打造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最为重要。谋划佛山发展蓝图,鲁毅表现出了开阔的全球化视野,和长远的战略思维。他在市委十一届八次全会上提出,今天的佛山,已经站上了新的历史起点,要用国际视野和战略眼光,立足佛山发展新阶段、顺应世界发展新形势,抢先谋划第二个百年目标。
在这一背景下,鲁毅围绕打造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树立了2020、2025、2049三个节点。到2049年,佛山率先建成国内一流制造业创新体系,主要领域建成全球领先的技术体系和产业体系,制造业综合实力达到世界制造强国水平。
【来源】南方日报
【记者】蓝志凌 赵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