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托,千万别再要求孩子“刻苦”了

宝宝树 2017-02-22 00:40

前一阵子,我一个朋友在朋友圈里发出来她女儿的钢琴老师发给孩子的图片,上面写着:“学在苦中求,艺在勤中练”。艺在勤中练没有问题,但是,上来就把学习定义为和“苦”相关了,是不是有待商榷?学习就一定非要“苦”吗?

想想我自己从小到大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都在被要求"刻苦学习”,似乎学习和“苦”字是离不开的,再加上中国的各种古人云:“学海无涯苦作舟”,“十年寒窗苦”……让我从小就认为学习就是苦的,必须靠强大的毅力,克服怕苦的想法,必须克服痛苦,才能学习好,可是谁喜欢吃苦呢?

除了在学校读书躲不开”苦“,我从小接受的足球训练理念也是必须”苦练基本功“;大点了,有想成为职业球员的想法了,教练和我爸又告诉我必须”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也是“苦”字不离身。

虽然,不喜欢吃苦,但是,被熏陶这么多年,到最后,我内心深处也成了以能吃苦为荣,不能吃苦为耻的。我甚至认为吃苦是成功的必经之路,只要想干成点儿事情,就必须吃苦。

工作之后,还老用那句老话“您要想人前显贵,您必得人后受罪”来鞭策下属,还老特自豪地炫耀,自己刚工作的时候吃了多少苦,每天工作多少多少小时,熬过多少个通宵。

到了英国之后,我越来越深地接触到了这里的少儿教育理念,彻底改变了我的想法。不要再教孩子“刻苦学习”啦!学习完全可以是快乐的,而且,只有快乐的学才能学得更主动,学得更持久,学得更优秀!

以前,在中国如果被问到,孩子踢好球最关键的是什么,我可能会说是基本功,是不怕苦的精神。而在英国我接受的各种培训,看到的各种教练员书,都认为真正能让一个孩子长期的坚持做好一件事情的原动力,是孩子对自己的自信和对这件事情的兴趣和热爱。

孩子对踢球感兴趣,热爱足球这项运动,在练球的过程中,就没有“苦”这个字,为了踢好球,去反复练基本功,自然也不是苦差事。踢球如此,学习或者是做别的事情不也是这样吗?

反过来,如果对这件事没有兴趣,只是被迫靠毅力,咬牙坚持,去做一件自己不喜欢的事,才是痛苦,而且,很难做好。

在英国学校里,老师特别注意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培养,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英国的足球教练也是想尽办法把训练课搞得活跃有趣,随时都是鼓励孩子,表扬孩子,让孩子们保持对足球的热爱;我之前在《付老师游学记09》中写过关于英国的游泳培训的例子,那更是不紧不慢,娱乐为主的教学方法。各个层面的教育工作者都生怕孩子们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了。

同样是学钢琴,中国老师发给学生的是“学在苦中求,艺在勤中练”而我在英国儿子学校的音乐教室墙上拍到的是这张相片,我理解的大概意思是:“天才不是多聪明,想象力多好的人。天才的核心是热爱,热爱,热爱。”压根就没提到苦,对热爱的事情抛开一切地投入进去,哪里”苦“?乐还来不及呢。

我又回想起我前面提的我的成长经历,我放着好好的保送大学不去,偏要去踢球;在国安青年队试训期间,试训队员不让在基地住,我每天骑车来回40多公里去参加超大运动量训练;大年三十儿,零下十度,在北方交大的操场上只有我一个人还在自测12分钟跑;我不觉得苦吗?说实话,真不觉得!因为我热爱,所以,非常享受。

工作之后,疯了一样的加班,一宿一宿的熬夜,苦不苦?说实话,我也没觉得苦,那时候的我追求的就是升职快的成就感,加薪快的喜悦,被领导和同事认可的自豪感。我喜欢工作,乐在其中,怎么会觉得苦呢?

兴趣和热爱,真的像兴奋剂,强心针,让人不知疲倦的努力追求!

还是拿易恒踢球来说。英国的冬天,经常雨夹雪,气温零度左右,周六一大早,镇中心体育场,上百名不到七岁的孩子在比赛。不喜欢踢球的人肯定觉得这些孩子太能吃苦了,可是,对于这些孩子来说,就盼着周末能来踢比赛,享受比赛带给他们的快乐!

我现在对易恒的教育,不管是学校学习英语,数学……还是课外学习足球,游泳,最重视的就是他的自信和对这个项目的兴趣和热爱,有了这两个条件。我发现我根本就不用操心他每天的读书时间,不用担心他不完成作业,更不用担心他消极训练。

我以后回国带队员的时候,我会带他们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但是,我绝对不会表扬孩子说:”你们真能吃苦。“而是,夸赞他们很勤奋,很努力。我会想方设法把训练安排的有趣,不断的去激励孩子,鼓励孩子,让我的队员真正的热爱足球运动,快乐的一直踢下去。


编辑 陈海燕
点击展开全文
继续阅读
评论
发送
最新评论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