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如何与孩子谈论学生欺凌?作为家长,你应该知道这些……
记者 2016-12-13 21:13
近日,朋友圈被一篇文章《每对母子都是生死之交》刷屏了。
内容是一位网称北京中关村二小的学生家长,称自己的孩子长期遭到同班同学的“霸凌”——被同学用“厕所垃圾筐扣头”后出现恐惧上学等症状,但与班主任沟通未果,过程中还被告知“这事就是开了一个过分的玩笑’。”
事件在网上引发广泛热议,关于“孩子上学被欺负”的话题,再次引发社会尤其家长群的集中关注。孩子在学校“被欺负”与“欺负”的经历再次戳中家长们的痛点,大量家长吐槽自己孩子甚至自己小时候“上学受欺负”的经历共鸣。
你的孩子上学“被欺负”了吗?“孩子上学受欺负”这事为啥难杜绝?广州某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青年地带”项目部在持续跟踪校园欺凌现象长达八年后发现,这类现象之所以难以杜绝且较为普遍存在,与家长、老师、校方和学生四方面的真实应对现状有关。
“大家在讨论的时候可能很愤怒,也有不少家长看过相关的文章建议。但当发现这类疑似情况可能而提出干预时,只有一半家长和校方的态度是支持的。” 该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他们的观察中,现实遇到这类问题时,家长、校方、老师和学都更多会“尴尬”“担心”“疏忽”“害怕”而不愿真正用心“正视”这类问题。
“孩子上学受欺负”为何难杜绝?
校方家长更多现实做法,你可能并不知道
近年来,媒体曝光的全国范围类“校园欺凌”案例不少,据不完全统计,仅2014年至2015年,较为恶劣的学生受欺负甚至暴力事件不下数十起。
“孩子上学受欺负”的事情常有发生,并不意味着对“校园欺凌”现象没有监管和引导。近年来,全国各地对校园文明发展的引导措施不断出台,今年11月1日,教育部等九部门出台了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
然而,媒体曝光、各种整治措施出台的高压态势下,为何还是难以杜绝“孩子上学受欺负”这类事情?
有观点认为,国内目前尚没有专门针对校园暴力的法律规范,应该让法律及时、系统地介入,才能及时纠正施暴者的不良行为,有效遏制校园暴力、欺负现象的出现和蔓延。
但在前述项目负责人持续多年的观察看来,校园“欺负”与“被欺负”现象之所以难以杜绝且较为普遍存在,与家长、老师、校方和学生四方面的真实应对现状有关。
“大家在讨论的时候可能很愤怒,也有不少家长看过相关的文章建议。但是当发现这类疑似情况可能而提出干预时,只有一半家长和校方的态度是支持的态度。”
有参与的社工介绍,在他们的干预服务接触中,不同家长、校方、班主任、学生,在真正面临“上学被欺负”这件事情时态度和做法是很不一样的。
“家长在遇到这类事情的时候,有的家长会高度重视、积极寻找解决方案,帮助孩子尽快走出心理阴影。但也有不少家长没有时间、或者不知情、或担心‘尴尬’而不愿意‘抛头露面’。”
该名社工介绍,在现实中,处理“孩子上学受欺负”这类事情时,不是所有的学校都会很好的配合。有的学校不愿意“正视”这类问题,更多是担心影响学校的声誉、影响学校的办学,而希望尽快消除影响。站在班主任的角度,有的班主任也私下坦言过,他们管理学生多、又要忙于教学,如果学生不及时告诉他们,很难随时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动向。
“上学被欺负”后,孩子真实的做法是什么?
不少家长对自己孩子遇到“校园欺凌”事情不知情或“后知后觉”。孩子们面对遭遇欺负后的究竟是怎样的反应?
有社工就表示,在他们的跟踪服务观察中发现,发现问题之后,孩子不会很愿意立刻告诉父母,担心父母把事情“搞砸了”。在面对这些事情态度上,他们也很怕事情“闹大了”、让全班同学都知道了自己会“很难堪”。
除了担心和隐忍,发生校园欺凌事件后的应对方式,有的学生会通过告诉家长、报告老师、求助社工、找同学商量、报警来寻求帮助。有的学生会用设法逃避、不理会的办法来“自我解决”。
值得注意的是,选择采取“打击报复”和“逃避、不上学”的学生也不少。广州市某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在一项跟踪服务调研中发现,在应对方法“多选”中,近90%同学选择会采取打击报复方式,还有3.7%的受访者表示会选择采用逃避、不上学来应对。
有社工认为,对于青少年而言,遭遇欺凌后如何自我应对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介入点,学生如果处理不当,很有可能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
孩子上学受欺负,要解决问题需抓住哪些关键?
近日关于如何应对“校园欺凌”现象,不少家长在网上纷纷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一旦“校园欺凌”现象发生,无论学校还是家长,都不能有“掩盖”“逃避”“不管”的鸵鸟心态,如果不及时应对,可能会事态蔓延更严重。
◆ 学校应该怎么做?
在解决校园欺凌问题中,班主任应该是解决校园欺凌现象的一个重要的校园角色。但班主任要执行好这个角色,也离不开学校完善的制度。
学校应该明确地给学生建立的校规意识是:绝不允许校园欺凌现象学校发生。一旦发生校园欺凌的时候,学校应该有一套详细的介入方案。对于轻度语言欺凌情况,班主任就应该把父母主动约请过来,进行尽快的说明和化解。
◆ 家长应该怎么做?
不论孩子有无被欺凌,是否被欺凌或欺凌他人,家长在平时生活中就要高度关注孩子的表现,比如突然成绩下滑、突然不和家人沟通了、和往常情绪迥异等“反常”现象,一旦发现这些情况就要及早和孩子主动交流。
当发现自己的孩子欺凌别人时,父母应该和孩子一起去承担欺凌的后果,让孩子明白这个做法是错误的。千万不能认为孩子是“玩玩而已”,必须严肃正视这个问题。最终让孩子懂得这个做法是错误的、是要为这个行为付出代价的。
除了发现问题时的有效处理,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家长也要学会善于观察孩子、正向教育。调研发现,不少欺凌者学生,平时受到的赞扬和肯定都较少,得到的关注亦少。孩子往往因此通过一种暴力行为来寻求认同。
当孩子被欺凌时,家长切忌首先不要怪责自己的孩子。其次是及时了解清楚孩子遭遇欺凌的前因后果,第三不建议家长过快处理整个欺凌事件如找对方家长对骂、暴力解决等方式,而应该主动和学校反馈、沟通,三方找到共同协调的解决办法。
【记者】陶达嫔 陈芳庭 刘冠南
【校对】
(南方+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