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在校园被欺凌,家长怎样才能早发现?!不让噩梦伴随终生

佛山大课堂 2016-12-11 23:10

近日,一篇名为《每对母子都是生死之交,我要陪他向校园霸凌说NO》的文章被众多网友转发。

文章作者是一位母亲,儿子斌斌刚满十岁,就读于北京某小学四年级,最近遭受校园欺凌,心灵受到严重创伤并引发急性应激反应。而涉事学生家长和校方对事件的处理态度令其失望。

文章受到网友的热烈响应,随着文章的热传,“校园霸凌”这一话题被送上风口浪尖。随着事件的进一步发酵,网上也出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有些网友称“事情根本不是文章描述那样,会出现反转!”真相如何,仍然有待于时间的检验。然而,无论事情是否反转,校园霸凌本身是更值得关注的议题!

身为家长和老师,您能敏锐察觉发生在孩子们之间的校园霸凌事件吗?

您能判别出什么是正常玩闹而什么又是校园霸凌吗?

当您的孩子遭受欺凌时,身为家长的您又该做些什么去保护孩子,处理危机呢?

儿子在校受欺凌  母亲网上发文引关注

十岁儿子遭受校园霸凌

《每对母子都是生死之交,我要陪他向校园霸凌说NO》文章以自述的形式还原了作者所了解到的事实。

11月某日,斌斌课间去厕所小便,随后两个经常欺负他的同班级的男生跟了进来,

“一个堵在他所在隔间的门口大喊:XXX我要打开门看看你的屁股!”,“另一个男生从旁边的隔间扔下了一个垃圾筐,正砸在他的头上,尿和擦过屎的纸洒了他一脸一身。那两个男生见状,哈哈哈一阵嘲笑跑走了,全程不到一分钟”。

孩子在厕所受欺负回家后出现了入睡困难、易怒、极度需要陪伴、情绪激动等症状,并且在12月2日被诊断为“急性反应过激”。

“医生很无奈地看着我,一个小时前她就应该下班了,但是看到我拿着中度焦虑、重度抑郁的报告回来,她还是很尽职的坐下来在病历上写下了诊断:急性应激反应”“不要再让孩子上学了,在家休一周,学习什么的没那么重要,家长自己在家教教就行了,千万不要在孩子面前再提起这件事,不要让孩子有任何压力,你们大人得去承担,去把这件事解决了。”

公道之路不平坦

事发后第二天,撰文者带孩子去学校和老师、涉事学生及其家长沟通,两个学生都对前一日发生的事供认不讳,但扔垃圾筐的学生家长“只是愤愤不平地给我们口头道了个歉”后来“还在电话里表示这么点事不值得大动干戈地闹到学校去,我去给你说声对不起你还不满意么”;

另一学生的妈妈更是以自家孩子仅是目击者,与事件无关为由拒绝道歉,把所有责任推到扔垃圾筐的学生身上。

老师当天没有发现情况,得知此事的第一反应是问:“发生这事儿你怎么不告诉我呢?我在课间操时看见你也没有发现你有什么不对劲”,并简单地将此事定性定性为“就是开了一个过分的玩笑”。

后来学校屡劝受欺负孩子的家长放弃“处理惩戒施暴孩子”“让施暴者的家长道歉”等相关诉求。

其他家长:挨欺负的不止斌斌

文章传出后,有记者了解到,遭受欺凌的不止斌斌一人。

一位斌斌同班同学的家长介绍,斌斌是班级体育委员。事发当天,堵住厕所门的孩子叫鹏鹏(化名),扔垃圾筐的果果(化名)是鹏鹏的好友。

“可能是斌斌当体育委员时管鹏鹏比较多,两个人有过矛盾。之前鹏鹏会给斌斌起外号,也会欺负其他同学。”

另一名斌斌同班同学家长也证实鹏鹏曾欺负过其他同学,“我孩子回来跟我说,有时候鹏鹏会用拳头直接砸其他孩子的头。”

两名家长称,班主任之前可能不知道鹏鹏欺负其他同学的事情,“鹏鹏不让其他孩子告诉老师,而且可能老师对事情也有自己的判断。”

校方回应:让问题回归校园处理

对此,学校发表声明回应称,从事发到现在,学校一直在积极努力协调,客观、公正地处理几方家长间的相关诉求和矛盾纠纷。本着保护好每一位未成年孩子的合法权益,特别是事件中提到的受伤害的未成年人原则,学校还将做持续努力,力争达到多方认可的结果。

学校还呼吁,关心关注此事的媒体和公众,从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维护学校正常教育秩序的角度出发,让教育问题回归校园进行处理,同时表示愿接受社会的监督和帮助。

北京市教委回应

随后,北京市教委负责人表示:孩子是家庭的未来,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孩子的身心健康不仅是家长所盼望的,更是教育行政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首都教育系统将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从一切为了孩子身心健康出发的角度,高度重视,主动工作。发现问题,严肃对待,妥善处理。同时呼吁每一位关心孩子身心健康的成年人,关注事件中每一个孩子的健康,特别是心理健康的疏导,教育好身边的孩子,不做有害他人的事情,懂礼貌、讲文明,为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共同努力。

霸凌事件出现反转?

随着事件的进一步发酵,网上也出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有些网友称“事情根本不是文章描述那样,会出现反转!”

无论事情反转与否,从以上信息来看,同学之间的“相互打闹”,扔纸篓事情是存在的,只是究竟是在何种情境下发生的,这还有待探究。但不管是否反转,校园凌辱问题都值得我们重视。

“校园霸凌”不等同于“校园暴力”

在中国,对“校园霸凌”的讨论长期局限于很小的范围,而且很多家长常常把它等同于 “校园暴力”。大课堂要在这里给大家提个醒咯,这可是两个不一样的概念:

暴力意指较极端的故意伤人行为,对个人或群体进行威胁或实际造成身心物权严重损伤的攻击行为。

霸凌则是对无法自我防卫的个体施行重复的故意攻击行为,来达成统治或支配他人的目标,隐含着力量失衡的权力关系。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遭遇校园霸凌?

文章中提到一个细节,在此次遭遇厕所事件之前近一年的时间中,两个男生就分别以给撰文者孩子起侮辱性外号和推搡踢撞的形式欺负他,而家长和老师在如此长的时间内都未曾发觉。

如果这些端倪尽早被老师和家长们察觉,就不会对遭受欺凌的孩子产生如此持续而严重的创伤了。可是或许有家长会问,孩子不说受欺负了,我们怎么能知道呢?

其实,及时察觉校园霸凌事件,家长还真的可以做得更多。如果您的孩子回到家后,出现了一下这些现象,您可能要格外留心了。

突然表现得不愿上学

原本并不排斥学校,成绩也不错的孩子,如果突然表现出不远上学的倾向,可能并不是孩子厌学了,很可能因为学校里出现了一些令他烦恼头疼,不愿面对和处理的事情。请您留意,或许正是孩子在学校挨欺负了!

无端情绪变化

孩子放学回家经常闷闷不乐,有厌学的念头,原本活泼开朗的小朋友突然间变得阴晴不定,很可能是学校有什么事情影响着他。

抱怨有同学针对他

这是您的孩子向您寻求帮助的信号了,您可以提供一些可行的方法教他试着缓解这种情况,并在一定时间内加以询问,或者把同学请到家里来玩,不经意的聊聊天,如果长期针对您可得多加注意了。

身上出现伤痕却不愿告知家长

有些孩子放学回家全身脏兮兮,身上还有伤痕,明眼人一看就是打斗造成的,可孩子还一口咬定是自己不小心伤到的,虽然青春期的孩子偶有出现倒也正常,但也不能忽视。

性情变化 行为异常

这个阶段就比较严重了,如果您的孩子情绪突然特别的不稳定,一点小事就能引起很激烈的反应,特别的粘人,失眠爱惊醒,拒绝去学校,变得非常胆小怕人,您就该去学校了解了解情况了。

如果孩子遭遇校园霸凌 家长该怎么办

家长不能24小时陪在孩子身边,有哪些做法是您现在就该教给孩子,防止校园霸凌的?如果您的孩子真的遭遇了校园霸凌,哪些事儿是您一定要做的呢?

教会孩子自尊自爱和自我保护

校园霸凌尤其容易发生在一些低自尊,遭受欺负而不反抗的孩子身上。

所谓“人都喜欢找软柿子捏”,如果有同学欺负自己,而自己不去反抗,只是一味地自我怀疑,那么就会加重被欺负的可能性。很多情况是,有些家长在加重打压孩子的自尊,要求孩子一味顺从,这样是十分危险的,这样的孩子在学校中,很有可能成为被欺负的对象。

相反的例子是,有很多男孩回忆自己遭受其他男生挑衅的经历,他们的做法是鼓起勇气揍回去,让男生不敢欺负自己。这种做法虽然不提倡,但简单粗暴地表达出一个明确的信号:我不是好欺负的,欺负我也是要付出代价的。

这种信号往往保护孩子免受进一步的欺凌。此外,如果事态已超出孩子的应对能力,如文中的案例,那家长就该在孩子被欺负时亲自出马,采取行动,要求学校和老师有所作为,不能听之任之。

用有益人际关系对抗人际孤立和霸凌

容易遭受校园霸凌的还有那些孤僻、不合群、人际交往能力差的孩子。

在一些人际孤立的案例中,也许确实有学生有能量鼓励和影响一大帮同学孤立和排挤某一个人,但也会有学生对被欺负的一方报以同情和善意。

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和同伴建立善意、支持性人际关系的能力。这对校园霸凌的影响能产生很大的缓冲作用。

如果千防万防,孩子还是真的遭遇了校园霸凌并且身心受到了伤害,您也不能慌,下面这几点将会帮到您:

冷静,最重要的是孩子

当孩子愿意给你讲述霸凌发生的情形时,请保持冷静,不要慌张。

他们谈论受害时可能是平静的也可能是可怕的,但无论是哪种情况,作为一个能够帮助他们的成年人,你都应该很好地倾听并作出回应,让孩子知道这个情况是完全可以控制的。

告诉孩子无论发生什么样的事情,父母都会站在他这一边,支持他。你坚定的反应可以帮助孩子形成他的态度,这意味着你们将开始一起着手解决这个问题。

共情,先别追问过多细节

不要一味地安慰孩子不要和同学计较,因为这有可能让孩子误以为霸凌事件是因为自身的问题,让孩子陷入更深的痛苦与自责。对孩子表达共情是很有帮助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向这个孩子传递出这样的信号,他们所描述的事情并不只是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常态”,你对于他们一直以来所遭受的残酷对待感到非常痛心。

接纳,父母绝不抛弃你

孩子在遭受霸凌后很容易出现极端的情绪,比如对于人际关系异常抗拒,不愿意上学等,这个时候家长要宽容对待,因为孩子很可能正处于应激状态,不要对他产生二度伤害。

安抚,先平复孩子的情绪

孩子在极度没有安全感的时候,更看重别人的关心和关爱,这是要在第一时间让孩子感受到的,越早的把情绪处理好,对孩子的伤害和日后的影响才能越小,这比起解决事情本身更重要。另外,让孩子看到你处理这件事的态度和方法,对他来说也是学习应对问题的机会。

感谢,你肯将事情讲出来,很勇敢

告诉孩子你很感谢他可以有勇气告诉你这件事。勇气对于克服恐惧、尴尬和自我怀疑是一个很重要的肯定。同时也肯定他:只有你愿意谈到这个事情时,家长才有机会可以帮助他,这也是很了不起的。比较有效的一种表达方式是:“我知道你需要很大勇气告诉我这些,尽管这么艰难,你却依然愿意告诉我,谢谢你的信任。”

点击展开全文
评论
提交
最新评论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