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道、生态公园、林地田野、文旅胜地……初夏时节,清新区绿意浓浓,那一片“建”在城市空间的绿、“嵌”入产业发展的绿、转化为百姓财富的“绿”,让清新高质量发展动力澎湃。
清新区生态家底丰厚。
蓝天、绿地、清水、秀山,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政府和百姓的共同追求。在谋划高质量发展新篇中,清新区把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立区之本,高水平谋划推进“生态清新”建设,以“绿”为底、向“美”而行,释放高质量发展“活力”,打造颜值更美丽、优势更突出的绿美广东清新样板。
增绿添彩,厚植绿色生态底色
“一边是百姓居所,一边是绿色园林。每天来这里徒步1小时,让我的精气神特别足。”到松林公园晨运成了家住景源公园一号·小区业主陈叔的必修课。
位于浸潭镇的千年红豆杉依然展示出勃勃生机。
清新全区森林面积16.0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68.02%、森林蓄积量863万立方米,拥有广东清新白湾省级自然保护区、市级自然保护区3个、县级自然保护区3个以及省级森林公园2个、市级森林公园1个、镇级森林公园4个。
为让绿美广东生态建设落地见效,今年,清新区提出聚焦全域增绿添彩,实施绿美清新生态建设“七大行动”,促进广东清新白湾省级自然保护区等11个自然保护地提质增绿,稳步推进国家储备林建设,加大古树名木保护力度,大力推进中心城区绿化、美化、亮化改造,力争5年内完成林分优化提升7000公顷、森林抚育提升9000公顷以上。
截至目前,全区今年累计开展义务植树活动超80场次、参与3.8万人次,植树2.6万株,苗木以优良乡土花色阔叶树种为主;全区造林种植16665亩,累计造林绿化类植树折算108万株。今年,清新森林质量精准提升任务为62125亩,其中林分优化20125亩、新造林抚育5000亩、森林抚育37000亩。目前林分优化和新造林抚育工作已全部完成,森林抚育按期推进。
在城乡一体绿美提升、绿美保护地提升和绿色通道品质提升行动方面,清新结合林分优化建设,提升“五边”(山边、水边、路边、镇村边、景区边)绿化美化水平,规划建设“五边绿化”1500亩,目前已完成种植工作。
清新区将古树名木保护作为绿美清新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压实属地政府古树名木保护主体责任,强化日常巡查管护,落实分级保护管理工作,不断提升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水平。据统计,清新区现有古树472株,树龄大于或等于500年的一级古树9株,树龄300—499年的二级古树21株,树龄100—299年的三级古树442株。
2022年,“保护古树名木,强化文化传承”首次入选清新区十件民生实事。目前,清新区已为472株古树名木购买“古树名木公众责任险”,全区古树名木实现保险全覆盖。同时,清新区重点对全区9株一级古树进行定期巡视和保护,扎实开展古树复壮及树龄普查工作,目前已完成143株古树复壮及老树树龄(80—100年)普查工作,实现“一树一档”精细化管理。
绿色发展,产业升级向“绿”而行
一排排整齐的光伏板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惹人注目,这是清新区禾云镇探索光伏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亮点,也是禾云镇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的探索和引擎。
近年来,清新区大力发展抽水蓄能、风电、光伏等新能源产业。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近年来,清新区以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和新兴产业做大做强为主线,在传统产业低碳转型、新兴产业培大育强、生态产业价值转化等方面先行先试。
在新兴产业培大育强方面,清新区大力发展抽水蓄能、风电、光伏等新能源产业,力争今年内完成光伏等新能源项目投资10亿元,新增投产装机容量20万千瓦以上。先后引进了海大、敏实、华润、腾讯等集团投资,生物科技、汽车零部件、大数据、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取得了新的发展。
其中,海大集团已建成及在建海龙生物科技、海贝生物技术、容海养殖技术、禽畜动保及兽药等多个产业项目,并于2021年签订了投资35.2亿元的海灏(清新)产业园框架协议,计划打造百亿产业链项目。敏实集团投资的敏惠、敏实、敏瑞已先后投产,并计划打造智能制造产业园。
同时,全力扶持先导、敏惠、忠华等企业设立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埃德伟控公司被省评为汽车内外饰零部件双色电镀技术创新产业化示范基地、省工业设计中心。海龙生物公司5G+生产管理试点示范项目获评为工业互联网标杆示范项目。
传统工业产业低碳转型方面,清新区引导水泥、制鞋、陶瓷等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深入排查水泥、陶瓷等12个行业落后产能,推动能耗、环保、质量、安全、技术达不到标准和生产不合格产品或淘汰类产能企业退出。同时推进省级园区实施循环化改造,实现工业园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2012年以来,推动超过100家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全力推动工业园配套污水处理、集中供热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产业园区“煤改气”工作,现已实现园区12家陶瓷企业全部使用天然气。
此外,清新区还一体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持续推进漫水河、滨江河等重点流域水生态治理,加大废弃矿区整治和生态修复力度,让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
生态富民,将“绿色宝库”变“绿色财富”
近日,清远市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领导小组通报了2022年度林长制考核结果,清新获评优秀等次排名全市第一。这也是清新自2021年以来,连续两年此项工作考核获优秀等次。
2021年2月,清新区开始推行“林长制”,建立区、镇、村三级林长组织体系,实现辖区内林长制全域覆盖和“一长三员”全落实。同时引入信息化技术手段,打造森林资源监测管理平台,对森林资源全程实时智能管控,“数字化”的管护模式,进一步提升了森林资源保护成效。
在“护绿”的同时,清新区立足生态优势,发挥市场作用,持续把“生态+”理念融入到产业发展之中,大力发展林业产业,积极促进林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全区涌现出一大批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形成“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新型发展之路。
目前,该区已有国家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2个、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5个;国家级林业重点龙头企业1家、省级林业龙头企业4家;省级林业专业合作社示范社1个;省级林业特色产业发展基地1个。
例如,位于太和镇的笔架山旅游区,在2022年成功创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借助于当地优异的林业资源,环笔架山的高品质休闲民宿集群当地创造出更高的经济收益和社会效益。
而以森林康养为主题的浸潭镇,盘活用地、农房、旧村等闲置资源,打造开发一批特色乡村山水生态旅游新景点。浸潭镇六甲洞村在2021年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返乡就业创业。
丰富的森林资源为清新区发展林下经济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2022年,清新区立足自身资源禀赋,成功申报清远市清新区南药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为该区全面实施“2420”具体举措提供坚强助力。而作为清远市清新区南药产业园实施主体之一的广东林中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种植,带动当地村民就业增收,并于日前成功入选广东省“菜篮子”基地名单。
此外,清新区以打造五大百亿农业产业为契机,推动竹笋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其中,龙颈镇头巾村已评定为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骆坑笋专业村。
一线实践
绿色价值向经济价值“多元转变”
最近,浸潭镇西溪子民宿入选广东省100家高品质民宿名单。该民宿依托桃花湖的原生态及周边山清水秀美景,逐渐打造成为广州、深圳等珠三角一线城市开展高端商务会议、沙龙研讨、城市高端精英周末度假和社会养生的优选场所。同时,通过整合村集体土地、租赁村民房屋、聘请当地劳动力、优化管理模式、配置高端设施等方式,带动周边人流、物流,有效提升当地村集体和村民经济收入,助力当地乡村振兴发展。据统计,该民宿2022年实现营收226.3万元。
这正是该镇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生动写照之一。
目前,浸潭镇森林蓄积量1794629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73.99%,林业用地面积52.34万亩,灌木林面积14.11万亩。在保护自然生态的前提下,依托丰富的山水森林资源,浸潭镇积极探索绿色价值向经济价值“多元转变”。
该镇挖掘山、水、林、河自然景观,盘活用地、农房、旧村等闲置资源,着力打造开发一批特色乡村山水生态旅游新景点,发展特色生态农业、农产品深加工、康养度假、文化旅游等绿色产业,重点打造“一园二亿三万”(“稻果蔬”镇域农业产业园、白花塱“千影悦”田园综合体、三个万亩产业带)绿色经济产业链,努力走出一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并行的生态富民路。
良好的生态吸引了越来越多企业和游客慕名而至,其中,该镇六甲洞村在原有金龙洞地下河景区、旅游驿站、小华山景区基础上,新引进广东百里紫薇风景区、宝龙野生动物园和百里花境3个项目;桃源片区依托桃花湖和千棵桃花观赏基地,打造了桃花湖环湖观光风貌带,全力擦亮“桃花湖品牌”,进一步拓展乡村“休闲养生旅游”,该镇文旅附加值持续提升。鹰嘴桃、天门冬和百部中草药、农业稻虾共生、清远鸡、麻竹笋和茶叶等产业倔强成长起来,构建起了镇域产业经济架构。
【策划】郭成战 达海军
【统筹】郑小云 刘秋宜 贺欢
【采写】南方+记者 黄剑琴
【海报设计】廖宇航
【开栏语】
南粤大地,高质量发展热潮处处涌动。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清新区坚定生态清新、活力清新、品质清新、幸福清新“四个清新”建设路径不动摇,拿出“冲刺跑”的速度,奋力以清新一域之光为全市乃至全省高质量发展大局添彩。从昔日“清郊区”蝶变成长为今日清远市中心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清远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中,清新是最具个性鲜明、内涵丰富的其中一个样本。
聚焦清新高质量发展,南方+清远频道策划推出“‘四个清新’•高质量发展一线行动”融合报道,以微观视角、锐度观察,从十个维度立体解读高质量发展的清新一线工作法和实践观,为地方发展鼓与呼。敬请垂注。
【更多篇目】
“四个清新”•高质量发展一线行动①|全力拼经济 招商引资提挡加速
“四个清新”•高质量发展一线行动②|对标先进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四个清新”•高质量发展一线行动③|向高攀登 “经开区”建设提速起势
“四个清新”•高质量发展一线行动④|改革为犁 驱动城乡融合双向奔赴
“四个清新”•高质量发展一线行动⑤|打好特色小镇“王牌” 破解乡村振兴“密码”
“四个清新”•高质量发展一线行动⑥ | 深耕“2420” 舞动农业产业“龙头”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