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苍翠,绿树成荫,潺潺溪水从村边流过,一幅七彩稻田画在田间铺展。网红民宿打卡、特色乡村旅游、品尝农家美食……走进清新区三坑镇,一大批“文农旅”融合的特色产品迸发出新活力,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温泉是三坑镇旅游发展的一张“名片”,依托当地优势资源,三坑镇正致力于建设“温泉特色康美小镇”,打造特色温泉体验集聚区。目前,全镇有超过50家品牌民宿分布在三坑各地,呈现出“装备研发+投资运营+人才培育”乡村民宿模式等6种运营模式。
三坑镇致力升级打造“国际温泉小镇”。
三坑镇是清新区因地制宜探索特色模式,打好“王牌”破解乡村振兴“密码”的缩影。
清新区抓住一镇一特色、一镇一主题这个核心点,大力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让特色小镇成为城乡融合发展的纽带、乡村振兴的龙头。
找准定位,花开“八朵”各具特色
从清新中心城区向南出发,走进“工业强镇”太平镇,清远市金钟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十分繁忙,依托新增的生产线投入使用、新能源汽车项目从重点开发到量产,一季度订单量营收额双丰收,实现“开门红”,为清远西部产业新城建设添墨增彩。
向北,踏足经开区禾云片区,清远市伽蓝洁具有限公司继续推动转型升级,数字化运营升级到2.0版本,继成功吸引年产万吨级碳纤维项目落户后,禾云镇在竞逐新材料研发、高端制造产业赛道上再提速,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来到清新“北大门”石潭镇,连片稻田翻绿浪,千亩茶山入画来,“生态农业研学小镇”雏形初现。
乡镇作为连接城市和乡村的桥梁和纽带,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载体,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联城带村的关键作用。
针对乡村产业小零散弱、建设凌乱无序等问题,清新区提出,坚持以产业发展为主导,加强乡镇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招商和管理运营机制创新,与所在园区、城区、镇村联动发展,发挥聚集效应和辐射能力。按照“一镇一特”的乡村发展思路,清新区引导各镇找准自身资源优势和发展定位。
其中,太和镇要大力发展商贸和现代服务业,建设首善之城;太平镇要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和主力军,建设西部产业新城;山塘镇要持续做好“水、米、鱼”三篇文章,打造鱼米之乡、大美山塘;三坑镇要强化系统性规划与融合发展,打造温泉旅游特色小镇;龙颈镇要发挥文化优势,推动文旅融合,建设文化旅游特色小镇;禾云镇要推动传统陶瓷行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农业(食品)加工业;浸潭镇要强化圩镇建设,优化服务功能,建设北部中心镇;石潭镇要充分发挥绿色优势,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与生态农业融合发展,清新亮丽的绿美生态“北大门”。
龙颈镇2023年龙舟赛盛况。
从工业、农业、生态等领域着手,清新着力建强一批中心镇专业镇特色镇,全力提升发展能级以及对周边地区辐射带动效应。同时,大力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和美丽乡村建设,统筹优化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和美乡村要注重乡土味道,保持特色乡村风貌,打造秀美绿色村庄。
示范带领,“一处美”变“一片美”
道路平坦顺畅、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昔日的“问题村”“空心村”成功蝶变成“旅游村”“富裕村”,走进浸潭镇乡村振兴示范带,沿途尽是一幅山清水秀、经济崛起的美丽蓝图。
位于浸潭镇的桃花湖风景秀丽。
“乡村振兴示范带”,是清新区乡村振兴的全新舞台。近年来,清新区以村为节点、以圩镇为枢纽,串点成线、连线成片、集片成带,整合优势资源、促进融合发展,创建了一批特色鲜明、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乡村振兴示范带,实现“一处美”向“一片美”转变,推动全区乡村建设由“点上精彩、线上美丽、面上整洁”向“生态美丽、宜居宜业、富民兴村”大步迈进。
据清新区农业农村局介绍,截至目前,完成了清新区乡村振兴示范带总规划编制(草案),统筹各方资金、资源和力量,累计启动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带有三坑镇、浸潭镇、龙颈镇和石潭镇共4条,总里程约63公里,覆盖20个行政村,受益人口约10.33万人。
“前几年一直在珠三角打工,每年回老家都很感慨:村里的变化太大了!”三坑镇安庆村一位村民乐呵呵地说,“村里经过人居环境整治后,周末来游玩的人也多了。”
三坑镇乡村振兴示范带地处S354沿线,总长约16公里、总面积48.76平方公里,将三坑镇的枫坑、葵背、安庆、大陂、布坑5个行政村98个自然村和1个圩镇串联起来,沿途是风格各异的温泉民宿、风光秀丽的田园景观和整洁优美的乡村风貌。
以示范带为抓手,三坑镇积极创建美丽乡村,目前全镇281个村小组已全部达到干净整洁村以上标准,其中创建了20个特色村、1个生态村,全镇乡村面貌从里到外焕然一新。同时,依托温泉资源,以“温泉特色康美小镇”定位,探索种养、休闲旅游、电子商务、健康养生等多种产业并进的发展道路。目前,三坑镇温泉民宿集聚,培育了休闲观光、采摘体验等农旅项目20多处,逐步形成“温泉旅游+民宿体验”引领带动“乡村旅游+休闲农业+体验农业+现代农业”蓬勃发展的局面,推动三坑镇产业链不断延长、价值链不断提升,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今年5月,清远市16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年终考评中,清新区浸潭镇、三坑镇乡村振兴示范带荣获优秀等次。
一线实践
石潭镇“带园共建”促振兴
雨量充沛,土壤肥沃,云雾缭绕的清新区石潭镇联合村是清远有名的蒲坑茶主产区。约3000亩的蒲坑茶,是这一方百姓致富的家当。
“石潭镇蒲坑茶正努力探索精品+大众的路线。”石潭镇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镇蒲坑茶种植面积达8000亩,年产6000万元,当前已成立蒲坑茶协会,正在申请国家地理标志,并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加大与科研院所合作,筹建育苗和种植示范基地,组织开展电商推广,优化产业链,打造蒲坑茶“一村一品、一镇一业”。
石潭镇大力推动蒲坑茶产业规模化发展。
茶是石潭镇三大产业核心之一。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近年来,石潭镇立足“生态农业研学小镇”发展定位,明确“生态立镇,农业强镇,研学兴镇”发展方向,根据市、区部署,石潭镇紧贴实际,相继制定了《十里稻浪 茶果飘香乡村振兴示范带规划建设方案》和《镇域稻茶果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方案》,结合现有农业产业发展现状、自然资源禀赋,坚持“提质、培优、引项目”的工作思路,形成了镇域产业园和乡村振兴示范带的“带园共建”新模式,有力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石潭镇镇域现代农业产业园是清远市第一批镇域产业园试点,围绕五大百亿清远丝苗米打造全产业链示范基地,根据《石潭镇镇域稻茶果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方案》,围绕“稻、茶、果”三大产业核心,推进建设和打造与产业相对应的“种植生产基地、加工仓储基地、电商交易基地、产学研旅基地、人才培育基地、绿色智慧运用基地”六大实体基地,形成集种植、加工、分拣、仓储、销售于一体的农文旅研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有效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围绕改善镇村面貌、加强村民治理、促进产村融合,石潭镇以点带线、以线串面而努力推动以“十里稻浪 茶果飘乡”为主题的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
目前正在开展示范带第一期建设,以清远广英水泥有限公司为起点、向西北以蒲坑村大井村小组为终点,长约15公里。串联大洛村、西安村、格水村、蒲坑村和联滘村5个行政村,石潭圩1个圩镇(石潭街道社区),通过沿线市政升级改造、沿线建筑提升、沿线景观改造、沿线精品特色村创建、美丽圩镇改造,融合镇域稻、茶、果三大核心产业进一步提升和巩固乡村建设成果。
此外,该镇还进一步规划和优化联滘片区、白湾片区,推动广东省跨县集群产业园子项目建设和联滘片区研学观光旅游综合体打造,以白湾省级自然保护区为核心,串联白湾、北安、南安、中和、中所、大围等6个村委会及白湾居委会,重点规划打造阅马场农文旅项目、白湾生态研学教育基地。
【策划】郭成战 达海军
【统筹】郑小云 刘秋宜 贺欢
【采写】南方+记者 黄剑琴
【海报设计】廖宇航
【开栏语】
南粤大地,高质量发展热潮处处涌动。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清新区坚定生态清新、活力清新、品质清新、幸福清新“四个清新”建设路径不动摇,拿出“冲刺跑”的速度,奋力以清新一域之光为全市乃至全省高质量发展大局添彩。从昔日“清郊区”蝶变成长为今日清远市中心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清远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中,清新是最具个性鲜明、内涵丰富的其中一个样本。
聚焦清新高质量发展,南方+清远频道策划推出“‘四个清新’•高质量发展一线行动”融合报道,以微观视角、锐度观察,从十个维度立体解读高质量发展的清新一线工作法和实践观,为地方发展鼓与呼。敬请垂注。
【更多篇目】
“四个清新”•高质量发展一线行动①|全力拼经济 招商引资提挡加速
“四个清新”•高质量发展一线行动②|对标先进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四个清新”•高质量发展一线行动③|向高攀登 “经开区”建设提速起势
“四个清新”•高质量发展一线行动④|改革为犁 驱动城乡融合双向奔赴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