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迎头赶上了吗? | 21城21问

南方+

本文收录于专辑#南方读+#

汕尾,正被越来越多人看见。

2023年,汕尾不乏媒体关注、游客打卡。端午假期,当地接待游客同比增长339.33%,旅游收入同比增长273.19%。

存在感较弱,一度是汕尾人的一念“揪心”。人们也许听过“天上雷公,地上海陆丰”,但对汕尾本身知之甚少。自1988年建市,汕尾经济排名相对靠后,还有人“苦中作乐”道:“汕尾汕尾,尾巴的尾。”

写文章,讲究“凤头猪肚豹尾”,“豹尾”即精彩有力,雄劲潇洒。汕尾的文章,怎么写?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汕尾能否迎头赶上?

00:38

汕尾,迎头赶上了吗? | 21城·21问

“天上雷公,地上海陆丰”

其实,汕尾也曾声名显赫过,不过是以“海陆丰”这个别称。

作为广东唯一一个全域革命老区,海陆丰革命老区是党领导的最早的大规模农民运动重要发源地、中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诞生地。在汕尾,“敢为人先、依靠群众,敢于斗争、无私奉献”的海陆丰革命精神深入人心。

“天上雷公,地上海陆丰”这句俗语的本意,也是为了褒扬汕尾人的性格像雷公一样正直果敢。然而,在追求发展的一段时期里发生的一些违法犯罪活动,让汕尾的“形象分”打了些折扣。“天上雷公,地上海陆丰”的内涵发生了变化。乡贤有爱,却只愿捐款,不敢回乡创业,对软环境存在顾虑。

问题不去正视永远是问题。革命老区,拿出了刀刃向内的魄力和勇气,自我检视、自我革命。

汕尾深知,平安与经济缺一不可。为了抓好“两张报表”,汕尾把“平安”摆在重中之重,创新构建“田字型”基层治理体系,将治理重心下移,让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我们选出素质好、作风正的村‘两委’干部队伍,带领村民走好正道;全村划分成14个网格,村干部、驻村干部、党员志愿者等作为网格员,及时跟进解决群众诉求。”曾经的“毒村”汕尾陆丰市博社村,通过这样的方式做好打击毒品违法犯罪工作,将各类诉求、纠纷、隐患解决在基层。

如今,老样子不再,博社村实现“美丽蜕变”,在2021年获评广东省“民主法治示范村”。汕尾各项治安指标持续优化,连续三年制毒案件“零发生”,正全面创建全国禁毒示范城市。

博社村俯瞰像一只飞向大海的风筝,曾经荒废的土地变成良田美池。 南方+记者 罗一飞 摄

博社村俯瞰像一只飞向大海的风筝,曾经荒废的土地变成良田美池。 南方+记者 罗一飞 摄

这是汕尾之变的一个缩影。“善美”之城,需要广结善缘,方有“城人之美”。其中,营商环境尤其不能成为“环境硬伤”。

汕尾人以诚相待,以心相交。在汕尾市政务服务中心,“最多跑一次,服务零距离”等标语挂在最醒目的位置,营商环境改革4.0版堪称“店小二”式服务,让企业感受到“我比人家办得好、我比人家办得快”的实惠。

“家乡的营商环境越来越好,我们也更有信心回来投资创业了。”仁恒置地董事局主席兼总裁钟声坚这样说道。

“奔向海陆丰,人生更成功!”2023珠三角与粤东西北经贸合作招商会上,汕尾向广大客商发出邀请,承诺将拿出最硬的政策、最佳的资源、最优的环境,为企业提供最好的服务,带来最大的回报。

蓝色引擎

据说,汕尾还曾有“汕美”之名。

美,来自老天爷赏饭吃。汕尾拥有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海岸线长达455公里,位居全省第二、粤东首位;海域面积2.39万平方公里,是陆地面积的4.5倍;海风资源丰富,是开发海上风电、打造海上风电产业基地的“首选地”;遍布海岛881个,是广东海岛最多的地级市……

但一直以来,汕尾海洋产业存在第一产业优势明显,第二、第三产业偏弱的问题。

这些年来,汕尾提出“发展海岸经济,崛起蓝色汕尾”战略。以港口物流业“活海”、以临港产业“富海”、以加工制造业“兴海”、以滨海旅游业“旺海”、以海洋水产业“赶海”,“五龙闹海”,汕尾要打好这张海岸牌,走出“捧着金饭碗要饭”的窘境。

在广东擂响海洋强省建设的催征金鼓声中,海洋资源优势正是汕尾高质量发展优势。

在汕尾海洋工程基地的机器声里,三个“全球第一”诞生了:全球最大的18兆瓦的海上风力发电的主机、全球最大的16兆瓦的漂浮式的海上风力发电的主机、全球单支叶片最长的128米的叶片。

在汕尾龟龄岛东海洋牧场示范区的水下,2000多个人工鱼礁矗立海中,成为鱼虾畅游的“水下森林”。

在金町湾、红海湾、金厢滩的沙滩上,游客络绎不绝,自启动“中国滨海休闲旅游最佳目的地”创建以来,汕尾游客数量、旅游收入均实现倍数增长。

海洋牧场发展前景广阔,海上风电产业加速崛起,滨海旅游品牌持续擦亮……汕尾经济发展的“蓝色引擎”,已被全面激活。

一产优、二产强、三产活,“蓝色经济”助推汕尾经济增速加速跑。2020年、2021年,汕尾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连续两年位居全省第一、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居全省前列。2022年,汕尾经济总量跃至全省第17位,实现“砍尾”。

2023年2月召开的中国(汕尾)海洋经济产业大会,更是吹响了汕尾经略海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号角。大会上,总额逾600亿元的20个投资项目完成签约,会议提出,汕尾要在绿色能源、临港制造、深海养殖、港航物流、滨海文旅等海洋产业全面开花。

海洋产业集群的崛起,为汕尾经济发展插上了“腾飞之翼”。

因海而生的汕尾,正向海图强。

中广核汕尾甲子50万千瓦海上风电机组正迎风发电。南方+记者 石磊 摄

中广核汕尾甲子50万千瓦海上风电机组正迎风发电。南方+记者 石磊 摄

汕尾,不一样了

2023年广东的“新春第一会”——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汕尾立下7%以上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速目标,这意味着过去三年里创下全省第一的地区生产总值平均增速后,汕尾要继续保持在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速的“第一梯队”,实现争先进位。

向高处攀登,要保持发展定力,与强者同行,与快者赛跑。

从2008年因成立深圳(汕尾)产业转移工业园结缘,到2011年设立深汕特别合作区,开启“飞地经济”改革试验合作,再到2013年深圳全面对口帮扶汕尾……“特区带老区”的动人佳话在不断上演。

区域协调发展的改革试验也在不断提档升级。汕尾以“规划共绘、设施共建、产业共兴、资源共享、机制共活”为主抓手,全面接轨深圳,2023年市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全面接轨深圳,深度融入‘双区’和横琴、前海、南沙三大平台建设”。

单向帮扶正在向双向奔赴转变。深汕合作拓展区就是一个鲜活案例。如果说深汕特别合作区是把“特区”搬到了汕尾“家门口”,那么深汕合作拓展区就是把“特区”搬到了汕尾“家里面”,特区带动老区,老区支持特区,树立区域深度合作先进典范。

拓展区位于海丰县城西北部,距深汕特别合作区中心约30公里车程,规划面积112.5平方公里,布局有天星湖智造产业园和金山科技产业园“两园”。基于深汕特别合作区全力打造世界一流汽车城的背景,天星湖智造产业园将规划建设新能源汽车产业配套服务基地,全面承接新能源汽车的上下游配套产业。金山科技产业园则重点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布局汽车电子、消费电子、通信设备、液晶显示、高端印制电路板等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

深圳-汕尾共建产业转移合作园区。

深圳-汕尾共建产业转移合作园区。

合作不止于深汕。

汕尾向东还可全面对接汕头、携手汕潮揭,依托沿海经济带产业发展布局,着重强化在电子信息、能源石化、文旅产业方面的协同合作,努力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汕尾也正成为大湾区的产业转移承接地、产业链延伸区、产业集群配套基地。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谢宝剑认为,未来汕尾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实现与粤港澳大湾区的营商环境软联通,成为大湾区企业发展的首选地。

在吸引珠三角产业有序转移的同时,汕尾还创新机制,鼓励企业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生态。在深圳寸土寸金的南山区里,设立了一块属于汕尾的研发飞地——创新岛,“研发设计在深圳、转化落地在汕尾”。

在建市35周年的2023年,汕尾迎来首季经济“开门红”——第一季度以7%的经济增速领跑全省,前五个月新增注册企业同比增长近10%……

人们发现,汕尾确实不一样了。来自深圳的规划团队感慨,因为汕尾发展很快,2022年的卫星地图已经跟不上实际建设速度。

但也许,这才是这方热土这方人的本色——

目光坚定,迸发渴望;勇立潮头,弘毅刚强;无惧风浪,一“尾”以航!

参考文献:

[1] 汕尾:砍尾之后迎头赶[EB/OL].(2011-02-10)[2023-07-06].https://news.sina.cn/sa/2011-02-10/detail-ikmyaawa3288859.d.html?from=wap.

[2] 刘妙品,姚琴.汕尾市海洋经济发展规划评估与展望[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2(11):16-18.

[3] 廖学谦.建设“海上汕尾”的思路与对策[J].农村研究,1994(2):38-41.

[4] 杨绪松.全域谋划经略深耕打造蓝色经济带[J].广东经济,2017(8):6-9.

[5] 深汕携手打造“特区+老区”高质量发展新样板:深圳对口帮扶汕尾工作综述之三[EB/OL].(2023-06-02)[2023-07-06].http://www.shanweinews.net/shanweinews/jrgz/202306/2a2bb7898b034533af0b0a53cff193b6.shtml.

[6] 老区新貌|“经济洼地”跑出“汕尾速度”:海陆丰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观察[EB/OL].(2022-04-19)[2023-07-06].https://h.xinhuaxmt.com/vh512/share/10743712?d=1348a03&channel=weixin.

[7] “天上雷公,地下海陆丰”?今天,我们为海陆丰人正名[EB/OL].(2023-05-15)[2023-07-06].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304/21/c7596025.html.

[8] 春风浩荡征途新,向光而行脚步疾:汕尾推动高质量发展在万马奔腾中奋勇争先[EB/OL].(2023-03-07)[2023-07-06].http://www.shanweinews.net/shanweinews/hlgc/202303/fd406eb33a1041b9af82cce02bb8f0bc.shtml.

【撰文】话题研究员 陈欣欣 洪鑫 纪蓓 曹斯 

【海报】彭晓

【视频】叶永康

【运营】麦小华 董晨晨 辜继漫

【本期统筹】纪蓓 汤凯锋 南小渭

【本期策划】曹斯 陈戈

南方+编委会出品


【开栏语】

6月20日召开的中共广东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明确了“锚定一个目标,激活三大动力,奋力实现十大新突破”的“1310”具体部署,强调全省各地各部门要按照这份施工图、任务书,一锤一锤接着敲、一件一件钉实钉牢,全力把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变成广东以高质量发展为牵引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具体行动和实际成效。

国家是大写的城市,城市是小写的国家。牢牢把握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总要求,聚焦广东21个地级以上市的发展实际与重点课题,南方+经过前期3个月的调查研究,依托实地采访、人物对话、文献研究等方式,策划推出“21城21问——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微调研”融合报道,以微观视角、锐度观察,为城市画像,为发展助力,为时代特写,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鼓与呼。

【更多篇目】

广州,还有“实”力吗? | 21城·21问

聪明的深圳,还需要哪些智慧? | 21城·21问

珠海,能否再“杀出血路”? | 21城·21问

汕头,可以多“特”别? | 21城·21问

佛山制造,跨过“中年危机”了吗? | 21城·21问

韶关,在“盘算”什么? | 21城·21问

河源,只此青绿? | 21城·21问

梅州,你真的保守吗? | 21城·21问

又美又强,惠州能行吗? | 21城·21问

编辑 洪鑫
校对 蓝淑茹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