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能否再“杀出血路”? | 21城21问

南方+

本文收录于专辑#南方读+#

珠海有着许多不同的标签,又似乎有些难以定义。

全国首批经济特区、中国航展、港珠澳大桥、大飞机“鲲龙”AG600……这些都是珠海的闪亮名片。然而,深圳的“小老弟”、休闲养老城市、存在感不强……这样的评价,似乎又让人有些五味杂陈。

2023年6月20日召开的中共广东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提出,要以“走在前列”总目标统领广东各项工作。踏上新征程,奋楫再出发,其难度、广度和深度绝不亚于40多年前改革开放的启程。尤其对珠海而言,在高质量发展战鼓擂响、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热火朝天的今天,依托着全国唯一与港澳路桥相连城市的区位,拥抱着大桥经贸新通道带来的红利,更是要快马加鞭。

一刻都不能等!2023年珠海市政府工作报告释放强烈的冲锋信号,响亮提出打造“制造业当家”创新品牌,力争2—3年内实现“规上工业企业倍增、百亿工业企业倍增、高新技术企业倍增、外贸倍增”,迈入工业总产值“万亿俱乐部”

在奋力“拼经济”的大势下,在危与机、稳与进的纵横捭阖中,珠海能否再“杀出血路”?

00:44

珠海,能否再“杀出血路”?

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

珠海年轻,建市仅43年,建县也不过70载。1980年,珠海经济特区正式成立,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南海之畔的小渔村一跃进入全国人民视野。

年轻是本钱。凭借初生牛犊敢为人先、敢闯敢试的冲劲,全国第一家中外合资酒店、全国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全国第一个跨境工业区、开国内科技重奖先河……都是当年“新珠海”的探路之举,领风气之先。

1992年,“亚洲第一爆”(珠海机场炮台山爆破)惊天巨响,掀起了当时国内大型机场的建设序幕。随之而来的,是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的正式落地。这座海滨小城开始吸引世界目光。

大胆地试、勇敢地闯,奠定了这座特区之城的精神底色。然而,进入新世纪,珠海的步伐似乎慢了下来。无论是人口增速还是经济体量,对比省内兄弟城市,珠海表现并不突出。

标兵在前——面积与珠海相近、同期发展的深圳已是地区生产总值3万亿量级的超大城市;广州也来到冲击3万亿的关键路口;佛山、东莞先后迈进“万亿俱乐部”。追兵紧逼——茂名、江门、湛江、中山,在经济总量上急起直追。

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地区生产总值刚突破4000亿关口,正是珠海咬紧牙关、蓄能提速的好时候。

产业是一座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珠海吹响“产业第一”冲锋号,要在珠江口西岸,再造一片生机勃勃的产业森林。锚定“万亿强市”的新目标,珠海提出到2025年,全市工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全市新增15家以上百亿级制造业企业,上市企业超过50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4000家。

紧迫感驱使,一切都在加速:

在2023年第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上,186个重大项目“同时起跑”,总投资916亿元,珠海掀起齐心协力抓产业促发展的热潮。

面对环伺的强者,第一季度,珠海以67.1%的工业投资增速居珠三角首位;作为产业新城,珠海第一季度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居珠三角第二位

奋斗的精神、铿锵的脚步、实干的作为,都在传递一个信号:珠海拼了!

珠海把“产业第一”摆在全市工作首位。图为珠海中京电子电路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南方+记者 关铭荣 摄

珠海把“产业第一”摆在全市工作首位。图为珠海中京电子电路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南方+记者 关铭荣 摄

倍增式跨越,能吗?

2023年,注定是珠海腾飞转型迈向“倍增快车道”的关键一年。

既已知产业是要害、是关键,就必须直面现实、直击痛点。珠海的产业规模不够大,产量总量小,结构相对“稚嫩”,缺乏多元化。

首先得引进“大块头”“高个子”:通过吸引龙头企业落户、强链补链,新能源、集成电路和高端制造产业在珠海经济结构中的比重迅速攀升,日渐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2023年以来,国内领先的第三代半导体研发企业华研伟福入驻横琴、埃克森新能源(珠海)储能电池项目落地、德国化工巨头科思创将在珠海投资建造其全球最大的热塑性聚氨酯(TPU)生产基地、格力集团粤港澳综保物流产业园已竣工投入使用……以龙头企业带动主导的产业组团落户,为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增高变壮”之余,珠海还将眼光投向了优势领域:丰富的海洋资源和中国航展,是珠海的金字招牌,可带来无限可能。

抬头看天,在中国航展招引下,珠海先后引进我国通用飞机制造龙头中航通飞落户,还吸引了大批上下游产业链的中小企业纷至沓来。

放眼深海,“蓝色粮仓”正加速崛起。全国首台半潜式波浪能养殖网箱“澎湖号”、大型深远海养殖平台“横洲号”“德海1号”智能化养殖渔场落地投产,万山海域及外伶仃海域两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乘风破浪、逐梦“深蓝”。

迈向“万亿工业强市”,高质量的产业载体至关重要。珠海在全市铺开5.0产业新空间建设,用一座座“顶装的配置,毛坯的价格”的超级工厂,托举起中小型企业的产业梦。在全国各地上演精彩纷呈的“招商大战”之时,5.0产业新空间主打“拎机投产”“拎包入住”,成了珠海的一张“王牌”。

珠海正大力推进5.0产业新空间建设。图为大湾区智造产业园D区。南方+记者 关铭荣 摄

珠海正大力推进5.0产业新空间建设。图为大湾区智造产业园D区。南方+记者 关铭荣 摄

珠海为什么能?这答案,在“珠海‘产业第一’四项工作进度图”上,在一座座拔地而起的超级工厂里,在24小时机器不停轰鸣的繁忙生产线上,在整座城市同心掀起项目建设“大热潮”中。

跨越式倍增,开局感觉良好。

珠海,动起来了!

靠谁成事?

成事在人,能让一座城乘势而上的,始终是人。

珠海曾吸引“孔雀东南飞”的故事,至今仍被人称道。

1992年“百万重奖科技人才”的壮举,滋养出珠海的创新基因,这份豪情也一直在持续,成为今日珠海的一份底气。

如今,“青春之城、活力之都”的城市形象宣传语遍布全城,明确传递出一个信号——要以人才活水激发城市活力。

当前珠海全市人才总量超过85万人,其中硕士以上、高级以上职称等高端人才约9.5万人。每万人工程师数量位居全省第一,人才净流入率位居全省前列。科技创新发展指数排名连续三年位列全国地级市第二位,仅次于苏州。

2023年2月,第一届粤港澳大湾区博士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在珠海闭幕,大赛的举办再给“青春之城”注入了一波高质量人气。目前,珠海已累计吸引近5000名博士博士后人才扎根“双创”,新引进博士人才数量年均增长34%。

粤港澳大湾区博士博士后成果展,观展人士了解光场全景显示设备。南方+记者 钱文攀 摄

粤港澳大湾区博士博士后成果展,观展人士了解光场全景显示设备。南方+记者 钱文攀 摄

他们参与着珠海的现在,也绘就了城市的未来。也许有一天,他们也会像“资深创客”燕金元一般,百感交集着,又对未来充满期待。

30年前,珠海的人才强磁场吸引燕金元到此“创”一番事业,在5月举行的“创新珠海”科技盛会上,他收获科技进步特等奖。他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创新成果,于2020—2021年销售收入超11亿元,出口额超8亿元,实现进口产品的国产替代。

燕金元感叹珠海对人才的虹吸效应,并认为随着人才引进力度的不断加大,相关产业和配套设施的进一步完善,未来将会有更多的科技人才集聚,为珠海发展注入新活力。

城,以人为本;人,则以城为家。珠海,需要更多坚守者、奋进者、搏击者。这也同样需要更多吸引人、爱护人、留住人、激发人、成就人的珠海特色、珠海行动、珠海温度。

近年来,珠海“英才计划”等人才优惠政策频繁出台:发放“珠海英才卡”,产业青年优秀人才年龄资格条件放宽至45周岁以下,重点领域企业新引进人才首次申请人才住房补贴可实现“落地即享”,有针对性地放开放宽入户政策……

“来了就是珠海人。”面对年轻人、产业工人、新市民,珠海许下“有业有住有家”的暖心承诺,“努力把每个人的幸福都融入珠海经济社会发展图景中”。

人气聚,众智汇。今天的珠海,不仅是人才的泊靠之港、安身之所,更是机会之窗、圆梦之地。

透过一张张活力面孔,你看到珠海的明天了吗?

参考文献:

[1] 陈钰,千红亮.珠海传:近代中西文化走廊[M].北京:新星出版社,2018.

[2] 2023年珠海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EB/OL].(2023-02-14)[2023-06-27].https://www.zhuhai.gov.cn/zw/zfgzbg/content/post_3486468.html.

[3] 现代化国际化!珠海,奋发进击![EB/OL].(2023-03-29)[2023-06-27].https://mp.weixin.qq.com/s/eBm-GDohDgtn2MI6wLC7eQ.

【撰文】话题研究员 董谦君 沈梦怡 曹斯 张西陆 洪鑫 

【海报】丁薇薇

【视频】黄泽伟

【运营】麦小华 董晨晨 辜继漫

【本期统筹】张西陆 谭亦芳 沈文金

【本期策划】曹斯 林焕辉 郑佳欣

南方+编委会出品


【开栏语】

6月20日召开的中共广东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明确了“锚定一个目标,激活三大动力,奋力实现十大新突破”的“1310”具体部署,强调全省各地各部门要按照这份施工图、任务书,一锤一锤接着敲、一件一件钉实钉牢,全力把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变成广东以高质量发展为牵引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具体行动和实际成效。

国家是大写的城市,城市是小写的国家。牢牢把握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总要求,聚焦广东21个地级以上市的发展实际与重点课题,南方+经过前期3个月的调查研究,依托实地采访、人物对话、文献研究等方式,策划推出“21城21问——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微调研”融合报道,以微观视角、锐度观察,为城市画像,为发展助力,为时代特写,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鼓与呼。

【更多篇目】

广州,还有“实”力吗? | 21城·21问

聪明的深圳,还需要哪些智慧? | 21城·21问

编辑 洪鑫
校对 李冠洁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