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你真的保守吗? | 21城21问

南方+

本文收录于专辑#南方读+#

梅州,一座“客”着很多标签的城市。

热情好客,源自梅州人以身为客;世界客都,因为500多万梅州籍华人华侨旅居海外;名“客”辈出,缘于黄遵宪、田家炳、李惠堂等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

耕读传家的客家人迁徙至此,大大的山,圆圆的屋,聚族而居,一路颠沛,难免形成防御心理;然而,客人开埠,从无到有,赤手空拳的客家人勇闯天下,岁月沧桑,日月流转,其志不移。

近些年来,梅州发展速度偏缓,经济总量在全省排名靠后。有人说,这是因为客家人保守,再加上此处山多林深,位置相对封闭,印象进一步“加固”。

梅州,真的保守吗?自远方来,往天下行,辛勤耕耘、生生不息,梅州怎么会真的保守?冲锋高质量发展,决战全面振兴,又怎能真的保守?

00:32

梅州,你真的保守吗? | 21城·21问

梅州“困”局

梅州,有“围龙之困”。

“客家族,源远长,迁自中原颍水旁。历千辛,经万苦,穿州过省到南方……”为躲避战乱与自然灾害,客家人五次迁徙,终至梅州,他们与山水为伴,靠山择居。逢山必有客,无客不住山。围龙屋,梅州民居的典型代表,迄今在梅州仍保留4000多座。这类建筑为团结本族、抵御外敌而建,具有强烈的“内向性”,因此成为了梅州人求稳保守的一项“物理依据”。

百年围龙屋“一斗堂”(袁群华 摄)

百年围龙屋“一斗堂”(袁群华 摄)

梅州,也有“发展之困”。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梅州人筚路蓝缕,山门不断打开,经济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与此同时,梅州也深受发展瓶颈之困,工业基础薄弱,经济总量堆头小,转型困局长期无法实现大的突破。自2008年起,梅州地区生产总值连续14年排全省第17位。2022年,梅州地区生产总值首次被汕尾超越,无疑让外界再次担忧梅州的发展速度。

在现代城市竞争发展中,地理区位或许是影响越来越大的显性因素,那些在国内领先发展的城市,大多具备了良好的区位优势。但与此同时,原中央苏区范围内,梅州、龙岩、赣州三地山水相连,历史地情相似,近些年来,赣州10项主要经济增长指标稳居江西第一,龙岩也跻身中国城市地区生产总值百强名单。

这些困局促发了梅州对“思想之困”的反思。

一个拥有“闯将”基因的城市,为何在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后半程,脚步逐渐慢了?

2023年开年,在一场高质量发展和苏区融湾先行区建设动员会上,梅州对市情做了深入剖析:欠发达仍然是梅州的最大市情。要解决梅州的发展问题,首先要解决好思想认识上的问题。大会上明确指出,一段时间以来,梅州的发展更多是依赖转移支付、对口帮扶,内生动力长期不足;一些干部依赖心理严重,习惯拄着拐杖前行,找不到发展方向,存在“等靠要”思想。

思想观念保守,被认为是制约梅州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闯”出围龙

但是,梅州只有保守这一面吗?

从立志“让古老的中国不断革新跟上世界潮流”的黄遵宪,中国近代洋务运动风云人物丁日昌,到张裕葡萄酒创始人、南洋首富张弼士,到香港企业家、慈善家田家炳,“领带大王”曾宪梓……一代代梅州客家人,冲出围龙屋,走向世界,开辟了新天地。在他们身上,既有吃苦耐劳、低调务实的朴素品质,也有敢想敢干、敢闯敢拼的热血勇气。

传承着敢闯的基因,改革开放一路走来,梅州创造了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

20世纪90年代,梅州被树立为农业发展“东学梅州,西学高州”的典范,这一相对优势也被延续至今。2023年,梅州省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26家数量全省第一,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54家数量全省第二。全国1/5、全球1/10的柚子,全省1/4的茶园,全省1/7的乳鸽,均出自梅州。

秉持着开放的理念,新时代竞标争先,梅州亦有着自己的奋斗故事。

梅州综合保税区(何森垚 摄)

梅州综合保税区(何森垚 摄)

2020年,梅州综合保税区成功获批,成为广东首个内陆型综保区,这让位处内陆山区的梅州对外开放水平和外向型经济迈上了一层楼。2023年,梅州综保区落户项目已达24个,通关运行以来,进出口总额超13亿元。

近年来,梅州更是超前布局绿色产业,着力建设新型储能产业园,加快开辟新能源经济赛道,打造新型储能产业高地。2023年4月,梅州在广州举行招商会,向全国各地新型储能及上下游企业抛出“绣球”,现场共有9家企业签订意向投资60亿。

2022年以来,梅州全力建设苏区融湾先行区,着力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建设、促进与粤港澳大湾区要素流通共享、跨区域共建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等方面先行示范,努力把梅州建设成为赣闽粤原中央苏区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振兴发展先行区,赣闽粤原中央苏区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门户城市和粤北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

梅州新路,已在脚下。

一味的保守,不是梅州

今天的梅州,正全力建设苏区融湾先行区。

政策的东风吹来。自《支持梅州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加快振兴发展总体方案》获国家批复实施,梅州高质量发展的空间进一步拓宽。发力狠抓发展第一要务,突出实体经济和乡村振兴两大重点。经济“稳”的基础持续夯实,“闯”的动能正在释放。

2023年开年,梅州8个县(市、区)“一把手”围绕高质量发展和苏区融湾先行区建设表明信心决心,公开亮诺,明确行动方向,凝聚起抢抓机遇的梅州县域合力。

8个县(市、区)借“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重大机遇,紧扣打好“苏区牌”“客家牌”“融湾牌”,聚焦持续壮大县域经济、强化乡镇联城带村功能、建设富有特色的和美乡村等重点任务,主动加强与赣州、龙岩等周边地区、粤港澳大湾区的互动,进行更深层次、更宽领域的合作,实现互惠双赢、共同发展。

梅州城区(何森垚 摄)

梅州城区(何森垚 摄)

一味地保守,不是梅州的过去,更不是梅州的现在和未来。

2023年,梅州各级党政“一把手”率队,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香港等地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据不完全统计,仅第一季度,梅州市、县两级主要领导开展各类招商会议和推介活动67场次,会见接待企业310多家次,带队外出对接企业和商(协)会160多家次……

2023年11月2日至4日,第六届世界客商大会在梅州举行,世界客都喜迎八方宾客,进一步加强与海内外客商及商会之间的联系、交流与合作,汇集世界客商力量,共襄老区苏区高质量发展。

客自天下来。

他们会在梅州,回溯客家人的筚路蓝缕,感念迁徙历史中沉淀于岁月的坚韧,感受奋斗路上涵养于四方的勇敢,品鉴客家人的特别浪漫——生生世世的拥围,红红火火的团圆,汇聚踏上新征程的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

[1]奋起!苏区融湾先行区[EB/OL].(2023-05-17)[2023-07-04].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305/17/c7689593.html.

[2]梅州市华侨志编纂委员会.梅州市华侨志[M].2001.

[3]广东省梅州市城乡规划局.梅州古民居[M].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12.

[4]林振武,郑海麟,魏明枢,等.黄遵宪年谱长编[M].北京:中华书局,2019.

【撰文】话题研究员 唐林珍 梁时禹 汪思婷 徐林 曹斯 张哲 王佳欣

【海报】郑炜良

【视频】陈庭辉 彭晓

【运营】麦小华 董晨晨 辜继漫

【本期统筹】张哲 汤凯锋 张盛良

【本期策划】曹斯 徐林 陈戈

南方+编委会出品


【开栏语】

6月20日召开的中共广东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明确了“锚定一个目标,激活三大动力,奋力实现十大新突破”的“1310”具体部署,强调全省各地各部门要按照这份施工图、任务书,一锤一锤接着敲、一件一件钉实钉牢,全力把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变成广东以高质量发展为牵引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具体行动和实际成效。

国家是大写的城市,城市是小写的国家。牢牢把握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总要求,聚焦广东21个地级以上市的发展实际与重点课题,南方+经过前期3个月的调查研究,依托实地采访、人物对话、文献研究等方式,策划推出“21城21问——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微调研”融合报道,以微观视角、锐度观察,为城市画像,为发展助力,为时代特写,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鼓与呼。

【更多篇目】

广州,还有“实”力吗? | 21城·21问

聪明的深圳,还需要哪些智慧? | 21城·21问

珠海,能否再“杀出血路”? | 21城·21问

汕头,可以多“特”别? | 21城·21问

佛山制造,跨过“中年危机”了吗? | 21城·21问

韶关,在“盘算”什么? | 21城·21问

河源,只此青绿? | 21城·21问

编辑 张梦圆
校对 曹柏英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