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企业家|腾讯汤道生:用技术等优势助力产业数字化新五年

南方产业智库
+ 订阅

1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不仅充满着机遇和挑战,同时也为立于时代潮头的企业家们提出了新的思考。作为社会数字化转型的助手,腾讯在2018年就针对产业互联网进行了战略升级,而在今年5月,腾讯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又进行了新一轮架构升级,进一步扎根行业、深耕区域、提升效率。

日前,腾讯公司高级执行副总裁、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EO 汤道生就接受了南方日报、南方+记者的独家专访,就腾讯如何抓住十四五规划带来的机遇与产业互联网发展上的思考,进行了深入对话。

1

南方日报、南方+: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不久前,广东省“十四五”规划纲要和“云上广东”路线图也相继出炉,数字化发展是重中之重。腾讯一直重视在产业互联网方面的投入,您看来“十四五规划”为产业数字化发展带来了哪些机遇?

汤道生:“十四五”是我国经济换挡提速的关键时期,数据要素将成为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点,数字技术将进入大规模的产业化、商业化应用阶段。我们也看到,国家和广东省的“十四五规划”都为数字化发展单独设立篇章;“云上广东”路线图也提出数字生态、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的方向,这给包括腾讯在内的数字化实践者带来巨大机遇。在这个过程中,腾讯将作为“数字化助手”,凭借技术优势、连接优势和生态的力量,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政务服务方式的数字化变革和发展。

首先,在生产方式上,“新基建”的深入建设将为产业数字化发展破解基础设施瓶颈,为行业的快速发展铺平大路。腾讯一直持续加强在云计算、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技术领域的投入,并推动“自研创新”和“开放开源”,将自己的技术能力与行业共享,为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做好技术支撑。

另一方面,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将带来数字化产品服务的快速爆发。腾讯也已经与合作伙伴共建了300多项联合解决方案,为医疗、教育、出行、金融、工业、零售等20多个行业提供服务。未来,腾讯将结合产业需求、场景痛点,完善产业服务,搭建便捷、好用的产业应用体系,助力各行各业的以数字化升级,实现效率提升。

其次,在生活方式上,产业互联网的发展将用户的数字化体验从“吃喝玩乐”,向“衣食住行”、“科教文卫”等深度场景推动。比如医疗方面,腾讯助力国家推动医学科普、医保电子凭证、电子健康卡等建设,助力医疗的资金和信息流数字化,实现了科普、挂号、问诊、支付、疾病管理的个人健康服务全流程。在广东一些医院,中老年慢性病患者可以在线问诊、开药,在线医保支付,药品直接快递到家,免去他们的奔波之苦。

再次,在政务服务上,以数据作为基础的公共服务能力,将为社会发展带来新模式。例如,腾讯助力推出了“粤省事”、“粤商通”、“粤政易”三个产品,帮助民众、企业法人、公职人员三大群体便捷的满足政务相关需求,助力政府从审批向服务的转变。未来,腾讯也将持续助力各地政府部门数字化转型,促进各类政府和社会服务渠道的深度融合,提高政府的“指尖”办事水平。

南方日报、南方+:疫情给社会带来很大的改变,也让中国数字化转型意外提速。在你看来,过去一年的数字化改革,给企业发展带来了哪些方面的积极因素?

汤道生:毫无疑问,疫情给全社会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且深远的影响。和十多年前的非典疫情相比,新冠疫情几乎辐射全世界的每一个国家、影响每一个人,并对全球供应链造成破坏,影响了很多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但我们也看到,疫情一度关上了物理世界的“窗”,也在数字世界打开了一扇更大的“门”。数字要素在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在疫情中被证明,并在疫情后持续发挥作用,《数字中国指数报告(2020)》显示,我国社会的数字化正在进一步深化,数字中国指数继续大幅跃升;多个传统产业通过加速数字化释放出增长新动能,其中广电、文旅、汽车领域的上云量增速超过400%。

数字化也在场景触达、生产效率和组织协同等层面,对企业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第一,在客户触达上,数字化不仅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壁垒,让企业可以随时随地触达终端用户,也对需求的理解更加精准,供销更加匹配。例如国内轮胎行业龙头玲珑轮胎,在传统模式下很难接触真正的终端用户,厂商、渠道、门店、消费者之间割裂。通过与腾讯联合打造的数字化统一管理平台,玲珑轮胎通过企业微信、小程序等应用于终端用户连接,实现了生产与需求的精准化匹配。疫情下,国内轮胎行业规模下滑12%,但玲珑轮胎却凭借生产与终端市场的一体协作,逆势而上,实现50%的零售增长。

第二,在生产运营上,数字化的变革有效提升了的效率。数字化技术让生产、消费等环节有了全面精确度量的可能,而度量构成了优化的基础。例如,工程机械龙头三一集团,借助腾讯企点的智能客服能力,打造工程机械行业首个智慧服务中台,将各体系现有的呼叫中心、公众平台、小程序、官网、APP等渠道全部打通,实现了信息共享、互相协作、效率优化,原来需要待机20分钟以上的客户召请维修服务,被缩短至5分钟。

第三,在组织协同上,数字化的变革增强了企业应对危机和不确定性时的敏捷性。我们看到在疫情期间,数字化技术成为很多企业快速奔跑的“助推器”。例如,疫情期间,人们的物理活动范围受到极大限制,为保持信息沟通和继续学习生产活动,远程会议进一步普及发展,被应用于不同场景。腾讯会议开始深度服务于政务、金融、教育、医疗等行业和中小企业在线办公。我们去年全新发布的会议室解决方案“腾讯会议Rooms”和“会议室连接器”,能够与客户现有的音视频设备兼容,提供高质量的互动通信体验。国际知名药企阿斯利康,在疫情期间使用腾讯会议组织大量的研讨会,月均线上开会 7000 场,通过数字化销售转型推动公司销售持续增长。

南方日报、南方+:2035年远景目标和“十四五”规划对碳达峰和碳中和有明确时间规划,我们看到腾讯也在响应碳中和倡导,具体而言,腾讯对实现碳中和有哪些规划?

汤道生:作为科技企业,腾讯始终关注企业发展与社会人文环境以及气候、水等自然环境的关系。腾讯今年将“推动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写入了公司战略,并成立了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未来投入500亿元用于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对包括碳中和在内的领域展开探索。

今年1月,腾讯宣布启动碳中和规划,并于3月正式公布碳中和全景图。在碳中和领域,腾讯不仅要自身做好节能减碳,而且希望以数字技术助力产业的低碳技术升级,促进经济社会向全面绿色转型,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首先,面向自身,我们在数据中心的运营中,积极探索光伏、水电、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应用,不断通过架构及技术革新,降低数据中心PUE,加强软硬件技术研发与服务器能效提升。例如,腾讯自主研发的第四代T-block技术,采用更高效率的制冷和供配电架构,一个拥有30万台服务器的园区,一年就能节省2.5亿度电。

其次,面向行业,腾讯将通过数字技术测量与优化生产环节,让出行、制造、建筑、能源、文旅等行业减少单位产出的能耗。比如在出行领域,腾讯给车企提供仿真系统,减少路面测试的排放。在智慧楼宇方面,通过IoT技术来控制电梯、空调与电灯等设施的高效使用。在制造领域,通过工业AI平台,助力企业优化生产要素配置,打造“绿色制造模式”。在所有行业中,OA系统、电子审批、电子发票、电子合同等应用,都是实现无纸化办公的重要手段。

再次,面向社会,腾讯通过数字化的创新服务,倡导和鼓励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比如,腾讯乘车码、实时公交等一系列智慧出行服务产品,鼓励用户更多选择公共交通,减少私家车出行。

未来,腾讯将在自身发展中持续践行绿色环保理念,推动上下游合作伙伴进一步节能减排,同时助力社会各行各业提升能效,并借助自身平台能力增强用户碳中和意识,为碳中和目标贡献力量。

南方日报、南方+:十四五规划重点提到加强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未来几年,腾讯在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方面有哪些重要方向?

汤道生:在先进技术的探索上,腾讯已经建立了两大实验室矩阵,包括人工智能实验室矩阵,以及基于前沿科技的实验室矩阵,涵盖AI、机器人、量子计算、5G、边缘计算、IoT和音视频等技术,推动自主技术创新。

同时,腾讯也在多个基础技术领域取得了成就,例如在AI领域,腾讯在全球拥有超过6500项AI专利,在国内互联网企业里排名第一;在音视频领域,我们参与全新一代H.266/VVC国际视频标准制定,有超过100项技术提案获得采纳,技术提案采纳数居世界前列。

在未来的技术布局上,“自研创新”和“开放开源”将是腾讯面向基础科学领域的两大核心战略。

在“自研创新”上,腾讯在云、大数据、安全等新基建领域持续发力。在云计算上,我们今年发布了全新一代星星海自研服务器SA3,在AI场景下,实测性能提升高达220%以上;在数据库领域,我们打造的企业级分布式数据库TDSQL,不仅支持内部海量业务,还在助力产业升级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目前承载了日均数十亿的交易量,服务的客户数超过50万;在安全上,腾讯安全取得了行业最多的1500多项云安全技术专利,为18大行业的客户提供安全保障。

在“开放开源”上,腾讯始终致力将自己的能力与行业共享。目前,腾讯云AI开放平台提供超过200项AI技术能力;腾讯云原生产品的API,日均调用量超过100亿次。我们也通过开源,将技术与开发者共享,腾讯在Github上发布了超过110个精品开源项目,也是对全球开源贡献最大的公司之一。

南方日报、南方+:腾讯在2018年提出拥抱产业互联网,过去几年的实践,腾讯对产业互联网是否有了新的认识?腾讯将如何与各行业一起,共同发展?

汤道生:腾讯从2018年在行业率先提出拥抱产业互联网战略,并在过去三年与各行各业的伙伴,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探索。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自己总结有两大关键词,也是牵引我们未来5-10年数字化发展的核心方向:

第一个关键词是“融合”。我们看到,经过疫情的催化,产业互联网已经从过去的认知普及、工具助力,迈向产业场景深度融合的新阶段。

首先,是技术之间的融合。过去几年,随着数字技术发展,数据的存储、传输、处理和安全技术,都有了长足的进步。5G、物联网、地图LBS、区块链等技术也朝着融合的方向发展。比如,智能网联汽车的车路协同,就需要5G与物联网的融合应用。汽车通过车载传感器、路边摄像头等物联网设施和AI,识别出汽车、行人的位置与速度;通过5G网络的毫秒级传输,进行车、路之间的信息传输,提升车辆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其次,是技术与业务的融合。产业互联网一定是基于各行各业的实际需求,制定数字化解决方案。不能为了数字化而数字化,而是讲数字技术与产业实际结合,以数字工具解决痛点问题,才能实现更大的价值。比如,腾讯AI Lab在辽宁,尝试用人工智能种番茄,根据生长周期和环境的变化,用AI控制浇水、施肥等种植过程,并成功应对了“倒春寒”,让每亩每个季度的利润增加了数千元。

第二个关键词是“开放”。产业互联网时代,每一个企业都将是生态型企业,开放共建是拥抱产业互联网的最好方法。

一方面,产业上下游的链条环环相扣,企业自身的数字转型,需要依托整个产业的协同升级。另一方面,随着产业数字化深度发展,涉及的环节更为复杂,行业属性也更加多元,各个环节的专业知识精深,需要行业知识和数字技术知识的双向协同,聚合不同专业领域的技术、应用、产品优势。

目前,腾讯产业互联网的开放生态已初步形成,我们已经与8000多家合作伙伴共建,为20多个行业的30万家企业客户提供服务。我们打通腾讯的技术、产品、平台能力和C端场景能力,通过产业生态投资、产业加速器、产业共创营、产业基地等多种生态方式,服务合作伙伴,帮助他们实现从战略到落地的全面提升。

2019年,腾讯推出了SaaS生态的千帆计划,通过千帆技术中台实现SaaS软件之间的相互连通,打破系统之间的数据烟囱,以开放的生态助力企业客户实现一站式SaaS服务,实现数据在企业不同环节的全域流转。目前,我们与微盟、金蝶、法大大、销售易等50多个头部SaaS厂商通力协作,推出了覆盖办公协同、人事管理、工商财税、生产研发、供应链管理、精准营销在内的多场景解决方案。目前,也有越来越多的SaaS伙伴加入到“千帆计划”中来。

未来,腾讯将尽己所能,持续加大生态建设投入,开放产业资金与孵化资源、技术基础设施、中台研发资源、C段场景资源、渠道生态资源等五大能力,与合作伙伴共生共赢,助力产业智慧升级。

编者按:回眸2020年,极不平凡。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复杂变化,特别是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处于市场第一线的众多企业审时度势、创新求变、危中寻机。

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局之年。开局影响全局,起势决定后势,站在新的起点,面对新机遇、新挑战,企业定下了哪些目标,描绘了怎样的发展蓝图?南方日报、南方+近日策划推出《对话企业家》专栏,首季围绕“十四五”规划,与企业家论道未来五年战略,畅谈行业发展热点与难点。敬请垂注。

往期报道回顾

对话企业家|万和电气卢宇聪:数字化转型,“伙伴”们也要升级

对话企业家|伊利张剑秋:以消费者为中心奏响“创新三部曲”

对话企业家|金域医学梁耀铭:数据是金域未来最大的“金矿”

对话企业家|达索系统罗熙文:用持续创新助力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

对话企业家|虎牙董荣杰:开启直播技术普惠之路

对话企业家|复星旅文钱建农:旅游地产只是瓶子,关键看装什么

对话企业家〡格兰仕梁昭贤:破解“芯片荒”,做别人不能做之事

对话企业家〡立白集团陈凯旋:打造企业数字化生态圈

对话企业家〡石湾酒厂范绍辉:粤酒“十四五”一定可以实现产值飞跃

对话企业家〡广汽集团曾庆洪:对标世界一流,加速向科技企业转型

对话企业家〡熹乐谷文旅王硕朋:微度假风口已来

对话企业家〡优必选科技周剑:服务机器人将迎10年黄金发展期

对话企业家〡TCL李东生:中国企业有望在新型显示领域“弯道超车”

【出品】南方产业智库

【策划】陈韩晖 程鹏 赵兵辉

【采写】叶丹

【视频统筹】马华 张迪

【海报/栏头】谭唯 吴颖岚 

【新媒体运营】马华 欧旭江

编辑 马华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