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张剑秋:以消费者为中心奏响“创新三部曲”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专访张剑秋视频,点击观看△
营业总收入达968.86亿元,归母净利润70.78亿元——在新冠肺炎疫情突发的2020年,伊利凭借强大的抗风险能力,不仅实现了业绩的逆势增长,还提前完成了“全球乳业五强”的战略目标。
“伊利在‘十三五’突飞猛进,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一头一尾,从十强跃升到了五强,年营业收入翻了一番还不止。”伊利集团执行总裁张剑秋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伊利在2020年正式发布了中期目标和长期战略目标,其中,中期目标是2025年挺进“全球乳业三强”,这就是伊利在“十四五”的奋斗目标。
从全球二十强到十强,再到全球五强,伊利用十年时间走到了世界乳业舞台中央,成长为能够与全球乳业巨头并肩的世界级乳企,如今又朝着“全球乳业三强”的目标挺进。张剑秋表示,不创新、无未来,像伊利这样的龙头乳企,既要“低头走路”,又要“抬头看天”,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以消费者为中心,将创新进行到底,激发出最大的创造力。
以创新为动力
抓住市场、产业和数字化新机遇
2020年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整个乳品行业造成了严重影响,特别是上游奶业,因为基础薄弱,更是首当其冲。
面对疫情对行业带来的冲击,伊利作为产业链龙头,对产业链合作伙伴给予全方位扶持,在物资、技术、融资、收购等方面给予扶助。这些举措不仅帮助了产业链上游伙伴渡过难关,更进一步提升了产业链上游的核心竞争力,为中国乳业高质量发展筑牢了根基。
“奶业振兴和后疫情时代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升,为中国乳业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这是伊利在跻身‘全球乳业五强’后,发布2025年挺进‘全球乳业三强’中期目标及2030年实现‘全球乳业第一’的底气也是动力。”张剑秋表示,健康产业作为健康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迎来三大发展机遇:一是国民健康意识提升,带来市场新机遇;二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逐渐形成,带来产业合作新机遇;三是数字化转型不断加速,带来数字化新机遇。
张剑秋表示,多年来,伊利坚持“以消费者为中心”,奏响了自己的“创新三部曲”:以数字化转型赋能全链创新、以智慧+产业“双融合”构建创新体系、以科技研发驱动产品创新,完善创新生态圈,积极推进“让世界共享健康”梦想的实现。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伊利将不断推进创新,首先,加快产品创新,把握市场新机遇。我们要时刻倾听消费者声音,通过产品创新满足他们多元化需求。”张剑秋表示,就拿乳制品来说,过去人们购买牛奶,主要是为了补充营养。而现在,除了营养需求外,大家还有更多健康新需求。比如有些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低脂牛奶,“乳糖不耐受”人群需要喝无乳糖牛奶。2020年年底,安慕希上市了一款零蔗糖酸奶,深受有“控糖”需求的消费群体的欢迎。
张剑秋还表示,数字时代已经到来,企业只有主动拥抱新技术浪潮,才能把握未来。“近年来,伊利不断推进数字化在全产业链中的应用。在上游,我们建设智慧牧场,运用人工智能识别技术,提升奶源质量管理流程识别的精度和广度。在中游,我们打造智能工厂,把制造执行系统作为生产环节的核心大脑,通过自动化生产线与机器人的紧密配合,优化生产管理;在下游,我们应用数字化技术,深入研究社区新零售和消费市场发展态势等,指导经营实践。”
深化全球织网战略
坚持共建“全球健康生态圈”
近年来伊利不断深化全球织网战略,在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等乳业发达地区构建了一张大网。
2020年,伊利的国际化布局再进一步,公司在印尼开设的工厂已经完成主体建设,投产后将提升伊利在当地市场的表现;“安慕希”凭借差异化精准占位东南亚高端酸奶市场,品牌位居大酸奶品类第一;而在收购泰国本土最大冰淇淋企业Chomthana后,该企业生产经营实现全面健康发展,公司在泰国市场的年度销售额也同比增长了68%。与此同时,伊利在新西兰布局大洋洲乳业实现快速增长,于2019年收购的Westland也通过产能升级,焕发出新的增长活力。
张剑秋表示,伊利正朝着“成为全球最值得信赖的健康食品提供者”的愿景前进,国际化是伊利未来开展工作的重要抓手。一是以“智慧融合”为基点,打造全球乳业创新高地,在亚洲、欧洲、大洋洲建立了创新中心。截至2019年,伊利全球专利申请总数、发明申请总量位列世界乳业第三,成为引领行业发展的创新高地。二是以“产业融合”为桥梁,构建“全球健康生态圈”。在新西兰等地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建设大洋洲生产基地等海外项目。目前,伊利的全球合作伙伴超过700家,遍及5大洲,分布在33个国家。
“行业龙头企业要积极构建互利共赢的产业生态圈,将全球优质资源优化组合,满足消费者需求。”张剑秋表示,伊利积极构建“全球健康生态圈”,加快全球智慧和全球资源的融合,更好地为消费者提供健康产品。比如金领冠睿护奶粉,它的原料来自新西兰,母乳数据来自中国,各项实验则在荷兰的伊利欧洲创新中心进行,这款产品凝结了全球多个高精尖研发团队的智慧结晶。
伊利集团执行总裁张剑秋
◎对话
南方日报:从全球二十强到十强,再到全球五强,伊利用十年时间走到了世界乳业舞台中央,成长为能够与全球乳业巨头并肩的世界级乳企。伊利每一次都能实现突破和进阶的关键是什么?
张剑秋:我们一次次突破自我、昂扬向上,关键因素在于目标、理念、人才三方面。
一是高目标引领,向全球乳业之巅进击。我们一直坚持“高目标引领”,并调动全部的资源,全情投入,努力拼搏,实现每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目标。
二是以消费者为中心,坚守“伊利即品质”信条,视品质如生命。伊利坚持践行“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坚定对品质提升的不懈追求,持续聚焦“全球最优品质”,致力于生产100%安全、100%健康的产品。
三是人才筑梯,成就伊利每一步。伊利一路闯关跻身全球五强的过程,是人才为梯、开疆拓土的过程。
南方日报:对于伊利这样已经成熟的大企业,如何激发出最大的创造力?
张剑秋:在全球新一轮技术变革的浪潮下,创新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企业发展进步的超强引擎。“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把创新放在了具体任务的第一位,把坚持创新摆在了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创新意义重大。
伊利将创新进行到底,以激发出最大的创造力。一是针对“卡脖子问题”推进创新。当前,一些关键原料供应、部分乳制品加工设备和关键技术依赖进口,这些制约了中国乳业快速发展。我们要对这些技术痛点和关键问题展开创新攻关,全面提升全产业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二是汇聚全球力量,推进开放式创新,进一步打造全球智慧链,既强化自主创新、原始创新,又发挥欧洲创新中心、大洋洲创新中心等海外研发力量的作用,充分吸收和利用最新成果,做出更好产品。三是营造良好氛围,打造勇于创新、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文化。为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让他们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
5月14日《南方日报》刊载报道版面
编者按:回眸2020年,极不平凡。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复杂变化,特别是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处于市场第一线的众多企业审时度势、创新求变、危中寻机。
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局之年。开局影响全局,起势决定后势,站在新的起点,面对新机遇、新挑战,企业定下了哪些目标,描绘了怎样的发展蓝图?南方日报、南方+近日策划推出《对话企业家》专栏,首季围绕“十四五”规划,与企业家论道未来五年战略,畅谈行业发展热点与难点。敬请垂注。
往期报道回顾
对话企业家|达索系统罗熙文:用持续创新助力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
对话企业家〡石湾酒厂范绍辉:粤酒“十四五”一定可以实现产值飞跃
对话企业家〡广汽集团曾庆洪:对标世界一流,加速向科技企业转型
对话企业家〡TCL李东生:中国企业有望在新型显示领域“弯道超车”
【出品】南方产业智库
【策划】陈韩晖 程鹏 赵兵辉
【采写】赵兵辉
【视频统筹】马华 张迪
【拍摄/剪辑】马华 周鑫宇 叶晓燕(实习生)
【海报/栏头】谭唯 吴颖岚
【新媒体运营】马华 欧旭江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