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又被中央委以重任,“CP城市”惠州将大爆发?专家透露新趋势

大都市圈
+ 订阅

▲点击图片回看“湾区争先 深惠同城”系列报道。

推荐阅读

独家专访|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惠州将成首选合作伙伴?大咖详解

专访|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能否带惠州飞?专家说关键在制度创新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并明确深圳的战略定位:高质量发展高地、法治城市示范、城市文明典范、民生幸福标杆、可持续发展先锋。

引人关注的是,这份长达数千字的文件中还明确提出“推进深莞惠联动发展”。在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这为未来深莞惠的合作打开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8月19日,广东省委党校原副校长、教授陈鸿宇向南方日报、南方+记者表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对深圳的发展目标、发展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赋予了深圳更多的政策,也给深莞惠都市圈带来更多的机会。深圳一方面会吸引集聚更多的人才等创新要素,另一方面外溢也将更加强烈。《意见》中提到的产业,也都是惠州的机会,因为深圳的容量毕竟是有限的,很多是做企业总部,而生产等环节往往需要周边的惠州等城市承担。

陈鸿宇认为,多年来惠州的发展,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受深圳、香港等城市的辐射带动。深圳承担新的使命,惠州和深圳的优势互补,会带来极大的发展机会。惠州应当认真研究其中的机遇,深圳哪些高端产业要外溢,惠州就需要争取,有针对性地精准对接,争取大项目、大企业落户。同时,惠州还要在陆上和海上交通方面全方位对接深圳、香港,完善高铁等轨道交通网络。不仅要深惠一体化,还要推进深惠同城,让深惠生活圈更加紧密。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19日在接受南方日报、南方+记者采访时表示,深圳被赋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在创新试验方面得到更多授权,意味着在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方面会进一步提升。这对周边城市会带来比较深远的影响。

林江表示,借助这个机遇,惠州对接深圳要抓住重点,不单单是招商引资和科技创新,还要在制度创新上向深圳学习。通过制度创新可以带动科技创新,反过来,科技创新也会倒逼制度创新。深圳的土地空间有限,而惠州的空间广阔。惠州作为深圳的邻居,应当因应深圳新的地位,顺势而为,提前谋划对策,做好对接,打造“类深圳”的营商环境。

作为深圳的近邻和“CP城市”,瞄准国内一流城市目标的惠州,将迎来“爆发期”?

临深惠州再被“点名”

“深莞惠联动发展”打开想象新空间

惠州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深圳的近邻,也是大湾区中土地及海域面积最为广阔的城市之一,土地面积相当于深圳、广州、东莞3市之和。

此次《意见》虽然没有提到很多有关惠州的内容,但还是点到了惠州。

在“助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一节,其中明确提出,“推进深莞惠联动发展,促进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创新完善、探索推广深汕特别合作区管理体制机制”。

不仅如此,日前,广东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关于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也明确提出“推进深莞惠区域协同发展试验区建设”。

中央、省的文件近期频频点名深莞惠,为三地合作创造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近年来深惠合作密切,企业之间互动频频。王昌辉 摄

今年6月,一家研究院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在全国24个千万级人口的大都市圈中,深莞惠都市圈的发展潜力指数排名第三,仅次于上海大都市圈、北京都市圈。

实际上,近年来,深圳与惠州的合作较为密切,特别是企业之间互动频频。比亚迪、TCL、华星光电、德赛、伯恩光学、赢合科技、欣旺达、光弘科技……深惠同时布局的“双城记”在企业之间交替演绎。

特别是惠州的临深县区,如惠阳区,近期也与深圳的龙岗区、坪山区频频“牵手”探讨合作,如谋划共建“龙岗—惠阳产业园”等。

深圳市深港科技合作促进会会长、深港澳科技联盟顾问、深圳市科协原专职副主席张克科认为,随着轨道交通的对接,深圳、惠州、深汕特别合作区,将成为连在一体的最重要平台。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建议,借鉴广佛同城的经验,深惠两地应该在产业规划、用地规划等方面打通,通过加强协商协同,作为一个整个来谋划考虑,走差异化发展道路。

未来至少5条轨道互联

深惠将形成“半小时经济生活圈”

10分钟,这是坐厦深高铁从惠州南站到深圳坪山站的车程。30分钟,这是从惠州南站到深圳北站的距离。

在高铁飞速发展的今天,轨道相连让深惠这两座粤港澳大湾区东部重要城市之间的空间距离日益缩短。随着赣深高铁建设,预计到2021年从惠州中心区到深圳只要20多分钟,跨城“半小时经济生活圈”呼之欲出。

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教授、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毛艳华表示,距离中心城市70-80公里以内的范围是都市圈通勤比较合理的空间,惠州与深圳正好处于这样一个范围内。在深莞惠都市圈建设过程中,惠州与深圳要进行更好地对接,首先就要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并加快对外联通的港口、机场等建设。

赣深高铁建设现场。王昌辉 摄

这正是深惠两地在考虑的问题。除了在建的赣深高铁,深惠还在谋划研究3条轨道接通连接——深惠城际、深圳至大亚湾城际、深汕高铁。加上已经通车运营的厦深高铁,未来深惠之间预计至少有5条轨道交通互联。

广东省委党校原副校长、教授陈鸿宇认为,随着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交通条件的改善,惠州逐步构筑起引资引智引才的吸引力。未来,香港和深圳东进,首选也将是惠州。

■大咖专访

近期,《南方日报·惠州观察》、南方+惠州频道推出“湾区争先 深惠同城”“湾区争先 惠港担当”等系列报道,聚焦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惠州的发展前景特别是深惠合作等话题。下面,小编带你回看,专家大咖都是怎么说的。

专访广东省委党校原副校长、教授陈鸿宇:

大湾区建设深圳东进

惠州或成最大受益者

“惠州土地空间广阔,将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很大受益者,长远来看有可能将成为最大受益者。”今年4月,广东省委党校原副校长、教授陈鸿宇在接受南方日报、南方+记者采访时表示,看好惠州在大湾区中的发展前景。

陈鸿宇表示,在国际一流湾区中,不管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还是东京湾区,都是交通先行,然后产业为基。大湾区的交通网络要向粤东粤北扩散,惠州是必经之地。当然,惠州也必须交通先行,主动做好基础设施建设的对接和互联互通。

在陈鸿宇看来,由于邻近香港深圳,又拥有土地、空间、海域广阔等优势,惠州的区位竞争力逐步显现出来,这也是必然趋势。未来,香港和深圳东进,首选也将是惠州。大湾区的建设,空间资源广阔的惠州将是很大的受益者,长远来看有可能将成为最大受益者。(详细专访内容,请戳这里


专访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

与深圳融合是惠州的重要出路

若融入不进去就可能被边缘化

近日,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在接受南方日报、南方+记者专访时表示,轨道交通的连接有助于惠州与深圳加强对接合作,但一体化发展关键还要在于协同和融合,要打破行政隔阂,在规划上整体考虑。

林江认为,惠州要借助深惠轨道交通的契机,很好地对接深圳和粤东。深惠合作或者说深惠融合、深惠一体化,对惠州的发展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出路。如果惠州融入不进去,就可能被边缘化。

林江表示,深惠的关系与广佛比较类似。广州是省会城市,深圳是经济特区,人才、技术、金融等资源都较为集聚,而佛山、惠州都是制造业中心。广佛同城迈出重要步伐,取得一定的成效。深惠融合发展可以得到一些启发,从中吸取经验教训。(详细专访内容,请戳这里


专访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教授、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毛艳华:

惠州在深圳合适的通勤范围内

“深莞惠试验区”要强化产业协同

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教授、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毛艳华在接受南方日报、南方+记者专访时建议,深莞惠都市圈要在产业规划等方面加强协同,通过城市分工协作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他表示,距离中心城市70-80公里以内的范围是通勤比较合理的空间,惠州与深圳的距离正好处于这样一个范围之内。深惠两地需要把各自最强的东西拿出来,综合形成更多的优势。

毛艳华建议,推进深莞惠区域协同发展试验区建设,可以强化产业协同、居住分离、公共政策的对接以及生态环境共治、开放平台和创新资源共享等。

他建议,惠州要加快开放平台的建设,如对外联通的港口、机场等口岸建设。在产业的分工协作上,如果惠州的石化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能够壮大起来,与深圳建立更好的产业链联系,加上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深惠的合作关系会更紧密。(详细专访内容,请戳这里


专访深港科技合作促进会会长、深港澳科技联盟顾问张克科:

莲塘口岸是重大利好

3-5年内惠州将成投资热点

深圳市深港科技合作促进会会长、深港澳科技联盟顾问、深圳市科协原专职副主席张克科在接受南方日报、南方+记者专访时表示,连接深港的莲塘口岸开通后,将强化惠州的区位优势,未来可望进一步带动惠州成为投资热土。

张克科表示,深圳和惠州的合作有渊源的,目前也水到渠成。随着深圳东进战略和深莞惠经济圈建设,随着轨道交通的对接、产业和人才的对接,特别是深汕特别合作区建设,深圳将会从惠州穿城而过,这个区域将成为连在一体的最重要的一个平台。

张克科认为,在未来3-5年之内,在深圳要借深汕特别合作区发力的时候,在整个交通枢纽布局完善之后,惠州一定会成为一个(投资)热点,而且是不可回避的热点。由于处于深圳东进的重要节点上,惠阳大亚湾片区未来可能会成为惠州的一个新的中心。(详细专访内容,请戳这里

【记者】周欢

编辑 谢志清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