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莞惠试验区”怎么建?中大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教授毛艳华这样支招

南方+ 记者

▲  点击图片查看专题报道

都市圈时代已经开启。今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出台《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目标,到2022年,都市圈同城化取得明显进展。

近日,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教授、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毛艳华在接受南方日报、南方+记者专访时建议,深莞惠都市圈要在产业规划等方面加强协同,通过城市之间的分工协作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他认为,惠州除了要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硬件”方面下功夫,还要在营商环境“软件”上发力。

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教授、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毛艳华。

深莞惠都市圈建设要强化规划协同

南方日报:粤港澳大湾区以及深莞惠都市圈的建设,为深惠合作带来新契机。对于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协同发展,您有何建议?

毛艳华:《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提出,坚持极点带动、轴带支撑、辐射周边,推动大中小城市合理分工、功能互补。从国际经验来讲,城市群很重要的支撑就是都市圈。城市群一般都由若干个都市圈组成,形成人口集聚、产业分工、协同发展的格局。

从最近10多年国家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来看,学术界目前也形成了一些共识,要加快推动城市群建设,使之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而在推进城市群建设过程中,要重视因人口、经济、社会密切联系而形成的都市圈的建设。关于这个主题,今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专门出台了《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深莞惠都市圈的建设,有很好的国内政策方向和国际经验作为指引。

改革开放40年来,深圳成为一个快速成长的创新型城市,但目前面临很大的人口、资源环境以及向高端产业转型的压力。惠州、东莞的空间更大,最近几年也在不断更新产业,加强对接深圳,构建区域价值链,努力形成更具竞争力的产业集群。这种趋势很明显,所以要顺应这种趋势。在这方面,要加强政策的供给,让深惠更好地分工协作,形成核心竞争力。

借鉴广佛同城的经验,深惠应该加强协同机制的构建,成立协同发展领导小组、联席会议等。这些是很重要的环节。同时,还要推进规划协同,尤其是涉及周边的道路桥梁对接,以及产业链的规划协同,并使之真正落地。

邻近的城市之间,要更多地进行强强联合。通过强强联合,共同打造一流的环境,吸引外面的资源到这里集聚发展。如果以邻为壑、互相提防,是不可能真正深化合作的。深惠两地需要把各自最强的东西拿出来,综合形成更多的优势,促进区域共赢发展。

发挥市场作用让资源跨城高效配置

南方日报:近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在《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推进深莞惠区域协同发展试验区建设。目前,该试验区仍处于谋划研究阶段。在您看来,该试验区和深莞惠都市圈的建设应注意什么?

毛艳华:推进深莞惠区域协同发展试验区建设,可以强化产业协同、居住分离、公共政策的对接以及生态环境共治、开放平台和创新资源共享等。在这些方面可以多进行探索。总体来说,就是要在符合经济规律的条件下,在距离深圳适当的半径范围内,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和竞争力。

都市圈不是想要多大就能多大,如果距离太远,成本就会比较高。距离中心城市70-80公里以内的范围是通勤比较合理的空间,惠州正好处于这样一个范围之内。湾区就是要在一个很便捷的空间范围内才可能形成。例如,在东京湾区,白天有大量人口到东京工作,晚上又通过轨道交通回到周边的卫星城市居住。

城市未来发展的趋势是以都市圈作为人口集聚的大空间进行资源优化配置。都市圈的资源是流动的,城市之间分工协作,不能孤立地看待。不能说深圳就是完全负责创新,惠州、东莞就完全负责生产,惠州、东莞也拥有和需要科研院所等创新资源。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深圳是中心城市,要增强对周边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而惠州、东莞是重要节点城市,要强化与中心城市的互动合作。这种分工协作,一定要尊重规律。

惠州要加快建设开放平台对外联通

南方日报:随着交通打通,深圳与东莞、深圳与汕尾、深圳与中山……深圳与周边越来越地市组成“城市CP”,您认为是否会对深惠合作产生冲击,惠州该如何应对?

毛艳华:东莞与深圳的合作对接更顺畅,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交通基础设施,广深高速公路以及其他交通很便捷。惠州与深圳要进行更好地对接,首先也要加强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这是硬件要求,要为要素流动提供通道和载体。

在这方面,惠州要加快开放平台的建设,如对外联通的港口、机场等口岸建设。商务活动要有便捷的交通、便捷的人流和物流。这些方面都应该要重视。

在产业的分工协作上,如果惠州的石化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能够壮大起来,与深圳建立更好的产业链联系,加上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深惠的合作关系就会更紧密。

虽然未来深中通道建成后会促进深圳的影响力向西辐射,但其实向东发展更有条件。东部都是陆路,交通成本更低,惠州的空间也更广阔。接下来,要看怎么建设好深莞惠区域协同发展试验区,推动协同发展。

从政策层面来看,在全省“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之下,深惠联动通过沿海经济带向粤东辐射,有利于更好地把深圳的改革发展经验推广到惠州以及粤东的沿海经济带城市,也可扩大惠州的开放程度。

湾区就是要突出开放创新,要建设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这是软件要求。具体到产业上,要有更好的园区和平台,形成服务配套,能够吸引项目落户。同时,要有良好的人才环境,以及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让人才进来后能够安心创新创业,做大事、做成事。

【记者】周欢

【摄影】王昌辉

编辑 糜朝霞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