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妈“加息”一脚踩刹车!股市债市跌声一片,何去何从?
当妈的都会有几道拿手菜,被市场戏称为“央妈”的央行也不例外。近期,最让市场津津乐道的几种“粉”均出自“央妈”之手,从“酸辣粉”到“麻辣粉”,再到新推出的“甜辣粉”,做起来方便又解馋,加水冲泡即可,对于金融机构的“充饥”效果更是立竿见影。
让我们看看“央妈”这几道菜到底咋做的:
酸辣粉——常备借贷便利,1-3个月,“一对一”
“酸辣粉”是常备借贷便利(Standing Lending Facility),因为英文缩写为SLF,所以被戏称为“酸辣粉”。
央行首次烹饪这道菜要追溯到2013年春节前,当时部分商业银行因为现金大量投放产生了资金缺口,央行通过新增的货币调控工具——常备借贷便利解决了当时的问题。随后6月,“央妈”又一次通过“酸辣粉”成功向产生波动的货币市场提供了流动性。当年11月,“酸辣粉”正式出现在央行的官网“菜单”上。其实,全球大多数中央银行都有类似的货币政策工具,为银行提供短期流动性便利。
央行的“酸辣粉”的食客多为政策性银行和全国性商业银行,近两年食客正逐渐从大型商业银行向部分地区的中小金融机构拓展。“酸辣粉”的食用期限为1个至3个月,吃前需要有抵押,吃后收取一定利率回报。金融机构可以根据自身流动性需求申请,央行可以“一对一”满足机构的“食量”。
今年2月3日,作为“利率走廊”上限的SLF隔夜、7天、1个月利率分别上调了35、10、10个基点。从“央妈”对于“酸辣粉”配方的细微调整,不少人看出了其中释放出的政策信号,在今年“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背景下,当前货币政策操作方向是稳中有些偏紧的。
麻辣粉——中期借贷便利,4-6个月,需抵押
在“酸辣粉”推出一年后,“央妈”的烹饪技巧又提升了一个层次,继而推出了中期基础货币的货币政策工具——中期借贷便利(Medium-term Lending Facility),英文缩写为MLF,所以被戏称为“麻辣粉”。
2014年11月,央行证实已创设了“麻辣粉”,食客还是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食客“进食”前需要提供国债、央行票据等优质债券作为质押品,食用期限是4个至6个月。
其实,“麻辣粉”的推出,不仅是为了满足食客的流动性需求,更有引导商业银行降低贷款利率和社会融资成本的重任,充分发挥中期政策利率的作用。
今年1月24日,6个月、1年期MLF利率均比上次上升了10个基点。通过中期利率的变化,不难看出,当前货币市场利率确实是在逐渐上行,利率曲线在上移。
甜辣粉——临时流动性便利,28天,无抵押
今年春节前夕,央行又推出了新的菜品——“甜辣粉”,看名字就觉得味道很创新。1月20日,央行首次推出“临时流动性便利”(Temporary liquidity facility),英文缩写为TLF。这款粉目前只提供给大型商业银行,食用期限为28天,不需要抵押物,资金成本与同期限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大致相同。
不过,这次的“粉”因为命名问题引起了争议。有人认为,这道“粉”不用抵押又便宜,“辣得爽快”,应称之为“特辣粉”。但也有人提出,一方面央行释放了流动性,给市场一个小甜头;另一方面,这种创新不同于降准、不是逆回购、不像SLF,有着独特的气质,和“甜辣”这种味道有相似之处,故应该称之为“甜辣粉”。
但不论哪种名字更贴切,这种新的工具被证明,可以有效地实现流动性的传导,节前流动性压力基本得到缓解。
目前,“甜辣粉”的食客是大型商业银行,但是据此前常备借贷便利的经验,不排除也会拓展到中小银行。而且从与“酸辣粉”和“麻辣粉”的价格比较来看,这个“甜辣粉”确实大有“甜头”。
市场流动性偏紧时,大行也相对偏紧,可能不愿意拆借给中小银行,市场利率便会被抬升。因此央行通过给大行注入流动性,促进大行有选择性地向中小银行拆借,可以达到定向给市场释放流动性的目的,而非“大水漫灌”。虽然操作资金规模不大,涉及银行不多,但折射出央行2017年货币政策的新方法、新思维。(记者:吴雨)
【原标题】来品品“央妈”烹饪的几道“粉”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