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06 08:43
(本期联盟党报:湖南日报)
在位于湘桂交界处的湖南通道县罗蒙山下,始建于宋代的恭城书院掩映在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之中。黑色的沉木深扎乡土,青色的飞檐眺望远方。穿过门楼,走过讲堂,经历数百年风雨岁月的砖瓦廊柱,无不散发着厚重的历史气息。
经过湘江战役,中央红军损伤惨重,然而红军战士不畏艰难,继续前行,翻过巍巍老山界,到达通道县。在恭城书院,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简称“中革军委”)召开了一次“飞行会议”,史称通道会议,决定放弃北上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定计划,转向西行,朝着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进军。
尽管这次会议十分短暂,但它直接促成了长征路线的转变,成为红军命运发生转折的重要节点。
盛夏时节,采访团重走湖南境内的长征路,寻找红军当年的足迹,追忆犹在眼前的历史。
采访团队在湖南怀化通道重走红六军团战斗过的山头。
老红军邹盛栋之子邹贤松:父亲说至死不悔当红军
“盛栋兄,运松的来信,我已收到,日后知你全家一切都好及一切情况,使弟非常高兴,近来我家中大小身体正常,生活也过得下去,没有什么问题,请兄不必记念……”
在通道县万佛山镇五一村已故老红军邹盛栋家中,一张发黄的家书上,记录了上世纪70年代邹盛栋与远在江西老家亲人的问候,家书薄薄一张,寥寥百字,却饱含牵挂无限。
邹盛权一纸家书里满是家国情。
邹盛栋17岁时在老家江西省上犹县参加红军,是中央红军三军团警卫营营部的一名司号员。1934年12月,邹盛栋在与战友翻越通道县梨子界时,遭遇敌机轰炸,一颗炸弹落下来,他的脸部和背部被炸伤,因而与部队失散。后来,邹盛栋被当地一位姓李的大娘收留下来养伤,伤愈后没赶上队伍,他便留了下来,并做了李大娘的养子。因此,邹盛栋在当地还有一个名字,叫李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