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2 18:36
云浮,古百越地。自春秋时期开始,水路交通就成为云浮主要的对外交流方式,形成了以西江、南江和新兴江为主的古水道。
郁南县南江古水道全长201公里,从郁南南江口码头一路南下,途经兰寨、大湾、六竹等码头,最后到达罗定州。“橹声摇尽一枝柔,溯到康州水更幽,一路青山青不断,青山断处是泷州(今罗定市)。”这是清何仁镜在《答人问罗定》中对云浮地区水路交通的生动描述。南江自古以来便作为重要水路交通要道联系郁南与广州,彼时商贾云集,对外贸易活动十分频繁。
今日的南江,作为主要货运渠道的作用日渐消失,两岸的码头亦逐渐荒废,仅有部分保留轮渡功能。然而,当记者近日沿着南江口堤岸沿路探访时,当年商贾利用南江进行贸易的场景,恍若就在眼前。
南粤古驿道的保护与利用已纳入2016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省市各级政府也将出台相关配套政策,这为南江古水道及其沿线地区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曾连接内陆与海上丝路
大湾、兰寨的农产品及丝织品等货物经过水路集散于南江口,凭借西江水路连贯粤桂的优势,东下广州,直通香港。
了解南江古水道的故事,可以从码头上寻踪索迹。
据大量史料记载,唐朝前后,因受海洋文化的影响,南江流域沿岸的经济、文化发展迅猛,水路交通与海洋对接,相继出现了大量水运码头(现在建城、南江口、河口、大湾等镇仍有遗迹存在),以及大量与航运有关的庙宇。这系列人类历史古遗迹,足以说明南江曾是内陆对接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
记者首站到达南江口码头,该码头位于西江中游南岸、南江之出口,为南江与西江的交汇点。大湾、兰寨的农产品及丝织品等货物经过水路集散于此,凭借西江水路连贯粤桂的优势,东下广州,直通香港。
“顺江而下的话,首先会经过南江第一湾。”郁南有关负责人说,南江第一湾位于郁南县南江口镇的深湾村、河塱村与古蓬村的交汇处,河流呈“U”型,湾长2.5公里,沿途一路奇峰秀水,景色优美,宛如世外桃源。
沿着南江口码头一路往南,沿S352省道驱车大约20分钟,就可抵达江口镇古蓬村,再往村里大概走5分钟就到了古蓬古码头——码头宽约3米,长约10米,全部用条石铺砌而成。据当地居民介绍,古蓬古码头的始建年份已无从考究,但作为郁南县南部的重要物资集散地,直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个码头仍在频繁使用,保养也较为完善。
在古蓬码头旁安家超过60年的陈先生回忆起数十年前的盛况,记忆依旧清晰:“无论是北上南江口汇入西江,还是南下连滩大湾,都可以在这里上船,我还曾经从这里上船去广州呢!”年近80岁的郁南罗旁镇村民林婆婆证实了陈先生的说法,林婆婆告诉记者,上世纪70年代,她曾从郁南建城镇西江南岸罗旁古码头登船,“船从梧州过来,顺江而下,在南江口、德庆等地均有停靠载客,最终经过一天一夜到广州。”
顺着S352省道继续南行,20分钟左右的车程就可以抵达连滩镇西坝兰寨村。据史料记载,兰寨村历史悠久,早在2300多年以前,这片由南江河贯穿冲积而成的连片小平原已有人定居。村中四周古建筑布局,大致呈四方形格局,小村与小村、户与户之间通过村主道和纵横交错的村巷相连。
从连滩继续南行,到达面积约为2平方公里的大湾镇五星村。在这个古村落中,有清咸丰元年至宣统年间所兴建的李氏宗祠、家塾和富商绅士大屋等古民居46座,其中有14座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由于地势平缓、河道宽阔、水流适中等原因,兰寨——大湾段,是古时南江古水道上最为繁华的一段。”郁南县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未来我们工作的重点就是赋予古水道新功能,利用南江古水道把兰寨和大湾古建筑群连接起来,把古水道的恢复融入到乡村旅游发展中。”当地一位官员告诉记者。
古水道如何重获生机?
“把兰寨的古码头重新修复并投入使用,重现南江‘百舸争流’的盛况,可以说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一个心愿吧。”
“光借清风明借月,东观流水静观山”——兰寨村中长兴当铺旧址门前的一副古对联,见证了兰寨村从兴旺到衰落又再崛起的过程。如果把南江古水道看作郁南发展乡村旅游的载体,那兰寨和大湾的古建筑群就是载体上的因子,都肩负着推动当地乡村旅游发展的重任。
兰寨村中现保存的长兴当铺旧址为清代末期所建,当铺主人为村中乡坤、林氏族长林葆初先生。据悉,当时当铺前面有水运客货码头,过路人客众多,当铺以押、当农耕物品和生活用品为主,金银珠宝为辅,帮人们缓解资金短缺之急。
时至今日原来的当铺仅剩下颓垣败瓦,不过,随着郁南近年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当铺原来门庭若市的境况逐步得以“重现”:当地政府在当铺原址旁边“复原”了长兴当铺——虽然只是博物馆,但每天前往参观的游客依然络绎不绝。当地政府还在当铺门前的空地建了一个休闲驿站,由今年62岁的当地人林国钊负责管理。
近年来兰寨陆续与省内外多所高校签订合作协议,成为教学科研实习基地和写生创作基地。记者走进长兴当铺,林国钊正在清点刚送来的货物,“暑假来了,到时会有很多学生来兰寨写生,也会有很多亲子团来这边旅游,所以提前准备一些冷饮、零食。”他兴奋地告诉记者。
得益于此,兰寨村的经济逐渐得到发展,人气也越来越旺。据他介绍,在当地发展乡村旅游之前,他收入的主要来源是种桑养蚕,年均收入大概只有3000元,现在一年的收入有10000元左右。
林国钊的变化仅仅是兰寨实现精准扶贫的一个缩影。据郁南县有关负责人介绍,郁南县下一步将根据南江古水道沿线涉及的扶贫村的资源条件,引导产业发展方向实现精准扶贫,“譬如利用古建筑资源及周边油菜花基地风光,开发文化观光旅游活动;以农业生产为主的贫困村,结合果园、农田景观,发展生态农业体验;以古驿道为线选择具有一定旅游接待设施能力、交通可达性较好的村落,注入民宿、餐饮、娱乐等功能,发展乡村旅游。”该负责人说。
“兰寨村目前有元朝末期留下的古城墙和清末古建筑30座,包括十德文化馆林氏宗祠、林如堂状元碑、双桂堂古屋、瑞昌大屋、正己学校状元及第展示馆等众多文物古迹。”兰寨村一位负责人说,“未来将会进一步开发村内的景点,争取重现南江古水道上重点村的盛况。”
“把兰寨的古码头重新修复并投入使用,重现南江‘百舸争流’的盛况,可以说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一个心愿吧。”林国钊也告诉记者,他对兰寨村的未来充满信心。
与之相比,大湾古建筑群却“安静”许多。资料显示,大湾古建筑群大多始建于明、清时期,具有浓郁的粤西地方特色,于2002年7月被广东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而且其中14座于2013年3月被国务院核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然而,即使有不少古建筑“戴上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光环”,游客却一直没有增加,“即使是在旺季,每个月的游客量可能只有几十人。”当地文化站一位负责人既无奈又遗憾地告诉记者。
“从省道进入古建筑群,虽然路程很短,却是双向单车道,仅仅够过,旅游大巴根本就是‘有进无出’,另外周边配套设施也十分不完善,连个小卖部、驿站等歇脚的地方都没有,如何能够吸引客人?”该负责人说,“兰寨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希望未来我们的发展能赶上他们,一起为恢复古水道作最大贡献。”
【策划】郎国华 邓红辉
【统筹】刘江涛 王长庚 卢轶
【执行】肖文舸 江华
【撰文】南方日报记者 张志超 龚春辉 陈清浩 通讯员 叶锦生 罗荣南 刘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