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古驿道⑤|当年给杨贵妃送荔枝的小哥,走的是这条路

南方+  2016-08-12 18:35

自南雄市区一路向北,行驶约30公里,即达梅关古道。抬眼望去,两峰夹峙处,古道逶迤向上。拾级而上大约1500米,便是“岭南第一关”——梅关。历史上曾有三批百万余中原人经此处南迁,在岭下珠玑巷落籍,后南迁至珠江三角洲,又迁至港澳及海外,才有了如今遍布海内外的广府人后裔。

今日的梅关古道仍是“中国保存得最完整的古驿道”。2013年5月,中国国务院公布的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里,梅关古道名列其中;2015年韶关南雄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珠玑-梅岭旅游片区”战略,把珠玑古巷列为打造“姓氏名都”的核心景区。2016年,广东省更是将古驿道保护和利用纳入政府工作报告。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梅关古道将以另一种姿态绽放于岭南。

绝岭谁教一线通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当年为了博杨贵妃一笑,产自广东高州的荔枝就是经梅岭古驿道快马加鞭送往长安。

梅关古道。

7月上旬,记者重走梅关古道之日,骄阳如火,南雄市区当地气温高达37℃,梅岭之上却幸有凉风习习。记者一行沿着约6尺宽的古道往上走,整齐的路面铺满了鹅卵石。

古道最初主要用作军事,自秦代开辟以来,历经战乱,不堪行走,更不利于商旅运输。唐开元716年,张九龄奉诏开凿扩建后,古道长达30公里,宽达5丈,“坦坦而方五轨,阗阗而走四通”,让梅关古道逐渐从一条狭窄的关隘,成为五岭诸通道中交通最繁忙的一条,见证了岭南数千年的发展。

及至明代,先有永乐年间有知府陈锡定约禁止砍伐梅关路松,并加补植,修砌岭路;后有知府郑述重砌梅岭路90里;再至万历廿六年(1598年),知府蒋杰修梅关关楼,并为关楼题额:“岭南第一关”,存续至今。

古道。

梅关古道保存至如今这般完整,与历代修缮不无关系。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彼时梅关古道在当地、在岭南甚至南北经济、文化等交流中所占的地位。

据南雄市文化馆馆长李子亮介绍,梅关古道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的唯一交接点。此事已经得到珠江文化研究专家、中山大学教授黄伟宗的考据证实。

是时,广州等地客商货物由水路北上到雄州,经古道往岭北;岭北南下客商货物则由陆路经古道到雄州,然后转水路运往广州等地。古道上商旅络绎不绝,道旁客栈饭店、荼坊酒肆,鳞次栉比。

北伐军出师处。

如此繁华,与梅关古道本身“南北咽喉,京华屏障”的位置不无关系。

据李子亮介绍,梅关古道是连接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交通要道。从南雄段向上攀登时,古道旁可见一块刻着“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连接处”字样的碑石。

近百年来,随着粤汉铁路和雄余公路的相继开通,梅岭驿道的交通逐渐衰落,现仅存关楼两侧约8公里道路,早已不复当年盛况。

古道凉亭。

如今,梅关古道更多是作为冬日赏梅胜地受到游客追捧。据了解,梅关古道是全国四大赏梅地之一,因南北气候差异,岭上梅花有“南枝先开,北枝后放”的奇特自然景观,每至寒冬,香盈雪径。2014年起,南雄市每年都会举办梅岭梅花节,并举办系列活动,如梅花摄影大赛等,吸引了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

元宝石。

目前,当地政府正计划推进“珠玑—梅关绿道”建设,绿道沿线种植梅树,并拟聘请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挖掘珠玑古巷、梅关古道的人文历史文化,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

遥忆先人曾赋此

南雄地处岭南,饮食却偏酸辣,人人都说得一口地道“中原官话”。

南雄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长、南雄文史专家沈荣金介绍,历史上不少中原仕宦、巨家望族,由梅关古道迁入岭南,灿烂的中原文化也由此传入南粤。今天的珠江三角洲居民,其先祖大多是经梅关古道南迁的。

因战乱和自然灾害,中原汉族几次向岭南大迁徙。岭下珠玑巷,就是南迁先人的聚居地。自张九龄开凿粤赣边界的大庾岭南雄梅关通道,珠玑巷前前后后接纳三批百万以上的中原移民。一批批人北来,一批批人南去,中原文化逐渐在珠玑巷生根开花,并向岭南传播开来。

梅岭。

据《南雄文物志》载:珠玑巷是中原南迁氏族的驻足地和发祥地,广府人的祖居地,从唐代开始,特别是从宋至元200多年间,自中原南来之移民有史记载的大规模者有三次,少量的有数百次。从珠玑巷南迁至珠江三角洲,然后又迁港澳及海外者,有176姓,广府人后裔达七千万之众。

明代诗人黄公辅在《过沙水珠玑村》诗云:“长亭去路是珠玑,此日观风感黍离。编户村中人集处,摩肩道上马交驰。已无故老谈前事,那得新闻访旧知。遥忆先人曾赋此,百年泰运又还期。”道尽了时岁交替的慨然。

2013年11月13日,首届世界广府人恳亲大会举行。翌日,广府人珠玑巷后裔海外联谊会会长、原广州市长黎子流就带领来自全球近40个国家及地区、300多个社团的650多名嘉宾从广州出发前往南雄,到广府人故乡珠玑古巷寻根祭祖。

自此,“珠玑寻根”成为每届世界广府人恳亲大会的固定议程。

圆梦梅岭寻祖屋

梅关古道攀一遍,珠玑古巷走一遭,祠堂前面拜一拜,族谱里面查一查,就当回忆旧时光。

关于梅关古道的开发,沈荣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他告诉记者,古道可以结合当地古村落一起开发,“不少南迁的中原人最后在南雄安居下来,大部分是当时的大户望族,他们通过古驿道来到粤北,聚居发展成村落”。

据了解,南雄客家古村落有上千个。据当地政府有关负责人透露,目前南雄市已成功申报了新田、鱼鲜、溪塘、黄屋城、篛过5个“广东省古村落”。

珠玑古巷。

沈荣金说,古驿道“串起”古村落,通过走访古驿道,参观古村落,游客更能深刻体会古人南迁后的生活形态,聆听穿越时空而来的声音。

与之相配套的还有,利用当地民俗,开发具有梅关特色的节日文化。对此,沈荣金给出了更为详细的建议:“我们可以挖掘古村落特有的节日文化。通过带有村落自身内容的民俗节日、仪式活动,展示村落的历史、民俗、信仰和观念,展示古村落活态的文化生命。”

而这些,南雄市已经有了自己的初探成果。2014年至今,南雄市广邀海内外广府人和珠玑巷后裔,已经成功举办了三届“姓氏节”,反响热烈。

如今的珠玑巷,不乏扛着相机走街串巷的游客,一排排房走过去,查找自己的姓氏祖屋。诸如刘、李、陈、邓等大姓,更是有不少后人捐财捐物,在村中显要位置建立宗族祠堂,十分气派,也让祭拜的后人颇为先祖自豪。

【撰文】南方日报记者 胡素青、陈梅玉、毕式明、张卿雄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胡素青

编辑 王勇幸

相关文章

创造更多价值
更多精彩尽在南方+客户端
点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