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茂名把实施“百墟千村振兴计划”作为落实省委“百千万工程”的重要举措,在各区、县级市选取重要镇街节点建设了6个示范墟,取得阶段性成果。南方+茂名频道推出“落实百千万工程 茂名绘出示范墟”系列报道,立体式呈现示范墟建设新面貌。
明月高挂,清风拂面。
入夜,走进位于高州市曹江镇的高凉墟,一河两岸霓虹闪烁,沿江美食街人头攒动,土特产飘香;挨酿坊里一道道经典特色高凉菜冒着热气端上餐桌,引得食客食指大动;高凉南山彩玉创意园“天光墟”正热,数十个摊位一字排开,各式文玩应有尽有,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
这里有乡村的质朴和宁静,有墟市的浓浓烟火气息,还有文化名镇的涵养和魅力。
这是高州深入挖掘冼夫人文化、高凉菜系文化,依托冼夫人用兵点将旧址“帅堂墟”,活化利用旧建筑打造的一条集商贸、餐饮、文旅及产业孵化于一体的特色墟街——高凉墟。
夜幕下的高凉墟流光溢彩。
热闹熙攘
接待游客80多万人次
在高州城区,沿着鉴江向东面溯流而上,一座新城映入眼帘。俯瞰,两岸白墙赤瓦的民房,河堤边上古朴的河畔风情街,熙熙攘攘商业繁华的复古港风街,独具岭南特色的挨酿坊等节点被如同一条绿绸缎般的鉴江串联起来。
远观,高凉墟如同一幅美丽宜居乡村的山水画卷。走近,热闹熙攘的市井烟火气扑面而来。
老旧“帅堂墟”蝶变为港风复古街区,尽显风情。
老旧“帅堂墟”蝶变为港风复古街区,浓浓的年代感让人仿佛穿越到20世纪80年代;旧供销社变身现代化农贸街市,“云上”高凉墟订单不断;游廊式的美食文化体验中心挨酿坊美食村落里,传承百年的高凉美食热气翻腾……“如今趁墟有出门旅游的感觉!”镇村的快速发展让周边群众感叹“家门变景区”。
傍晚时分,晚霞映照着古墟,数百栋古色古香的楼房集体亮灯,暖黄色的灯带流光溢彩,七彩的霓虹招牌闪烁,高凉墟点亮了。
鉴江映照下的高凉墟。
秋风徐徐,月朗清明。此时河堤风情街才刚开始热闹起来。美食集市沿着河畔一字排开,人们三五成群沿着亲水栈道休闲踱步,清风送来阵阵稻花香,耳旁的虫鸣治愈一天的劳累。
沿着河畔往灯光璀璨处走去,人声渐渐鼎沸。
“这可是高州独有的高凉南山彩玉!”在刚开园的高凉南山彩玉创意园,二十多个摊位前围满了一圈又一圈的赏玉爱好者。
乡村集市人头攒动,成为辐射周边地区的夜经济带。
在高凉墟乡村集市, 淮山薯、高凉栗子、红肉蜜柚等曹江乃至周边镇街的瓜果荟萃;曹江挨酿、爆汁红烧乳鸽等数十道经典高凉菜引来大批“老饕”……“穿街过巷品美食、观工艺、买高凉墟文创、‘曹江八品’伴手礼,‘前店后坊’的体验很过瘾!”从茂名市区赶来的谢先生不一会就拎满了大包小包。
如画般的美景,极致的味蕾感受;冼夫人文化、高凉文化的厚重,新城镇的现代气息……据统计,今年以来高凉墟已累计接待游客80多万人次。
留住乡愁
深刻诠释地域文化
高凉墟如何留得住乡愁?
曹江镇是冼夫人主要活动区域,相传是南朝岭南巾帼英雄冼夫人的练兵之地,高凉墟原名“帅堂墟”,是冼夫人用兵点将旧址。高凉墟连接着高州城区与高州县域副中心、冼夫人特色小镇长坡镇,是高州着力打造的冼夫人文化示范带中的重要节点。
曾是冼夫人麾军治理南越百地的水军码头如今被改造为码头广场,冼夫人好心高凉文化形象标识随处可见;冼夫人文化长廊里,展出了冼夫人文化的缘起与发展;以冼夫人行军必备食品“挨酿”命名打造“挨酿坊”,游客在这里尽情感受俚人风俗;节假日,传承人在这里上演国家级非遗“高州木偶戏”冼夫人主题展演;古风扇子、糖人、玩偶、塑像、环保袋等冼夫人文创礼品层出不穷。
码头广场举办各式活动,为高凉墟注入文化气息。
曹江镇还是高凉文化发源地之一,高凉菜系在这里有着很深的根基。围绕“五棵树一条鱼一桌菜”,如今在高凉墟,原来的旧粮所变身高凉菜体验中心和高凉菜培训基地。高凉菜“十大名食府”之一的高凉府,展示高凉菜系发展探索历程的高凉菜博览馆,可同时容纳300余名学员的高凉菜培训基地……高凉菜系在这里得到长足发展。
曹江镇还是高凉南山彩玉产区之一。10月8日,高凉南山彩玉产业创意园正式开园。加工、展览、销售、创意……高凉墟已经初步形成高凉南山彩玉产业链条,成为茂名、阳江两地产业中心。
每年初秋,高凉墟举办田了节,吸引大批游客前来放水灯,共同祈愿五谷丰登。
冼太回娘家、高凉菜厨神挑战赛、高凉南山彩玉暨冼夫人陶瓷艺术展、非遗项目汇演、丰收节、水灯节……今年以来,高凉墟举办了20多场文化、民俗活动。
“高凉墟留住乡愁的核心在于一个‘特’字,深入挖掘并融入特色的地域文化。”高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亚凤表示,依托这些活动,冼夫人文化、高凉文化在高凉墟得到更加广泛且深刻的诠释。
促进流通
辐射带动22个镇街
高凉墟南连高州城区,北接长坡县域副中心,一墟连两城,是前往仙人洞、高州水库等景区游客的重要落脚点,辐射范围覆盖库区及周边22个镇街,地位突出。
“高州用好‘一四五’工作法,打造建设高凉墟,就是要以一墟兴旺,强化县镇村联动,蹚出乡村振兴提质增效与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相得益彰的新路。”高州市委副书记吴益东说。
中秋、国庆期间,大批游客前来趁夜墟。
高凉墟如何联动县镇村?
——家门口就业创业日入千元。走进高凉墟,夜幕下的河堤美食街有30多户商铺、80多个流动摊档,当地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创业。据悉,节假日期间一个摊档每天收入超1000元。
——举办产销会,打造区域品牌。依托高凉墟平台举办农土特产展销会,带动沿线23条行政村发展特色产业。2022年曹江镇有18个村集体年收入超10万元,其中银堂村最高达150万元。
——“云上”高凉墟打造高州特色农产品的集散地。通过建设农贸市场,推进优质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集聚全市100多家商户,引入电商网店20多家,搭建“云上趁墟”平台,推动线上销售,平均日发单量5000以上,成为高州智慧农业产销实践点、特色农产品的集散地。
高凉墟为周边镇街搭建起农产品交易平台。
从促进村民就业创业、打造镇域公共品牌影响力,到成为全市特色农产品集散地,高凉墟持续火爆的人气转化为建强镇域,联动县镇村的动力源。
据统计,截至目前,高凉墟直接带动曹江镇23个村集体、8万多农户增收,同时辐射范围覆盖库区7镇及周边南塘等15个镇街,成为促进商贸流通、联动县镇村的新平台。
挨酿坊里特色高凉美食吸引大批食客。
■调研手记
从“网红”经济到品牌经济的进阶
今年以来,已经有超过80万人次前来高凉墟趁墟。
高凉墟的流量密码是什么?答案里藏着高州对“墟文化”的深刻理解。
在过去,“趁墟”是繁华的商贸活动。一到“墟日”,四面八方的人们赶到墟市交易。在如今,“趁墟”更是一项文化活动、感官体验。
在高凉墟,我们看到了许多新的消费场景:游廊式文化美食村落、“前店后坊”式街区、“云上”墟市、“地摊式”文化活动……
表象来看,这些新业态、新场景为高凉墟带来大量客流前来猎奇。然而观其内核,在越来越多消费者开始注重旅游体验和追求服务质量的当下,高凉墟把氛围感、体验感放在了首位。此刻,高凉墟最大的资源禀赋是丰富的地域文化。
从一砖一瓦到一物一景,在高凉墟里,冼夫人文化、高凉菜文化、高凉南山彩玉文化、千年农耕文化以展览、体验活动、文创周边等“变着法”的形式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想留下。
高凉墟的崛起,不过一年多,然而在这一年多里:盘活闲置资产打造的兴旺商圈、建设完善的服务圈、兴旺的商业圈、便捷的生活圈……从带动到联动,遵循乡村振兴“一四五”工作法,“策划—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管理”全流程推进体系,是让高凉墟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得到尽情释放的根本原因,也是高凉墟能把“一夜爆火”的“网红”经济,转化为“来了还想来”的品牌经济的成功密码。
【策划】刘俊
【撰文】邱茜
通讯员 陈庆高 龙步云
《落实百千万工程 茂名绘出示范墟》系列报道
①六墟各美其美,联城带村“镇能量”趁墟释放>>点击查看
②高凉墟:一墟联两城带旺“烟火气”>>点击查看
③油城墟:为城市留下一抹“工业乡愁”>>点击查看
④窦州墟:新场景焕活老街文化>>点击查看
⑤疍家墟:新业态催热渔村“美丽经济”>>点击查看
⑥沉香墟:古色古香碰撞潮流时尚>>点击查看
⑦橘州墟:枢纽镇写意“田上乡愁”>>点击查看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