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茂名把实施“百墟千村振兴计划”作为落实省委“百千万工程”的重要举措,在各区、县级市选取重要镇街节点建设了6个示范墟,取得阶段性成果。即日起,南方+茂名频道推出“落实百千万工程 茂名绘出示范墟”系列报道,立体式呈现示范墟建设新面貌。
中秋国庆8天假期里,要说茂名哪里最火爆?墟,当之无愧。
疍家墟掀起“国潮热”,50万游人涌入南海岛;窦州墟中国牙雕艺术馆·信宜馆开馆,600多件猛犸牙雕与观众见面;油城墟簸箕巷开业,身着传统服饰流连市集成了年轻人的“心头好”;高凉墟月下集市开锣,游人品高凉美食,赏南山彩玉,观非遗展演……
高州市高凉墟挨酿坊热闹场面。
俗话说,“北有赶集,南有趁墟”。过去,一到“墟日”,四面八方的人们赶到墟场交易。而今,茂名在各区、县级市及水东湾新城打造六个示范墟,文旅消费新场景迭出,成为搞活带旺县域商业圈的枢纽。
实施“百墟千村振兴计划”,是茂名落实省委“百千万工程”的重要举措。先行打造的六个示范墟各展其长,引领各地强化镇街联城带村功能,蹚出乡村振兴提质增效与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相得益彰的新路。
茂南区油城墟非遗表演。
“特”字当头
向内挖掘打造“墟文化”
放眼全省,广东省委以头号工程、头号力度高位推进“百千万工程”,全面推进县、镇、村高质量发展,不断缩小城乡区域差距,加快把短板变为潜力板。
而在茂名,104个涉农镇(街)、1699个涉农村(居),农村户籍人口占比近六成。广阔的城乡空间,独特的“趁墟”市井文化,蕴藏着极大的潜能。
早在2021年12月,茂名从市情实情出发,发掘镇村潜力,启动实施“百墟千村振兴计划”。
这与省“百千万工程”高度契合。高标准推进“百墟千村振兴计划”,正是茂名落实“百千万工程”的一个重要举措。
“突出示范带动典型引领,茂名在各区(市)、经济功能区选择基础较好的镇,打造独具地方文化特色的乡村振兴示范墟,以点带面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茂名市“百千万工程”指挥办相关负责人说。
水东湾新城疍家墟。
六个示范墟分布在茂名五个区、县级市及水东湾新城——
茂南区选点金塘镇打造展现油城文化的“油城墟”;
电白区选点观珠镇打造“中国沉香第一村”消费新场景的“沉香墟”;
信宜市在城区打造窦州古城建筑特色主题的 “窦州墟”;
高州市选点曹江镇依托冼夫人点将封帅的旧址打造“高凉墟”;
化州市选点杨梅镇打造“橘州文化、橘州产业”主题的“橘州墟”;
水东湾新城动作最早,打造具疍家文化、俚族文化和渔商文化内涵的“疍家墟”。
各示范墟“特”字当头,立足县情、镇情、村情,向内挖掘打造独具特色的“墟文化”,如今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10月1日,中国牙雕艺术馆·信宜馆在窦州墟开馆。
连接节点
外延强化联城带村功能
走进电白区观珠镇沙垌沉香墟,古香古色的商铺供应着各式沉香制品。沉香墟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发展于90年代,去年打造示范墟步入发展快车道。
“这里的商铺作坊近千家,吸纳就业超2万人,产业产值达20亿元,带动周边企业及个体户2800家。”观珠镇党委委员香婷婷说。
镇街作为连接城市和乡村的桥梁和纽带,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载体,发挥着联城带村的关键作用。而镇墟有文化基础、产业基础和群众基础,持续用力培育壮大,对强化连接纽带作用、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茂南区油城墟簸箕巷。许程浩 摄
在茂南区金塘镇,油城墟的建设将周边镇域中心和村庄串珠成链。通过出租微加工厂、土地流转、农村电商、带动就业等形式,增加村集体收入近145万元,带动周边近7000人就业,帮助农民增加二产收入超3000万元,产生了以业带村、以村旺镇、以镇兴市的示范效应。
在信宜市东镇街道,窦州墟持续拓展餐饮、休闲、娱乐等消费新场景。营业以来,潮流乐队表演、快闪集市、光影秀、游园等主题活动层出不穷。
信宜市窦州墟。
“文旅场景与消费形态相融合,使得窦州墟商圈的人气越来越旺,推动老城区焕发新活力。”信宜市文广旅体局副局长叶柔廷说,“中秋国庆假期,33万游客涌入这个占地1.1万平方米的城市夜间经济体,占了信宜接待游客近半。”
打造示范墟,不仅能聚揽人气、促进消费、拉动经济,更是朝着把乡镇打造成为乡村治理中心、农村服务中心、乡村经济中心,最终建成服务农民区域中心的努力。
高州市高凉墟夜景。
示范引领
“一四五”工作法的实践表率
水东湾新城晏镜疍家墟发挥南海岛山海景观优势,正在推进“婚庆+旅游”的新一盘谋划。疍家墟是最早开墟的示范墟,其结合资源禀赋系统规划打造,留住了乡愁,也拉长了产业链。
水东湾新城疍家墟有福城。
正是在示范墟的打造中,茂名摸索总结出乡村振兴“一四五”工作法,即遵循“策划—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管理”全流程推进体系,有效避免建设项目与乡村现状格格不入的情况。
用好乡村振兴“一四五”工作法,下足策划功夫,成为各示范墟建设的共识——
高凉墟挖掘和放大冼夫人文化、高凉菜文化、高凉彩玉文化,打造高凉菜体验中心、挨酿坊、高凉南山彩玉创意园等重要平台;橘州墟谋定后动,按照“墟在田间,田在墟中”的设计理念,紧扣特色打造“十个一”;油城墟通过墟村联动,形成了“一线一轴一核七村”的空间形态结构……
化州市橘红墟。
10月8日,茂名召开“百千万工程”选树典型暨示范墟建设比学现场会,所到之处各具特色、亮点频闪。
会上,茂名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庄悦群表示,坚持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旅则旅,下一番真功夫、硬功夫、实功夫,渐次推进产业发展、项目落地、圩镇建设、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民生事业、基层治理等工作,加快培育一大批中心镇、专业镇、特色镇,不断强化联城带村功能,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如火如荼的示范墟建设,启发和引导着各镇街走特色发展、错位发展之路,百墟千村振兴的美好蓝图,在不懈奋斗中变为现实。
■调研手记
示范墟,带来哪些示范?
10月8日举行的示范墟建设比学现场会上,茂名六个示范墟接受了一次实地考察与测评。这表明,“百墟千村振兴计划”启动两年多来,示范墟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示范墟既是茂名实施“百千万工程”的样本,也是可供大家学习的典范。示范墟各展其长,总的来看,其示范启示至少有三。
立足资源禀赋。六个墟各美其美,源于各地立足县情、镇情、村情,向内深挖特色,打造独具特色的“墟文化”。只有因地制宜,向内挖潜,才能形成比较优势,培育供给侧镇墟经济。
下足策划功夫。六个墟皆是谋定而后动,充分运用乡村振兴“一四五”工作法,做深策划文章,做优规划设计,做足前期功夫。遵循“策划—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管理”全流程体系,示范墟一步步从“施工图”变“实景画”。
锚定可持续发展。在“一四五”工作法中,一套流程是方法,四大要素是目标,五项工作是手段,各有侧重,互为支撑。要解决乡村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关键在于抓实做好产业筑基、文化铸魂、风貌塑形、功能强村四大要素。
两年多来,茂名市委、市政府高位推进“百墟千村振兴计划”,在全局上谋划、在关键处落子,建设6个示范墟和“一湖一湾一港一城一区一带”6个示范群,以点为基、串点成线、连线成片、聚片成面,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策划】刘俊
【采写】南方+记者 刘栋铭
【通讯员】李景尧 卓剑斯 程思霖
《落实百千万工程 茂名绘出示范墟》系列报道
①六墟各美其美,联城带村“镇能量”趁墟释放>>点击查看
②高凉墟:一墟联两城带旺“烟火气”>>点击查看
③油城墟:为城市留下一抹“工业乡愁”>>点击查看
④窦州墟:新场景焕活老街文化>>点击查看
⑤疍家墟:新业态催热渔村“美丽经济”>>点击查看
⑥沉香墟:古色古香碰撞潮流时尚>>点击查看
⑦橘州墟:枢纽镇写意“田上乡愁”>>点击查看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