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银行梅州分行行长陈涛: 当好“两个银行”,助推苏区振兴发展

南方日报·梅州观察

“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根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是农业银行的使命和责任。”中国农业银行梅州分行党委书记、行长陈涛日前接受南方日报专访时表示,中国农业银行梅州分行(下称“梅州农行”)一直致力于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银行、服务乡村振兴的领军银行,一如既往地围绕支持实体经济、乡村振兴、民生工程、智慧金融、普惠金融五个方面持续发力,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一揽子金融综合服务,用心用情用功助推梅州苏区振兴发展。

中国农业银行梅州分行党委书记、行长陈涛。  南方+ 何森垚 拍摄

中国农业银行梅州分行党委书记、行长陈涛。  南方+ 何森垚 拍摄

倾力支持▶▷

全行存贷比达92% 同比提升10%

南方日报:围绕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有效增加融资供给,近年来,梅州农行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取得哪些成效?

陈涛:2020年广东农行与梅州市政府签署500亿元战略合作协议以来,梅州农行陆续与各县区政府签订了《老区苏区振兴发展金融服务示范区战略合作协议》,倾力支持省市重点项目、乡村振兴、普惠民生等领域发展,不断优化调整信贷投向,持续为地方经济输入更多“金融活水”,至2021年末,全行存贷比达92%,同比提升10%。签约以来,全行累计投放贷款超149亿元,其中支持省市重点项目34个,授信金额近85亿元。与此同时,梅州农行积极助力政府工程,合作共建数字政府、二代社保卡、智慧医疗、智慧校园等项目,支持政府工程建设资金超7000万元,合作项目达61个,社保卡发卡量超126万张,医保电子凭证用户超6万人,同业领先。

一是突出支持梅州重点项目建设。积极抢抓梅州产业升级和转移、城镇化建设、交通主干道建设等带来的新机遇,对梅州交通领域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累计授信近26亿元。紧跟梅州卫生与健康五年战略规划部署,融入当地医疗体系建设,为梅州两家民营三甲医院筹组银团贷款,累计发放贷款超4亿元。围绕梅州市委、市政府提出教育补短板,增强教育振兴发展的要求,累计发放教育行业贷款超3亿元。立足梅州“北部生态发展区”的功能定位,加大对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等领域的支持力度,累计发放绿色贷款超10亿元。

二是精准支持特色支柱产业。把握“中国铜箔之都”建设契机,全力支持“铜箔—覆铜板—电路板”战略产业集群,加大对当地龙头企业、上市公司及其产业链企业的支持力度,累计投放制造业贷款超16亿元。

三是深入践行普惠金融。充分发挥互联网金融产品优势,以e贷系列线上产品为着力点,加快推进高效批量服务模式,满足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经营的资金需求。累计为420户企业和4700户个体工商户发放线上贷款超24亿元。扎实开展“百行进万企”、深耕乡村市场等营销活动,升级服务小微企业、个体商户、村居民等客群,根据不同区域市场特征实施差异化营销策略,2021年实现普惠贷款增量近9亿元,市场份额四大行排名第一。

“农”字当头▶▷

选派近百名金融助理扎根乡镇

南方日报:作为中央赋予面向“三农”定位的大型国有控股商业银行,梅州农行在服务“三农”工作尤其是在强化粮食安全、服务乡村产业发展等方面有哪些创新探索?

陈涛:梅州农行以服务“三农”和乡村振兴作为政治责任,努力打造服务“三农”和乡村振兴的领军银行。近年来,梅州农行扎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金融服务。一方面,衔接做好脱贫户扩大再生产信贷支持。对发放过扶贫小额贷款的脱贫户扩大生产经营,对原贷款额度不能有效满足的,开展深入调查评估,继续通过惠农e贷、农村个人生产经营贷款等产品给予大力支持。另一方面,认真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以“千人驻镇助力乡村振兴行动”为抓手,发挥农业银行系统优势,提升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的深度和广度,全域全面全覆盖助力乡村振兴。

积极开展“千人驻镇助力乡村振兴行动”。2021年选派了近百名金融助理扎根梅州全辖乡镇,充分发挥联络员、服务员、宣传员“三员”效能。金融助理进驻各乡镇后,认真摸清村民在农资生产流通、农业生产经营中扩大再生产等实际需求情况,协调解决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痛点难点问题,积极协助驻地政府撰写乡村振兴发展规划,为镇村地区提供“融资+融智”服务,助力推进“千镇万村”同建同治同美。

服务乡村振兴取得积极进展。一是大力支持镇村产业和经济发展。围绕产业兴旺加大金融供给,突出支持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农业龙头企业,实现辖内14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金融服务全覆盖,支持园区内的各类经营主体发放贷款超8亿元。围绕“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等项目建设,支持“五子登科”类贷款超10亿元。聚焦粮食安全、种业振兴、农业产业链等重点领域,制定金融服务方案并全力推进实施。截至今年3月末,全行乡村振兴贷款余额超24亿元,农业贷款余额超14亿元,增速分别超37%和11%;粮食类贷款比年初多增2100万元。二是大力支持镇村居民增收致富和消费升级。积极支持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完善和扩大产业链条,积极培育村“两委”干部、致富能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返乡创业人员的带头创业致富能力,今年以来拓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561户,累计发放贷款近2.5亿元。依托梅州农行安居、乐业、幸福等系列产品包,聚焦工商业者、进城务工和返乡就业群体需求,全面服务好农民投资、理财及创业、消费等需求,助力农村消费升级。三是大力支持乡村建设和基础设施补短板。围绕生态宜居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重点领域信贷投放,大力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提升,农村污水和垃圾处理等环境治理示范项目,累计投放乡村建设贷款超26亿元。

农村普惠金融服务广度深度进一步拓展。梅州农行坚持把金融服务送到老百姓的家门口,用心用力推动“信用村”建设,坚持走村进户,在全市各乡镇持续推进整村农户信息建档工作,累计为近4万户农户采集信息档案,发放农户信息建档贷款2600户,金额超5亿元,持续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与此同时,梅州农行加快优化县域网点规划布局,并不断延伸新型渠道触达,在全市各个行政村建设标准化惠农通服务点1600个,依托智能POS机具布放,实现支付结算、存款理财、助农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畅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实现所有行政村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积极推广手机银行等线上金融服务,手机银行月活客户数超32万户,有效提升了农村金融服务效率和可获得性。

积极探索镇村金融服务新产品新模式。梅州农行切实发挥全国“三农”产品创新基地先行先试作用,加大区域性产品创新研发和精准服务力度。2020年梅州农行创新推广小水电贷款产品,着力解决小水电企业主融资难的问题,累计发放小水电贷款近1亿元。今年,梅州农行重点围绕市政府关于提升集体经济组织收入达标的工作要求,结合梅州市光伏产业现状,创新了“光伏贷”产品,致力于解决各类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光伏产业建设的融资问题,单户贷款额度最高可达1000万元,采用光伏发电的电费收益权作质押,能有效解决融资主体融资难、担保缺失的难题。

便捷高效▶▷

信贷支持普惠小微企业超7000户

南方日报:围绕“增量、提质、扩面、控险”的普惠工作要求,梅州农行下一步将如何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助力梅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陈涛:近年来,梅州农行着力推动普惠小微“增量、扩面、降价”,业务规模和质量同步提升。2021年末,全行普惠贷款余额近38亿元,比年初增加9亿元,增速超31%,超额完成国务院“大型银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长30%以上”要求。一是畅通服务渠道,持续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覆盖面和精准性,截至2022年3月末,信贷支持普惠小微企业超7000户,较年初增长超900户。二是将政策红利向小微企业传导,对普惠小微企业贷款执行普惠利率,通过降低利率、减免各种收费等方式惠及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约7000户。

与此同时,梅州农行充分以专业市场、优势商圈、龙头企业上下游客户为重点,不断丰富线上线下获客渠道,重点推广农行“e贷”系列产品,做好小微型企业、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主的金融服务,持续加大普惠金融服务覆盖面,努力为地方经济的蓬勃发展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截至2022年3月末,梅州农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累计投放近20亿元,比年初增长超17%,超全行各项贷款增速。

梅州农行作为国有大行,今后将切实担负起金融服务的社会责任,提高金融支持针对性。一方面,在帮助企业降成本上做“减法”,落实延期还本付息、减费让利等政策;另一方面,在增加信贷支持上做“加法”,通过丰富融资产品、做好宣传服务等方面加大资金支持。既要为生产企业添柴助燃,更要为困难企业雪中送炭。

【来源】南方日报·梅州观察

【南方日报记者】汪思婷

【通讯员】刘伟青

相关阅读>>>梅州金融机构一把手访谈系列报道

1、梅州市金融工作局局长凌挥明:为苏区发展提供强力金融支撑

2、人行梅州市中心支行行长黄沛光:全力建设金融生态示范区 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3、梅州银保监分局局长陈雁玲: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金融赋能苏区振兴发展

4、工行梅州分行行长陈明华:倾力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擦亮“扶工助商”金字招牌

编辑 罗蔚然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