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坚持精准直达,做服务实体‘践行者’,结合梅州市产业特点,坚定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同时引导企业稳健、合规经营,做风险管理‘坚守者’,助力实体经济行稳致远。”近日,工商银行梅州分行党委书记、行长陈明华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该行将在贯彻落实梅州市第八次党代会“狠抓发展第一要务”理念的基础上,全面激发内生动力,坚持金融本源,以金融推动梅州苏区实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为梅州经济发展、实现共同富裕贡献工行力量,践行大行担当更加深入。
提升质效▶▷
强化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
南方日报:立足金融本源,为了更好地助力实体发展,工商银行梅州分行(下称“工行梅州分行”)深耕梅州多年,在聚焦梅州经济发展、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金融动力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陈明华:工行梅州分行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以及人民银行、银保监等部门关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决策部署,通过加大信贷支持、降费减负、优化金融服务等方式,持续强化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
2021年,累计向梅州市市级以上重点建设项目融资17.92亿元,今年一季度投放6.5亿元。工行梅州分行牢固树立“以客户为中心,以服务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为己任”的经营发展理念,积极主动对接梅州重点建设项目,结合市、县(区)的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建设项目名单,主动对接交通运输、能源、公共基础设施、医疗卫生等重点建设项目,靠前服务,最大限度满足全市重点项目建设资金需求。
实践证明,谁重视发展先进制造业,谁的实体经济发展就快,谁的综合实力就强。因此工行梅州分行结合梅州市产业发展实际,全力支持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发展,重点加大了对铜箔、印制线路板的电子信息以及机电等制造业企业的信贷支持,并用足用好总省行各项政策,满足企业在技术改造、并购重组、供应链金融等多样化金融需求。2021年,累计向制造业企业发放贷款10.47亿元,今年一季度累计投放2.32亿元,截至今年3月末,本外币制造业贷款余额8.86亿元,制造业有贷户达171户,占全部公司有贷户的33.08%,制造业占比最高。
工行梅州分行积极发挥国有大行在支持小微企业的头雁作用。我们坚决执行普惠金融战略,持续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水平,对小微企业优先保障普惠贷款信贷规模,开设绿色通道,对受疫情影响贷款到期还款困难的小微企业,采取贷款展期、无还本续贷、调整还款计划、给予贷款利率优惠等多种方式纾困。截至今年3月末,工行梅州分行本外币普惠贷款余额14.8亿元(银保监口径),比年初净增0.63亿元。其中,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信用贷款产品“经营快贷”累计投放169户、金额2.69亿元。
梅州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突出实体经济、乡村振兴两大重点”,在乡村振兴方面,工行梅州分行同样不遗余力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工行梅州分行成立了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乡村振兴办公室,主要承担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政策研究和传导落地、产品创新和品牌建设、系统推动和协同营销等职能,负责牵头制定方案、明确任务、推动落实,确保各项工作协同有序开展。乡村振兴办公室的成立,标志着工行梅州分行在加强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金融服务方面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将全面提升乡村金融科技服务质效,带动乡村金融服务扩面、增效、提质。
同时还加大了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农户以及从事农林牧渔业或农产品加工的涉农法人主体金融支持,充分利用好工行助农专属融资产品——“粤农e贷”。该产品以扶持涉农公司或直接投放方式带动农户发展,单户农户额度最高100万元、法人最高500万元,期限最长可达3年,并实行优惠利率。截至今年3月末,工行梅州分行涉农贷款余额50.77亿元,其中,普惠型涉农贷款比年初增加5900万元,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比年初增加7600万元,工行梅州分行在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进程中贡献工行力量。
优化服务▶▷
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南方日报:近年来,工行梅州分行不断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下一步,工行梅州分行在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制定了哪些切实可行的方案和规划?
陈明华:工行梅州分行为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主要采取了五大方面的措施,通过信贷市场布局、加大重点领域信贷投放、融资产品服务等具体举措,持续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一是根据各市、县(区)区域特点做好信贷市场布局。紧紧围绕辖内产业和特色经济,依托专、精、特、新等特点,实施多层联动营销策略。一方面加强与政府招商引资相关部门、工业园区、产业园区、产业集聚区合作,延伸高新技术企业、先进制造业和农业龙头企业等实体经济优质客群的拓展力度。另一方面因地制宜,围绕区域内各特色产业制定差异化的金融服务方案,如围绕城区商圈做好场景化服务方案、为平远和兴宁制定光伏贷方案、为丰顺产业园区制定购建贷方案等等。
二是加大制造业和重点项目信贷投放。围绕实体、制造、普惠,以交通、能源、城建等基础版块为核心,确立紧抓经济发展热点、服务重点优质项目的发展方针,加快制造业信贷投放,全力支持政府主导的投资建设领域,主动与上市公司、行业龙头企业进行对接,并最大程度争取上级行支持,最大限度满足实体经济资金需求。
三是实现线上线下融资产品双轮驱动服务。充分利用经营快贷等线上重点融资产品,为重点优质企业提供精准服务,重点加强“e企快贷”“政采贷”“粤农e贷”“电力快贷”等线上融资产品的市场拓展,制定目标清单,做好推进落地工作。同时加快线下业务的投放力度,重点推进1000万元以下固定资产构建贷中长期法人信贷产品,以及推动个人房产抵押消费与经营组合贷款的发展。
四是多举措推动网点办理普惠业务。定期举办“网点专场交流会”和月度培训例会,把普惠产品培训、疑问现场解答、普惠业务案例实战讨论和先进网点经验分享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解决网点从目标客户发掘、业务流程管理到加强公私联动、完善网点激励制度建设等痛点问题,使网点能够充分利用工行普惠产品种类多、范围广的优势,就客户需求定制全面的产品方案,为业务拓展、精准服务提供专业能力保障。同时,工行梅州分行还大力推动尽职免责机制,配套信贷风险容忍机制,给予支行更大的授权、更高的风险容忍度,以推动支行加大信贷投放力度。
五是持续做好服务乡村振兴工作。全力打造工行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品牌“工银粤兴农”,创新涉农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通过组建产业兴农联盟、设立“乡村振兴金融综合服务站”等。同时根据梅州农业产业集群、产业园、产业强镇等项目,主动联系政府和农业企业,联合当地农业农村局开展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兴农撮合”活动,大力推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两权抵押贷款”“农户贷款”等重点涉农产品,通过“平台+撮合+金融”创新服务模式,帮助项目主体拓展合作渠道,提供配套金融服务,充分发挥金融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作用。
尽责担当▶▷
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南方日报:工商银行名字中就带着“工”和“商”,梅州的中小微企业构成了工行梅州分行发展的坚实根基。在发展的过程中,工行梅州分行发展如何满足企业的金融需求,将如何针对需求提高金融服务的有效性?
陈明华:工商银行名字中带着“工”和“商”,“扶工助商”就是工商银行的金字招牌,这既是国家赋予工商银行责任担当,也是工商银行的优势所在。
近年来,工行梅州分行紧紧围绕全市发展大局,主动转变经营理念,回归经营本质,以服务实体经济作为全行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提高金融服务的有效性。
首先是深入开展市场调研,摸清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为企业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等,提高金融服务的针对性。其次是聚焦自身在服务实体经济中存在短板,通过加大信贷业务人员职数、增加财务资源配置、提高信贷投放考核权重等,充分调动基层行和信贷业务人员工作积极性。再者是充分运用大数据、互联网技术,对实体企业开展主动授信,提高信贷质效,满足企业紧急信贷需求。最后充分发挥工行融资产品丰富的优势,满足企业多元化服务需求。通过线上融资和线下贷款相结合,全方位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对于线下贷款开通绿色通道,简化审批流程,限时办理,让小微企业切实享受到工行线上融资产品手续简便、时效迅速、利率优惠等便利。
值得一提的是,工商银行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未雨绸缪、见微知著、亡羊补牢、举一反三,不断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一方面注意做好自身风险防控,逐户明确化解人员、责任、措施,全力化解潜在风险贷款,另一方面把风险理念正确地传递给投资者,准确地评估客户的风险偏好和实际风险的承受能力,落实经营主责任人制度,坚持现场走访跟踪,严防风险积聚。
【来源】南方日报·梅州观察
【南方日报记者】汪思婷
【通讯员】刘洪龙
相关阅读>>>梅州金融机构一把手访谈系列报道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