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将继续聚焦发展第一要务,以金融生态示范区建设为主线,积极探索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梅州经验’,高质量高标准支持发展实体经济、助力工业强市建设和制造业发展。”中国人民银行梅州市中心支行行长黄沛光日前接受南方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将以服务梅州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信用建设为纽带,集中金融资源全力支持苏区振兴。
中国人民银行梅州市中心支行行长黄沛光。 南方+ 何森垚 拍摄
南方日报:近年来,围绕梅州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国人民银行梅州市中心支行(以下简称“梅州中支”)引导全市银行业在增强金融服务经济实体的能力、保障资金供给、满足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等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
黄沛光:梅州中支聚焦发展第一要务,围绕金融生态建设这条主线,高质量高标准支持发展实体经济。截至2022年2月末,梅州各项存款余额2632.82亿元,比2019年末增加381.46亿元,增长16.94%;各项贷款余额1799.33亿元,比2019年末增加446.95亿元,增长33.05%;梅州存贷比达到68.34%,比2019年末上升8.27个百分点。
一是以金融生态示范区建设为主线,积极探索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梅州经验”。我们牵头起草金融生态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先后征求65个单位和部门意见,推动市政府于2021年9月7日印发《梅州金融生态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以服务梅州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信用建设为纽带,集中金融资源全力支持苏区振兴。先后召开全市金融系统服务实体经济座谈会、法人金融机构座谈会、全市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推进会,围绕《实施方案》狠抓落实。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深化,征信重点工作纳入了《2021年梅州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点》。2021年至2022年2月末,“粤信融”平台注册企业11925家,累计撮合银企融资24.72亿元;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累计促成融资29.51亿元,“政采贷”业务融资达2891.43万元。
二是以货币政策工具运用为手段,精准服务稳企业保就业目标。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部署,用好用足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普惠小微信用贷款支持计划和再贷款、再贴现等政策,对信贷增长较慢的金融机构进行窗口指导,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小微和民营企业的信贷投放,并运用“粤信融稳企业保就业平台”,向银行机构推送5批重点支持企业349家。我们联合市发改局、国资委召开碳减排、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货币政策工具运用工作推进会,推动碳减排支持工具运用落地兴宁静脉产业园,运用央行碳减排支持工具,为项目提供长期限(16年)、低成本(5年期LPR—15BP)资金,目前发放贷款4.19亿元。
三是以支持梅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重点,加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梅州中支开展“工业强市、制造兴市”金融支持制造业发展专项行动,与工信部门联合出台《梅州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从加大信贷投放、优化信贷结构、优化业务流程、强化重点领域支持等9大方面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梅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持。我们向金融机构推荐“梅州市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梅州市战略性产业集群(信息化)企业”“梅州市汽车制造业企业”“梅州市先进材料制造企业”四类211家重点支持企业名单。据统计,在《指导意见》下发后,2022年2月末,梅州制造业贷款较年初增加5.92亿元,增长4.01%。
四是以推动银政企对接为抓手,更好地满足实体经济融资需求。梅州中支开展“贷动小生意 服务大民生”金融支持个体工商户发展专项行动,指导金融机构针对个体工商户需求特征,聚焦小店面、小生意、小企业,梳理汇编18家金融机构53项个体工商户信贷产品在梅州消保微信公众号和金融机构微信公众号发布,营造增进银户互信、促进高效对接的良好氛围。举办梅州市第二届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典型案例评选活动,开展人民银行碳减排工具政策专题宣传,指导金融机构积极探索绿色金融模式,推广碳排放权抵质押融资。至2022年2月末,梅州市个体工商户经营性贷款笔数22533笔,余额126.1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15%和18.14%。
南方日报:当前梅州上下狠抓发展第一要务,把发展实体经济作为今后五年工作的两大重点之一。您认为金融管理部门应如何落实?如何更好地发挥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有效支撑作用?
黄沛光:作为基层央行,梅州中支切实落实好金融管理部门的牵头协调作用,坚持以梅州金融生态示范区建设和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为两条主线,并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
我认为打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是提升金融服务实体质效、维护辖区金融稳定的基础性工作,所以首要的是着力推进金融生态示范区建设。梅州中支将进一步凝聚金融生态示范区建设合力,引导辖区金融机构进一步认识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将这项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对照《实施方案》提出的16个方面工作任务,结合实际细化工作措施、狠抓贯彻落实,确保服务实体经济力度不断增强、自身金融风险逐步收敛、金融服务更加普惠创新,为打造金融生态建设“梅州经验”贡献应有力量。
第二是着力发挥货币政策牵引带动作用。梅州中支将引导辖区金融机构主动做好与货币政策的衔接,用好用足再贷款、再贴现工具,继续对涉农、小微企业、民营企业提供普惠性、持续性资金支持;做好两项直达实体经济货币政策工具的接续转换工作,加大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持续推动普惠小微贷款“增量、降价、扩面”;规范存款市场竞争秩序,稳定银行负债成本,发挥LPR改革效能,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
其次是着力加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力度。提升金融服务梅州工业强市建设水平,抓好《指导意见》的贯彻落实,引导金融机构用好存量资金、拓展增量资金。提升中小微企业服务水平,推动金融机构加快健全贷款考核激励机制,落实授信尽职免责制度,营造敢贷愿贷能贷的融资环境。逐步扩大“粤信融”平台、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等基础设施覆盖范围,推动政采贷业务增量扩面,加快推进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应用,不断拓宽小微企业融资渠道。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水平,深入推进“信用户、信用村、信用镇”创建,开展整村授信专项行动,打造乡村振兴“美丽”信用村。巩固移动支付示范镇建设成果,精准对接农村地区老年群体支付服务需求。
再者是着力提升金融支持碳达峰碳中和水平。去年11月,人民银行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按照碳减排贷款本金的60%、1.75%的利率向金融机构提供资金支持,引导信贷资金向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技术3大领域23个子领域倾斜。梅州中支已经着手梳理梅州重点能源企业,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和融资情况,全面摸查三个领域的贷款发放情况,推动银企对接。下一步,梅州中支将继续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协调,加大人民银行碳减排工具政策的宣传力度,推动银行机构认领绿色金融项目库,不断扩大绿色信贷规模。
最后一点是着力靠前识别和防范各类金融风险。强化金融监管协调,加强与市金融局、梅州银保监分局等监管部门的协调沟通,落实好金融信息共享、风险应急处置等方面工作机制;强化风险监测和预警,扎实开展各类评级、评估工作,做到对风险早发现、早报告,推动早处置;强化金融领域违法行为打击力度,加强与市公安局、市监委、公检法等部门沟通协作,严厉打击洗钱、电信诈骗、制贩假币、非法汇兑等违法犯罪行为。
南方日报:梅州中支将如何进一步引导金融机构在服务中小微企业上“既有能力又有动力”,着力解决“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问题?
黄沛光:我们将引导银行机构优化信贷结构,增加对先进制造业和科技创新产业融资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服务,进一步推进知识产权价值评估、资本化等系列制度建设,解决初创型和成长型中小微企业“轻资产、缺担保”的融资困境。具体来看有以下三点思路:
一是坚持从量上发力,推动货币信贷总量稳定增长。引导金融机构有力扩大贷款投放,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保持信贷增速同地区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
二是坚持从质上提升,推动信贷结构稳步优化。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积极做好“加法”,落实好支持小微企业的市场化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信贷增长缓慢县(市、区)的信贷投放,精准发力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三是从价上释放红利,推动企业综合融资成本降低。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稳定银行负债成本,引导中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下行。
【来源】南方日报·梅州观察
【南方日报记者】汪思婷
【通讯员】叶永科 张舒宁
相关阅读>>>梅州金融机构一把手访谈系列报道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