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按照梅州市第八次党代会、市委八届二次全会和市两会的有关部署,梅州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和工业强市,大力发展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奋力推动梅州苏区加快振兴、共同富裕。
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梅州金融业将如何进一步创新,加大服务实体经济力度,助推梅州经济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南方日报·梅州观察》即日起推出“引领金融创新 赋能实体经济——梅州金融机构一把手访谈”系列报道,聚焦梅州各大金融机构在服务实体经济、扩大直接融资、降低融资成本、提高金融服务质量等方面的思路和举措。敬请垂注。
“梅州提出狠抓发展第一要务,集中发展要素不断壮大实体经济,坚持工业强市、加快发展制造业,为我们汇集金融力量服务梅州苏区加快振兴,开创梅州金融工作新局面指明了前进方向。”梅州市金融工作局局长凌挥明日前接受南方日报记者专访,他表示,市金融工作局将按照市第八次党代会的决策部署,立足梅州金融发展实际,凝心聚力,锐意创新,汇集更多更好的金融力量服务梅州苏区加快振兴发展、共同富裕。
梅州市金融工作局局长凌挥明。袁群华 供图
▶▷精准发力
坚定金融回归本源宗旨
南方日报:近年来,梅州市金融工作局立足金融工作实际,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如何谋划金融服务工作,支持企业做大做强?
凌挥明:近年来,梅州市金融工作局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以及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的各项部署要求,牢牢把握金融工作原则,积极协调人民银行、银保监等有关部门,着力搭平台、强服务、防风险、优环境,围绕促进梅州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力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优化融资结构和方式,力促金融和实体经济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实现互促共进、共生共荣。
先来看一组最新数据:至2022年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632.82亿元,同比增长8.89%。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799.33亿元,同比增长8.64%,其中企(事)业单位贷款同比增长7.55%,金融机构对企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加大。贷存比为68.34%,比年初高0.17个百分点。
数据的背后,是梅州持续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的结果。梅州金融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坚持精准发力,综合施策服务实体经济。我们先后联合相关单位出台《梅州市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实施意见》《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金融政策实施细则》等政策,通过制定、落实增加贷款、降成本、延期还本付息、再贷款再贴现等金融支持政策措施,有效解决了疫情防控、复工复产企业项目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金融服务需求,为梅州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金融支撑。
与此同时,市金融工作局还积极协调辖内银行机构,持续加大对制造业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的信贷倾斜力度,充分发挥金融资源配置和引导功能,帮助企业增强投资稳定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此外,我们还不断优化金融服务水平。以推动企业上市、“新三板”挂牌工作作为加快实体经济发展、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落实领导挂点服务企业工作机制,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积极落实省、市、县三级扶持政策,健全服务企业工作机制,努力形成“政府积极引导、企业主动作为”的上市工作局面。目前,全市境内外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10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9家,上市公司总数在粤东西北12市中排名第2、“新三板”挂牌企业总数在粤东西北12市中排名第1(与汕头并列),直接融资总额累计277.08亿元。
接下来,市金融工作局将继续坚定金融回归本源的宗旨不放松,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金融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增强金融推动实体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能力,想方设法支持企业做大做优做强。
▶▷积极探索
培育绿色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南方日报:当前梅州上下狠抓发展第一要务,把发展实体经济作为今后5年工作的两大重点之一。市金融工作局作为全市金融业的政府牵头部门,如何以金融为抓手,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凌挥明:围绕抓好实体经济和乡村振兴两大重点工作任务,我们重点考虑的是如何发力问题,具体来说,市金融工作局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推动金融赋能实体经济。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按照碳达峰、碳中和部署要求,我们将立足生态发展区功能定位,推进绿色金融发展,努力推进梅州绿色金融和绿色产业深度融合,在绿色金融政策架构、绿色金融产品服务创新等方面积极探索,大力支持清洁能源、节能减排等各类绿色产业项目发展。通过金融支持传统优势产业绿色转型升级和休闲农业、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等绿色产业体系建设,培育绿色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畅通金融服务“毛细血管”,通过整合需求端信息资源,推进政银企协同发展。积极整合市场监管、农业、工信、税务等部门的企业数据,构建企业信息大数据库,收集复苏类、技术改造类、涉农向二三产业转型类、碳减排类企业融资需求,研究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方案,帮助银行机构化解与中小微企业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推动实现企业信息汇集与共享。争取在有条件的县(市、区)铺开设立应急转贷资金,帮助资金还贷暂时困难的企业按时归还到期贷款。
企业上市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也是一个区域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体现。我们将通过实施培育措施,引导本地企业不断优化自身的管理体制和经营运作机制,支持企业借力国内A股市场获得直接融资、壮大发展实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力争梅州市在“十四五”期间实现新增上市公司3—5家。全力做好上市公司的服务工作,支持上市公司采用定向增发、发行可债转等再融资方式,实施兼并重组、提高业绩水平、谋求更大发展,切实发挥其经济建设主力军的作用。
此外,我们还将加强对辖内类金融机构的监管,推动风险排查进程。引导辖内持牌机构依法合规经营,提升公司治理能力,对辖内非持牌的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等进行清理排查,督促整改。加强风险排查,对梅州网络借贷、私募基金、虚拟货币、区块链等重点行业领域进行重点排查,铲除非法集资滋生的土壤,力争全面遏制非法集资高发态势,打赢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维护梅州市经济金融秩序和社会大局稳定。
▶▷规划先行
“八个推动”全力服务实体经济
南方日报:《梅州市“十四五”金融业发展和改革规划》正式印发,未来5年的发展目标已经明确。规划主要有哪些亮点?
凌挥明:“十四五”期间,梅州金融将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乡村振兴两大重点,争当生态发展区建设先行示范市,以“双区”建设为引领,以“八个推动”为主要抓手,不断推动金融改革纵深发展,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服务实体经济力度,为梅州苏区振兴发展、促进梅州人民共同富裕提供强力的金融支持。
——推动银行保险机构改革创新。以促进梅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为出发点,引导银行机构优化信贷结构,进一步深化银保合作,在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等方面开展多层次综合金融服务,形成相互增进、相互推动的良好关系。
——推动信贷风险补偿机制不断完善。积极对接国家融资担保基金,用好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代偿补偿资金,进一步扩大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规模,推动货币财政政策配合,着力完善对地方法人银行的信贷风险补偿机制,激励合作银行加大宣传并主动对接企业,扩大政策受惠面。
——推动各类融资服务平台发挥作用。充分用好各类融资服务平台,研究搭建政府与金融机构之间业务、信息共享平台,助力金融机构更好地评估信贷风险,进一步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融资支持力度。
——推动绿色金融大力发展。鼓励金融机构推动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金融合作,发挥金融资源配置作用,推动五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依托广州市对口帮扶梅州市的契机,探索共建融湾特色产业集群。
——推动普惠金融水平进一步提高。创新梅州特色“党建结对共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基层综合治理”模式,持续推进移动支付示范镇建设,健全适老金融服务体系,深化现金服务示范区建设。
——推动金融对外合作有序开展。充分利用梅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和综合保税区的发展机遇,进一步深化金融对外合作,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外贸行业重点支持企业以及外商投资企业的金融支持,积极落实各项改革措施,支持贸易新业态稳步健康发展。
——推动现代保险服务持续优化。健全农业保险,抓好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落实,健全“保险+期货”等价格指数保险机制,创新防贫险,加快发展商业保险业务,引进和培育一批服务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业、外向型中小企业、“三农”等的特色保险机构,探索引进综合性保险中介服务机构和再保险机构,不断完善现代保险服务体系。
——推动党建引领金融事业高质量发展。坚持党对金融工作的绝对领导,扎实推进“党建+金融”工程,大力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基础平台、服务能力等建设,以“金融特派员”“金融信息专员”等形式开展好金融知识进村(社区)、进企业、进学校工作,打造梅州金融服务新样本。与此同时,切实加强领导干部金融能力建设,加强金融干部队伍的培养,全面提升金融“软实力”,推动全市金融事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南方日报·梅州观察
【策划】汤凯锋
【统筹】唐林珍
【南方日报记者】汪思婷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