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流火。前往禅城区陈铁军纪念馆参观群众的热情却依然高涨。
“我们要举行婚礼了,让反动派的枪声来作为结婚的礼炮吧!”陈铁军临刑前铿锵的话语,激荡在许多参观者的心间。
禅城,不止是陈铁军烈士的故乡,这里普查出来的革命遗址密度位更居佛山五区首位。
走在“新的赶考之路”上,禅城如何赓续光荣的红色历史,不负人民?
禅城区党员干部在铁军公园参观学习。禅城区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供图
红色基因深入城市肌理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
禅城区祖庙街道东瑞路东华轩内,绿树掩映中是陈铁军烈士的故居。2公里外的铁军公园,矗立着这位24岁就为人民献出生命的共产党员的塑像,不远处是陈铁军纪念馆。
今年1-8月,有约14万人次前往陈铁军故居和铁军公园、陈铁军纪念馆参观学习。而自2016年10月陈铁军纪念馆开馆以来,已经接待接待76万人次参观,其中超过十分之一来自广东省外。
除了陈铁军,禅城还有梁桂华、吴勤、梁敬熙、罗登贤、区夏民、陈铁儿、黄甦、廖锦涛等一大批革命烈士。在南庄镇贺丰理教村,一个村就有11名新民主主义革命烈士。
禅城还有佛山乃至珠江地区革命史上若干个第一——珠江地区第一个基层党组织在佛山镇诞生,大革命时期南海县第一支农民武装在南浦村成立,吴勤率领鸿胜弟子打响珠三角地区抗日游击第一枪,抗战时期南海县第一个民主政权在杏市圩建立……据禅城区党史办普查数据,禅城共有58处革命遗迹(其中部分已灭失),几乎每3平方公里就有一处,密度居全市首位。
这一个个闪光的名字,这一个个历史上的第一,这一处处革命遗迹,是百年来禅城优秀儿女竖起的一座座红色精神丰碑。
学生们在铁军纪念馆参观。阎锋 摄
百年弹指一挥间。
红色基因已深入城市肌理,成为禅城发展的底色。
四个全市“率先”让底色更新——率先实现物业小区党支部100%覆盖;率先成立区快递物流业党委;率先成立全市首个建筑工地“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站”,以党建引领建筑工地善治;率先选派第一书记推动“政企共建”。
中共佛山市禅城区快递物流业委员会成立大会现场。禅城区委组织部供图
为群众办实事让底色更实——推出“学铁军 做铁军 建铁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聚焦群众关注的“急难愁盼”突出问题,推出超百项为民服务项目清单。“卫健铁军”“城管铁军”“祖庙铁军”等不断涌现。
干部队伍建设让底色更足——一批年轻干部成长起来,勇于挑大梁,担大任。在区重大项目“尖刀班”中,干部平均年龄只有34岁,80后90后干部占比达到91.6%。区里还有14名优秀年轻干部到镇街任职。
智慧党建让底色更深——打造“禅城智慧党建·共享社区”小程序,已有14.7万人实名注册,超过全区常住人口的十分之一,经过试点小区推广,为小区自治协商提供了一条高效可靠的路径。
光荣的历史,在15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延续。
“铁军”要向铁军学什么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
中国人民已经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之路,面对复杂多变的新挑战,禅城怎样进一步赓续红色精神?
智慧新城。戴嘉信 摄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是决定因素。
要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就必须锻造一支党员干部的“禅城铁军”。新时代的“禅城铁军”要有铁一般的理想信念、铁一般的纪律规矩、铁一般的担当作为、铁一般的能力本领、铁一般的工作作风。
“禅城铁军”要向陈铁军烈士学什么?
一要学习陈铁军烈士坚定的革命理想主义精神。
革命理想高于天。我们的党是为人民奋斗的马克思主义的党,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来自人民、依靠人民、为了人民。陈铁军用生命践行了为人民的事业奋斗终生的理想。
“禅城铁军”要坚定初心如磐、使命在肩的理想信念,以先辈先烈为镜,不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砥砺对党和人民的忠诚。
二要学习陈铁军烈士崇高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这种英雄主义不是贪图虚名、自以为是、居功自傲、自由主义的个人英雄主义,而是把自己融入到党的伟大事业当中,融入到群众当中,是共产党人政治觉悟、工作态度和献身精神的高度统一。
正如禅城区委主要领导所言,要大力弘扬“三牛精神”:坚守初心,甘做为民服务“孺子牛”;善于作为,争做创新发展“拓荒牛”;勇担使命,敢做艰苦奋斗“老黄牛”。
三要学习陈铁军烈士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刑场上的婚礼,昭示着是陈铁军、周文雍两位烈士对革命必将胜利的乐观信心。
陈铁军、周文雍烈士就义前的遗照。资料图片
中共佛山市委十二届十三次全会提出 “四大决心”,这是佛山“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一部分。没有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就难以保持坚定的意志和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就难以实现最后的胜利。
其实,“铁军精神”并不是禅城所特有的。但对于铁军故乡而言,这个词有着格外不同的意义。
在禅城,“铁军精神”既是一种精神,更代表着一个群体;既有着陈铁军烈士鲜明的符号化印记,更应当是禅城党员干部的价值取向。
禅城的党员干部,必须要当好“铁军精神”的忠实守护者、坚定传承者和自觉践行者。
树立新时代的“禅城精神”
“人不率则不从,身不先则不信。”
改革开放以来,在不同的时期,禅城对干部队伍建设都曾提出过具体要求。
1985年,禅城区前身的汾江区在第一次党代会上提出:“需要一大批有胆识、有作为的开拓型干部”。
上世纪90年代,汾江区调整而来的城区召开党代会,先后提出“必须全面准确地贯彻执行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建设“政治坚定、勇于改革、团结协调、廉洁务实、结构合理、精干高效、善于领导现代化建设的战斗集体”。
2003年,禅城区第一次党代会提出,建设“‘政治坚定、团结实干、开拓创新、廉洁为民’的坚强领导核心”。其后三次党代会,禅城又先后提出“以科学发展论英雄、为加快发展配班子、凭发展实绩用干部”“努力培养一支廉洁、勤学、善思、敢为的干部队伍”“造就一支凝心聚力、干事创业的干部队伍”。
纵观这些表述,和对“禅城铁军”的要求是一脉相承的。
应当看到,在工作中,可能还是会有个别干部觉得,老城区理所当然发展限制因素多,开展工作的困难是“客观存在”。而他个人能力是微小的,当不了造时势的英雄。
对于这些错误的观点,早在100多年前,就被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普列汉诺夫系统地批判过。杰出人物(也就是所谓英雄)只能决定社会发展的个别外貌,不能决定社会发展的一般趋势。“没有大多数人即群众的参加,人类历史运动向前迈进任何一大步都是不可能实现的。”
如果我们都能做好本职工作,细微的努力才能汇成磅礴的历史潮流。正如在今年禅城区“学铁军、做铁军、建铁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交通部门攻坚克难打通“断头路”,创新探索治理拥堵;组织部门推动党员联系完成群众“微心愿”697个;统战部门开通“湾区通办”为港澳青年来禅创业提供更优质服务……这些不一而足的工作汇聚起来,一支“禅城铁军”的形象才更加清晰,一个高质量发展的禅城才能喷薄而出。
“尖刀班”到华祥路综合管廊施工现场查看施工进度。受访者供图
上世纪80年代,禅城前身的城区曾提出一个“城区精神”:改革、创业、团结、求实。这种精神成为当年城区干部群众艰苦创业、奋发图强、开拓前进的精神力量。
40年多来,禅城一直勇立改革潮头,率先推进市场化改革,实行政企分开、政资分离,扩大国营企业自主经营权,探索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开创“以桥养桥、以路养路”投融资体制先河;率先探索“三旧”改造;率先推进“一门式一网式”政务服务改革并获全国推广。
禅城区率先推进“一门式一网式”政务服务改革并获全国推广。戴嘉信 摄
今天的禅城,依然要发扬历史上的光荣传统。在面向干部队伍提出学习“铁军精神”之外,禅城尤其需要树立起新时代的精神标识。这个精神标识要在全区干部和群众当中形成更广泛的思想共识、情感共鸣,为禅城建设精品城区、精品产业、首善之区注入更加强大的精神动力!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禅城,背起新赶考之路行囊,赓续红色精神血脉,向着光辉的未来,我们一起出发!
【策划/统筹/撰文】南方日报记者 段思午
相关阅读:
青春禅城:千年老城为何万人拥有茶饮店超越广深?|发现新禅城①
数字禅城:湾区工业大脑落户为何是发展命运的突围?|发现新禅城②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