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天,数字化转型的热潮在佛山涌动。
7月底,佛山召开全市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大会,被民间称为“百亿数字化转型政策”正式落地,企业界反响强烈。8月,中共佛山市委十二届十三次全会上,积极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成为全市经济工作的重点。
这是佛山后万亿时代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大事。禅城,早已摩拳擦掌——研发投入“亿元线”、城市大脑、5G新基建等数字经济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争相涌现,部分探索甚至走在全市前列。
近年来,禅城的产业发展一度面临空间制约、生产环节外迁等挑战。
今天,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大幕已经拉开,禅城正在努力为佛山打造智慧化的“工业大脑”。
这是中心城区的产业突围,更关乎城市长远的发展命运。
不久前,在禅城数字化转型系列政策宣讲会上,到会人数超过预期的一倍。罗湛贤 摄
数字经济热潮涌动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院长陈春花说,信息社会在增加不确定性的同时,也提供了企业应对不确定性的可能性,那就是数字化经营的方式。
面对这个不确定性时代,禅城正主动拥抱数字化的变革。
日丰集团累计投入超10亿元,全面加快数字化转型。
海天味业去年研发投入超7亿元,推动产品质量更稳定、生产状态透明化、产品100%可追溯。
国星光电投资近20亿元建设“标杆工厂”,导入5G及智能数字化系统等科技资源。
国星光电投资近20亿元建设“标杆工厂”,导入5G及智能数字化系统等科技资源。罗湛贤 摄
还有佛山照明、兴发、金意陶、三技精密等龙头企业布局数字化,一批数字化、智能化的“亿元线”在禅城涌现。
佛山照明开展直播带货,拥抱数字化营销变革。 罗湛贤 摄
如果说产业数字化是传统产业拥抱数字技术的迭代升级,数字产业化则是数字技术广泛应用后的新动能迸发。
众陶联成立5年时间,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搭建起全国最大陶瓷产业链集采平台,累计交易额超700亿元;智布互联利用数字化改造张槎针织行业,今年月产量一度高居全国前五;睿江云、百布纺织、世纪互联、奥博信息……禅城数字产业军团日渐壮大。
数字产业化的底座,需要新基建的支撑,禅城更是动作频频,抢占制高点。
今年6月,一则禅城区城市大脑项目(分包一)的消息引发各界关注。该项目将建设全区统一的社会治理中心、智能中枢、数字底座等,是近十年来禅城最大的数字基建类项目。
禅城的5G等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也快马加鞭,目前全区已建成5G基站1820多座,实现全区95%以上的人口覆盖,建设密度领跑全市。
从产业数字化到数字产业化,从“亿元线”涌现到新基建崛起,禅城正走向佛山数字经济舞台最前列。
一道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
中共佛山市委十二届十三次全会分组讨论中,禅城明确提出,根据中心城区功能定位瞄准重点,全力做好推动产业发展、培育新产业、新业态。
对禅城而言,数字化转型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是关乎佛山中心城区高质量发展的一次突围。
制造业是佛山经济发展的根与魂。改革开放以来,禅城在佛山制造业发展大潮中先行先试,是中国现代建陶策源地,拥有全国唯一不锈钢名镇,崛起了南庄陶瓷、张槎针织、环市童服等闻名全国的产业集群。
众陶联。戴嘉信 摄
然而,先行者往往最先面临时代考验。作为佛山开发程度最高的区域,在城市化的进程下,禅城最早面临产业转型的挑战:一批传统优势产业的生产环节逐步外迁,甚至中心城区产业“空心化”“碎片化”的担忧曾不绝于耳。
如何在一张画满的图纸上描绘出新天地?去年以来,禅城提出精品战略,做强做优与精品城区相适应的精品产业。
所谓精品产业,就是占地面积小、附加值高,处于产业链高端的产业。数字经济正是精品产业的典型。
稳打稳扎的传统优势产业固然不能丢,风驰电掣的数字经济却能实现弯道超车。
正如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专家委名誉主任、工信部智能制造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朱森第所言,有了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就有可能将原来的“十年磨一剑”缩短为“五年磨一剑”,更快实现制造业向先进制造的跃升。
数字经济发展迅猛,全国各地竞相发力,禅城有没有底气?
作为城市中心,禅城是佛山人口密度最高、广佛轨道交通最前沿,人流、信息流带来海量数据,仅全区政务大数据池就归集了超28亿条数据。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是最核心的生产要素。谁掌握了这一要素,谁就占得先机。
禅城也是全国数字政务的先行者,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到政务改革、城市管理、社会治理、企业服务等方方面面。
数字化的基因渗透到骨子里,与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相结合,成为这座城市的重要底色。
时代风口的推动、产业突围的需求、先行探路的优势,是禅城数字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聚势、供能、助力
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不久前,全市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大会,佛山发出了开展数字化转型的坚定宣言:“要清醒认识到不加快数字化转型发展,就会在新一轮发展中被边缘化,甚至被淘汰出局,顺势而为,方能有所作为。”
环顾周边城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风起云涌,华为、比亚迪、美的等灯塔工厂、标杆车间涌现,BAT、IBM、工业富联等外来的工业互联网服务商争相落户。
回到禅城来看,制造业大量生产环节在外,工业场景偏少,要在短期内打造出数字化转型的标杆项目并非易事。
事关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路径去向,禅城该如何作为?
生产全流程采集数据,再构建最优数据模型,指导企业优化生产工艺、降低成本能耗。这是众陶联的数字系统赋能陶瓷生产的最新应用。
10多公里外,智布互联类似滴滴打车平台,通过IOT技术掌握全国各地纺织厂的产能状况,并发出订单分派生产。
智布互联用数字化改造传统纺织行业,把禅城定义为大湾区工业大脑。 南方+ 罗湛贤 拍摄
像众陶联、智布互联那样,本身不负责生产,但通过数字技术连接成千上万的工厂,驱动千亿级的产能,撮合数以亿计的交易,为传统制造业创造更大的价值。这样的“工业大脑”为禅城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注入了新动能,开创了新模式。
“工业大脑”的概念最早来源于阿里云,是将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接入到生产线中,帮助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在大湾区,佛山正在建设面向全球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的背景下,日丰管的生产环节基本已迁到外地,但企业总部和IT中心依然留在禅城;智布互联从深圳来到佛山,在禅城打造大湾区“工业大脑”。企业的共同选择,正在定义禅城在佛山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中的角色。
在“工业大脑”的赋能下,未来禅城还要形成以企业为主体,辐射全市乃至大湾区的数字经济生态圈。
打造数字经济生态圈,禅城仍需更进一步发力。
禅城需要集聚之势。目前,禅城产业布局过于分散,缺少连片的高端园区载体,难以形成集群效应。佛山市委书记郑轲在调研禅城时指出,禅城要以村级工业园改造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空间保障,积极创建佛山数字经济创新集聚区。值得期待的是,禅城重点建设的五大平台中,东平云谷已率先发力,打造数字经济产业园。
禅城需要服务之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必须关注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既是中心城区转型的选择,更是推动全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职责所在。禅城既要抓生产环节数字化改造提升,还要抓数字化供给能力,大力发展数字化服务业,支持和鼓励众陶联、智布互联等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助推传统产业集群加快数字化转型。
禅城需要政策之助。佛山已有“百亿数字化转型政策”大招,禅城也将出台《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行动方案(2021-2023年)》《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实施办法》等政策组合拳。把政策落到实处,让企业享受红利,是当下禅城所需。
不久前,在禅城数字化转型系列政策宣讲会上,到会人数超过预期的一倍,有企业CIO感叹:“佛山制造的‘新春天’要来了。”
春江水暖鸭先知。
数字化浪潮滚滚而来,“数字禅城”更应扶摇直上。
【策划/统筹】南方日报记者 段思午
【撰文】南方日报记者 罗湛贤
相关链接:
青春禅城:千年老城为何万人拥有茶饮店超越广深?|发现新禅城①
首善禅城:没有“首位度”为何也能日产153位老板|发现新禅城③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