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禅城:“小巷一日游”为啥有上万人收藏点赞?|发现新禅城④

南方+ 记者

   南方+ 严经纬 制图

   南方+ 黄逸豪 制图

佛山市禅城区莺岗社区的通心巷火了。

小红书上,一条推荐禅城一日游线路的帖子,获得了上万个收藏和点赞。通心巷是这条线路的主角。

从岭南天地到通心巷,网红打卡点在禅城如雨后春笋,千年老城也在努力赶上“流量”的快车。

抓住“流量”,是今天许多城市中心城区的必修课。因为“流量”意味着人、意味着消费、意味着城市品牌。

禅城能把自己打造成一座“流量城市”吗?

佛山市禅城区莺岗社区通心巷。

佛山市禅城区莺岗社区通心巷。

谁在这里“打卡”?

每到周末,三三两两年轻人会涌进通心巷,扫街打卡。这个老巷子是佛山的历史文化街区,鸿胜祖馆、蔡李佛拳首徒陈盛故居等文化印记分布其间,而周围则是代表新潮时髦的咖啡馆、奶茶店。

午后,墙面斑驳的老房子里,许多年轻游客喝着咖啡奶茶,在小红书上分享自己Citywalk的照片。

年轻人说的“Citywalk”,其实就是“压马路”。这是近年时兴的一种旅游方式。相比官方推荐的“传统景点”,游客们更倾向于老街巷等民间自发挖掘的“网红点”,去探寻一座城市的前世今生。

除了通心巷,禅城石湾社头坊、叶问老家培德里等也频频刷屏。

通心巷是佛山的历史文化街区。

通心巷是佛山的历史文化街区。

这样的景点往往有着相似的特征:传统与现代,文化与商业,交织在一起。

从通心巷这个点出发,禅城Citywalk目的地也在拓展范围——建设社区、同华社区、同济社区都是先行者。

在同济社区,以先行书屋为典型代表的各式文化空间、买手店、老字号餐厅,遍布该社区。2020年底,来自佛山的年轻团队“同济再拾”联动社区商户、艺术家、设计师共同参与,文创市集、摄影展、装置艺术展等文化活动经常刷屏朋友圈。

把视野再放大些,环文华公园片区、东平河北岸及其沿线、中国陶谷等更是打卡点连片集聚。文华、岭南明珠、亚艺三个公园近年来持续升级改造,引入不少新科技。其中文华公园夜跑的场景,不但火了自己,还让周边高层酒店也火了。

白天的精彩,也会延续到晚上。岭南天地、佛山创意产业园等园区已经打响禅城夜经济的品牌。如创意产业园在今年“五一”假期,五天接待了17万人次,位列佛山接待游客数前五名。

岭南天地等园区已经打响禅城夜经济的品牌。

岭南天地等园区已经打响禅城夜经济的品牌。

流量,在线上是点击收藏转发,在线下是实实在在的人流。要想人流来,首先路要通。近年来,禅城相继打通18条“断头路”,今明两年还将打通11条。要想人流密,交通要便利。目前,禅城已经完成9个堵点治理,还有41个计划今明年内陆续完成。公交服务、慢行系统、智慧交通,这些“流量”城市的交通标配也在禅城逐步完善。

流量当中,谁在禅城打卡?

从小红书的分享者看,年轻人是毫无疑问的主力。而从地域分布看,来自市外的游客占比也不小。

有一个数据或许能从侧面佐证这个判断。在受疫情影响前的2019年,广佛地铁日均客流量超52万人次。位于岭南天地的祖庙站是全线客流量最大站点,人流量超过900万人次,平均每天有超过2.4万人次进出。即便是疫情影响下,目前有56%的地铁客流是在广佛间往返。到广州,来佛山,正成为许多游客顺理成章的选择。

每到周末,三三两两年轻人会走进通心巷,扫街打卡。

每到周末,三三两两年轻人会走进通心巷,扫街打卡。

“流量”密码是“一二三”

禅城的流量密码,可以称之为“一二三”——“一个意识”“两种力量“三轮驱动”。

一个意识,是地域文化的集体潜意识。

心理学家荣格提出了“集体潜意识”的概念。它是指人类有着共同的底层记忆,依靠底层记忆塑造出了不同的集体文化。

地域文化是“集体潜意识”的一种,也是禅城这一轮打卡热的的底层逻辑。从百年不熄的南风古灶,到现代与历史交融的岭南天地,从北宋"万庙之祖"祖庙,到清代“岭南四大园林”之一的梁园,禅城的岭南文脉贯穿始终。背街小巷等细微肌理更见证了城市变迁。在分享通心巷“Citywalk”帖子下的留言中,“体验文艺慢时光”是许多留言者的共同选择。这是最好的例证。

夜晚的岭南天地。

夜晚的岭南天地。

两种力量,是市场和政府的共同推动。

对于市场而言,历史街区是迎合“集体潜意识”的最佳载体。在这里,可以谋求文化和商业的融合,在融合中形成新的消费方式,满足新时期游客对高质量旅游的需求。

对于政府而言,中心城区寸土寸金,既要螺蛳壳里做道场,也要有更宏大的格局和更长远的视野。从城市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到“绣花功夫”提升背街小巷、老旧社区,到下大力气重塑佛山中央会客厅,打造千亩公园,禅城在谋求打造精品城市的道路上一以贯之。

三个驱动,是社群传播驱动、文化IP驱动和科技创意驱动。

今天,禅城已经逐步从官方单向营销式推介,转向全民参与的社群传播。通心巷在小红书火起来,正是这种趋势的缩影。社群成员之间的认同感和信任感,能让传播内容产生更强大的辐射效应,把官方的“想我去”变成个人的“我要去”。

文化内核是一座流量城市独一无二的标识。叶问、黄飞鸿、祖庙等传统IP外,近年来,禅城完成梁园及周边环境改造提升,让一代名园重焕光彩,东华里古建筑群修缮稳步推进,“五大民俗节庆、两大周、两大赛、一舞台”文旅活动精彩纷呈,区内文化地标建设、辖区影视公司投资网络电影等新兴领域也动作频频。文化IP正成为禅城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科技改变生活。在硬件上,文华公园等一批公共空间改造提升,科技感满满,靠自己成为“网红”。在软件上,禅城用好“互联网+文化”“ 互联网+旅游”,将VR、AR等技术引入非遗传承展示,邀请网红大V为禅城美食企业直播带货。线上线下联动,禅城“老树发新枝”。

文华公园灯光秀。

文华公园灯光秀。

来一场城市文化的“品质革命”

禅城需要流量,也在创造流量,但流量只是评价城市的指标,而不是城市发展的目标。佛山需要一个高品质的中心城区,禅城责无旁贷。品质城市是发展质量与文化品位高度融合、有机统一的城市。所以,我们想用一个更时髦的词表达对禅城的期待:“品质革命”。

“品质革命”往往指代的是产品的生产。今天的禅城,需要一场城市文化的“品质革命”。有了城市文化的“品质革命”,禅城能更好的完成建设品质城市这个大命题。

城市文化的“品质革命”必须摆正两个关系。

一是“谋红”和“唯红”的关系。一座流量城市,在互联网上的“网红”程度很重要,但不能变成“唯红”论,刻意对标“网红模板”而丢失自己原本的文化根源。正如通心巷的“火”源自老佛山地域文化的集体潜意识。二是“长红”和“短红”的关系。如果倾全区之力在短时间打造一个更网红的禅城,并不难。但如何通过系统长远的规划,把短期爆点和长期营销结合起来,才是重点和难点。

城市文化的“品质革命”可以借力使力。

一是借力夜间经济。从天津、成都、宁波等地夜经济发展的经验看,夜经济能够与城市文化深度融合。这种融合,既能提升夜经济文化品位,又能将夜生活文化转变为实实在在的消费动力。二是借力民间碎片传播。相比官方话语中总是力图完整全面展示城市文化总体形象,民间碎片化的传播其实能更好的填补官方传播的空白。一两个特色美食、一两件历史文物,都可能成为禅城的流量“爆点”。通过民间“发现禅城”,促成“事件营销”,可以让城市更火。三是借力企业互动。禅城知名企业众多,如何建立城市和企业之间的互动传播机制,灵活、全面调动城市资源,提升政府、企业品牌互建的成效,值得进一步思考。

城市文化的“品质革命”一定要“算大账”。

现在,一谈到财政投入,绩效部门就关心能直接带来多少税收。建设一个文化地标,打造一个文化IP,看起来是“肉包子打狗”。但它能吸引多少人来,让多少人在这里消费,才是核心价值所在。正如老电影《南征北战》台词所言:“不要去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城市文化既要算小账,更要算大账。

今年5月,“青春禅城同心圆”活动走进长沙马栏山。现场交流中,长沙青年企业家的城市自豪感溢于言表,让禅城青年们感慨不已。当一座城市的文化品质根植到人们心里,每一个人,在每一个时刻,都可能是城市的代言人。

今年5月,“青春禅城同心圆”活动走进长沙马栏山。长沙青年企业家在听禅城青年的介绍。杨馥铫 摄

今年5月,“青春禅城同心圆”活动走进长沙马栏山。长沙青年企业家在听禅城青年的介绍。杨馥铫 摄

季华乡里,汾江河畔,流量满满,热力升腾。我们相信,岭南文脉轴线上的禅城,也会让每一个禅城人为城市品质感到骄傲和自豪。

【策划/统筹】南方日报记者 段思午

【撰文】南方日报记者 李晓莉 段思午

【摄影】戴嘉信 杨馥铫

相关阅读:

专题|发现新禅城

青春禅城:千年老城为何万人拥有茶饮店超越广深?|发现新禅城①

数字禅城:湾区工业大脑落户为何是发展命运的突围?|发现新禅城②

首善禅城:没有“首位度”为何也能日产153位老板|发现新禅城③

红色禅城:革命遗址密度全市第一,如何赓续光荣历史?|发现新禅城⑤

编辑 杨晖桃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