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日报 记者 傅健 2016-11-12 07:20
150年前的今天(11月12日),孙中山诞生在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由于在地理位置上的接近,在革命的一生中,他与不少江门人有来往,其中就有“对同志称‘吾弟’的唯一一人”——陈少白。
目前在江门地区发现的与孙中山有关的实物不多,但孙中山为五邑人留下了不少珍贵墨宝,主要有书信、题词、赠言、墓碑名、委任状等。
为伍廷芳亲撰墓表
伍廷芳(1842—1922),广东新会西墩人,清末民初杰出的外交家、法学家。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伍廷芳积极支持孙中山推翻帝制,建立共和的革命主张。他先后致函清朝摄政王载澧和庆亲王奕劻,劝告清帝退位,建立共和政体。12月25日,孙中山返国抵达上海,伍廷芳到码头迎接,邀请孙中山到自己家商谈要政,介绍南北议和进展情况。
1912年1月1日,南京临时政府成立。3日,孙中山委任伍廷芳为司法总长,继续担任南北议和总代表。伍廷芳任司法总长期间,积极协助孙中山制定和颁布了许多法律和法令。
1921年4月7日,孙中山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他任命伍廷芳为中华民国政府外交总长。12月4日,孙中山抵达桂林,建立北伐大本营,准备大举北伐。伍廷芳一度在穗代行总统之职,主持政务。
1922年4月,广东省长陈炯明因勾结北洋军阀,破坏北伐而被免去一切职务后,由伍廷芳兼任财政总长和广东省长。6月16日,陈炯明在广州发动武装叛乱,炮轰观音山总统府。孙中山脱险登上永丰舰,与叛军对峙。这时,陈炯明企图拉笼伍廷芳及其子一起反对孙中山,被伍廷芳严词拒绝。
在这次事件中,伍氏由于感愤得疾。病危时,他谆谆教导儿子要紧跟孙中山,以护法始末昭示国人,所谈无一涉及私事。1922年6月23日,伍廷芳在广州病逝,终年81岁。
任命陈宜禧为筹办铜鼓商埠委员
陈宜禧(1845—1929),台山斗山朗美村人。1864年陈宜禧赴美,在西雅图火车站当清洁工、筑路工。1889年他组建广德公司,自任总理,包工承建北太平洋铁路工程。
1904年,陈宜禧回乡,以“不收洋股,不借洋款,不雇洋工”为号召,倡建新宁铁路,得到乡民及旅外侨胞的支持,纷纷投资,先后共筹得股金425万银圆,并于1906年成立新宁铁路公司,陈宜禧被推为总理兼工程师。历经14年的施工,于1920年建成斗山至北街干线和台城至白沙支线的新宁铁路,写下了我国自力建筑铁路的光辉史页。
辛亥革命期间,新宁铁路公司大力支持这场由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据《新宁光复记》一书记载,台山的革命党人经常利用新宁铁路电话传递情报。1911年11月10日,革命党人黄梦醒在台城发动起义,铁路工人协助革命党人拘捕满清新宁知县李继尧,使台山迅速光复。
然而,陈宜禧没想到的是,革命后迎来的不是和平安定,而是军阀混战。广东地方军阀,把新宁铁路当成“提款机”,无休止地提取军饷,或者以“借款”的名义豪取巧夺,使新宁铁路的运营陷入困境。为扭转困境,1917年,陈宜禧曾前往广州谒见孙中山,建议国民政府开辟赤溪县铜鼓为商埠,把新宁铁路筑至铜鼓,以扩大货运来源,发展地方经济,得到孙中山称赞。1924年3月3日,孙中山特许台山实行地方自治;9月6日,孙中山签发大元帅令,任命陈宜禧为筹办铜鼓商埠委员。
孙中山逝世后,广东省政府以“工潮迭起,路务废弛”为由,宣布接管陈宜禧的全部职权。1927年1月,陈宜禧被迫返回六村老家。此后不久,陈宜禧心力交瘁,精神失常,在故乡悲愤辞世,享年85岁。
给邓泽如的书信多数涉及筹款
邓泽如(1869—1934),出生于江门篁边,早年随父习商,18岁前往南洋谋生。他先在马来半岛往来于金宝、芙蓉等地开采锡矿,后在挂罗庇劳埠经营橡胶,结识富商陆佑,尝为其代理人,以此发家致富。
1906年,邓泽如因倾慕孙中山之名,于12月在吉隆坡会见孙中山,信服革命主义,从此追随孙中山进行反清革命活动。1907年挂罗庇劳埠同盟会成立,邓泽如任会长,积极筹款支持同盟会在两广和云南发动的历次武装起义。
1910年11月,他与孙中山、黄兴、赵声、胡汉民等在马来西亚槟榔屿举行秘密会议,决定筹集巨款,谋在广州大举。据初步统计,从1907年10月至1911年底4年多时间里,现存孙中山致邓泽如的38封信函中,其中嘱其捐款或涉及捐款的就有25封。
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邓泽如应召回国,孙中山曾拟委任其为广东都督府实业司司长、官钱局总办,他辞而不就。
“二次革命”失败后,邓泽如仍回南洋经商,重操旧业。1914年孙中山组织中华革命党,邓泽如担任南洋各埠筹款局委员长,为支持国内反袁斗争而积极筹款。1915年,在孙中山派来的同志协助下,以中华实业公司名义募集数十万元,将款汇回国,作讨袁经费。
邓泽如逝世后,国民政府以国葬之礼为其下葬,安葬于广州市近郊下固冈龙眼洞,大墓占地200平方米。
称“华侨为革命之母”
早年,孙中山为了革命在海外四处筹款。他先后于1896年、1904年、1909年和1911年四次到旧金山,前三次通过致公总堂在北美华侨中宣传革命思想,发展海外革命组织,招募志士,争取国际支持。第四次在旧金山筹集革命经费,整合华侨组织。知情人说:“华侨大多从事餐馆、洗衣、修铁路和淘金等工作,赚钱很少,但为支持孙中山革命,前后一共捐了40多万美元。”
有感于海外华侨在经济上的慷慨捐助,孙中山发出了“华侨为革命之母”的慨叹。这一句话,也算是孙中山给包括五邑籍华侨在内的所有华侨做出卓越贡献的一个总体评价吧。
此外,孙中山还有墨宝留给邓荫南、李是南、马湘、温德尧、黎民伟、卢廉若等人,并为侨刊《光大季刊》题名。
参考资料:
1、《五邑华侨与辛亥革命》,主编谭乐生,副主编钟筱村、傅健、李夕菲,广东教育出版社,2012年12月。
2、《伟大的奉献——五邑华侨与辛亥革命档案图册》,江门市档案局、江门市志办、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中心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