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黎詠芝 2016-11-11 10:46
11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纪念日。
许许多多和孙中山以及那个年代有关的历史片段,重新映进人们的视野。
电影《十月围城》塑造了一群革命志士,你知不知里面的主角原型来自江门?由孙中山选定的中山装,它的设计师其实是一名台山籍越南裁缝……11月初,《和衷共济筑梦中华——孙中山与华侨专题展》从江门赴京展出,通过翔实生动的史料,讲述了全世界华侨支持民主革命、爱国救国的故事。
为什么他们远在海外,却心系祖国?孙中山有什么魅力,让他们“一见钟情”?又为何这些华侨甘心出钱出力、甚至付出身价性命,只为民主革命尽一份力?
以下来自四个“界别”的杰出华侨和孙中山的故事,或许能告诉我们答案。
★实业界
李煜堂(1851年-1936年),台山人
出钱出力为革命,富商父子“追星”孙中山
电影《十月围城》里,富商李玉堂出钱出力干革命,儿子李重光更为了保护孙中山而惨死。
原籍台山的李煜堂,正是李玉堂的原型。
李煜堂生于1851年,17岁就跟随父兄出洋做生意。甲午战争后,他回国开了一系列公司——广州电力公司、面粉公司、进出口公司……但由于经验粗浅,并没有赚到什么钱。
1902年,李煜堂涉足保险业,在这一行如鱼得水,分店开遍了国内商务口岸和南洋诸岛,被称为“保险大王”。
1905年,美国颁布禁止华工入境条例,李煜堂立即联络广州、香港工商学报界,成立了“拒约会”,公开表示和美货“不约”。就在这一年,他加入了香港同盟会,正式开始做大事。
李煜堂的女婿冯自由也是一名革命党人。他还是个文艺青年,给《中国日报》当记者。1906年,《中国日报》因为发行方文裕堂经营不善,加上受到保皇党人控诉,濒临停业。在冯自由请求下,李煜堂赶紧给《中国日报》出了五千大洋的风投,向文裕堂买下版权,令报纸得以维持。
李煜堂在香港有一家金利源药材店,1911年辛亥革命前,革命党人一直利用它作为香港的秘密联络处。从1911年广州黄花岗之役到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革命党人几乎所有的海内外军需出纳、枪械贮存,都由金利源中转。
辛亥广东光复之后,李煜堂曾任财政部长6个月。1932年日本进军上海,“一·二八”淞沪会战打响,李煜堂向港商募集巨款汇至上海支援国军,一出手就上百万元。
1936年,李煜堂在香港病逝。中华民国政府以李煜堂“振兴实业,赞助革命,输财济饷,筹策匡时”予以褒扬。
有其父必有其子。1900年,膜拜孙中山的李煜堂,特命儿子李自重东渡日本求学,伺机追星孙中山。1904年,李自重和妹夫冯自由奉孙中山之命,回香港设立了同盟会分会。
★时装界
黄隆生(1870~1936),台山斗山人
不会设计中山装的革命党人不是好行长
中山装堪称中国“国服”。但很少有人知道,中山装设计者是一名越南华侨兼热血革命党人,名叫黄隆生。
黄隆生来自台山斗山镇。年少时随叔父到越南河内谋生,先学制鞋,后学裁缝,设计和手艺在当地颇有名气,还开了自己的洋服店。
1902年,孙中山到河内宣传革命,黄隆生当场表示“粉”他,励志追随。随后,黄隆生由孙中山主持加入兴中会,成为越南第一位兴中会会员。
黄隆生很快就发展了一百多位会员,被选为河内分会舵主。还以他的洋服店为活动地点,为孙中山发动的武装起义印制宣传品、筹款、购运武器、救济伤痛受、抚恤先烈亲属。
中华民国成立初期,革命党人服装繁杂,有的西装革履,有的长袍马褂,因而有人建议统一服装,但穿什么又众口难调。孙中山见难以定夺,便委托黄隆生设计制作新式服装,要求既有中华民族的传统特点,又要符合世界潮流。
黄隆生参考西欧和日本服装式样,结合当时南洋华侨中流行的“企领”文装上衣和学生装,设计了几种款式,缝制好送给孙中山选定。结果,其中一种以英国学生服为蓝本设计的服装,孙中山试穿后十分满意,这便是“中山装”。
黄隆生的人生角色可谓“跨度大”。1923年,他出任孙中山大元帅府会计司司长。次年创办广州中央银行,任副行长,为孙中山北伐提供了大量经费。1928年1月李济深主持广州政治分会,黄隆生被委任为中央银行行长。
l939年,黄隆生在广州逝世。
★商界
邓荫南(1846-1923),开平人
为了革命大炮,他变卖家产“买买买”
邓荫南早年到檀香山谋生,后来开农场和蔗园,成为当地的富商。他性情慷慨,乐于助人,深得华侨和当地人敬重,更与孙中山兄长孙眉是好基友。
1894年,邓荫南与孙中山见面,受到他决心推翻清王朝的感染,加入了兴中会。第二年,孙中山离开檀香山,回国策动起义。没过几个月,邓荫南就变卖家产,得一万多元作革命经费,追随孙中山到香港,协助策动武装起义。
1921年,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后,邓荫南被任命为总统府咨议,内政部农务局长、石龙厘厂总办等职。10月,他当选开平县县长。他在县长任内为官清廉,且有鸿图大计,大力发展当地的教育事业。
岂料1922年6月16日,陈炯明叛变,孙中山避居永丰舰。邓荫南闻讯,又马上筹了一万多元,送给正在永丰舰指挥平叛战斗的孙中山,自己则从开平县带兵去广州参加平叛,但被驻江门的逆军陈德春侦悉,使邓荫南的援兵计割没有成功。
因革命形势反复,邓荫南忧愤成疾,终于一病不起,1923年2月5日,在澳门住所溘然长逝,终年78岁。
孙中山对邓荫南去世深感痛惜,赞誉他“爱国以命,爱党以诚,家不惶顾,老而弥贞”。
★航空界
冯如(1883-1912),恩平人
坚拒美国重金诱惑,一心回国造飞机
冯如12岁时因生活所迫,跟着亲戚到美国旧金山谋生。1903年,当得知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后,冯如决心要依靠中国人的力量来制造飞机,使之“成一绝技,以归飨祖国”。
1906年,冯如倡仪华侨集资创办飞机制造公司,筹得一笔资金。他和助手开始试制,但两次飞行均遭失败,厂房还因失火焚毁,但仍坚决不抛弃、不放弃。
1909年,冯如在试飞新制造的一架飞机时,只飞了几丈高就坠地,幸好没有受伤。尽管此时冯如筹集的资金已消耗怠尽,股东们也因试制屡次失败不愿续资,但他坚持“飞机不成,誓不返国”。终于,冯如研制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飞机,并在1910年国际飞行比赛中获第一名,获得美国国际航空学会颁发的甲等飞行员证书。
1911年2月,冯如拒绝美国多方重金聘任,带助手及两架飞机回到中国,投身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被任命为广东革命政府飞机队队长。
1912年8月25日,为宣传孙中山“航空救国”的主张,冯如亲自驾驶飞机在广州郊区燕塘操场上空作飞行表演。但在盘旋一周准备返航时,由于转弯过急,飞机失速下坠,冯如随飞机坠落地面,不幸遇难,年仅29岁。
冯如逝世后被追授为陆军少将,墓葬广州黄花岗,并立碑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