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有料|广州积分入户变难,珠三角这些城市变容易,这里有这么多道道
文|有料哥
最近,一篇题为《深圳两套房 面临失业中年财务危机引发家庭悲剧》的文章在网上引发热议。文章的主人公曾经年薪50万,单靠自己的工作在深圳挣了两套房,养两个娃,但是由于离职失业,学位房一时没有出手,陷入了每月3万元房贷和养娃费用难以持续的难题中。
有料哥注意到,文章主要讨论了“中年危机”和“中产阶层的焦虑”两个问题,为什么有料哥没有这个烦恼呢?好烦恼啊!
人到中年,手中财富75%是房产
文章中的主人公陷入了烦恼当中,他充满了对眼前境遇的无奈和对家人的愧疚之中,不禁慨叹“是哪里出了问题呢?”有料哥就发现,在众多讨论中年危机的文章中,很多观点都认为该主人公问题主要出在对家庭资产配置的不合理,比如高负债买房、生二孩带来的抚养负担。中年危机的主要原因是不是因为资产配置的问题呢?人到中年到底应该如何对自己的资产进行配置,才能避免中年危机?
中年危机,也称“灰色中年”,一般高发在39~50岁的中年阶层身上。从广义上来讲,是指这个人生阶段可能经历的事业、健康、家庭婚姻等各种关卡和危机。
引发中年危机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事业固化与财富不再增值甚至缩水占据重要地位。而财富方面的风险,很大程度来源于房产占据居民财富的比重过大。
事实上,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老百姓的资产配置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有料哥发现,越来越多的家庭倾向于投资房产。2015年《全国住房公积金2015年报》显示,全国全年住房公积金贷款为11082亿元,当年缴存14549亿元。这有两点结论:一是仅考虑住房公积金贷款后,全年住房贷款合计为27744亿元,合计贷款比例为40.5%,表明全国民众以自有资金支付了六成的房款,也可以认为,民众的财富中约六成是住房;这大约是美国的近2倍。二是由于年度的公积金缴存额多于贷款额4470亿元,而这本身就是民众财富,因此,以全国而言,实质是民众的财富中高达75%左右是住房。
2016年10月,在新华社举办的“宏观经济形势与金融改革创新圆桌论坛”上,东方证劵熟悉策略分析师认为,合理的资产配置方式中,房产占据的比例应当是30%左右。显然,目前,我国大部分居民的资产配置方式存在不合理因素。而由此,到了中年,也容易引发了财务危机。
他们遇到的是假的“中产危机”
对于每一个背负了房贷和二孩压力的中产阶层家庭,一旦因企业效益不佳而遭遇降薪或失业,很可能导致生活质量的直线下滑甚至陷入困顿,这是否意味着存在“中产返贫”的趋势?
对此,有料哥采访了广东金融学院金融系教授、广东省理财协会副会长管同伟。
管同伟表示,类似案例近年确实有增多迹象,但是要说成是“中产返贫”,显然是夸大了。他认为,当前的一二线城市中产阶层,大部分都拥有了自己的房产,这些房产都是升值了的,并且依旧有着巨大的升值潜力。而目前某些家庭遇到的“失业”问题,主要还是结构性失业,并非周期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对于任何国家来讲都是一种常态,实质上是个人职业技能与市场就业岗位的不匹配,而并非就业岗位锐减。
“其实,所谓的‘中产危机’是言过其实。中产阶层是否陷入财务困境,主要还是取决于个人对生活的期望、定位和抉择。” 管同伟表示,虽然实施了“全面二孩”,但生不生二孩完全取决于个人意愿,在生育之前,每个人都应该对家庭经济能力进行充分评估。
房子问题也是同样的道理。管教授认为,中国传统观念中将“居者有其房”理解为拥有自有产权的房子,过于狭隘,事实上,美国、欧洲、日本的年轻人都已经接受并且习惯长期租赁的生活,如果接受租房的观念,中产阶层不会面临危机。
管同伟:“我的一个朋友在英国伦敦生活,家庭月收入1.5万英镑,相当的宽裕了,现在也在还房贷。但如果你让他们生二孩,那对他们而言是难以想象的,生活品质会瞬间下降。所以,房贷、二孩压力都是全球性问题,并非只是中国的问题。而这个问题的实质,又是个人的期望和定位错配。退一步讲,如果你在一线城市生活得实在是捉襟见肘,为什么不考虑退居二三线城市呢?那里的生活比在北上广深悠闲自在得多。”
“撒娇”的中产阶层,正是强大的社会经济助推器
看到这里,不少人都会跟有料哥得出了一样的结论:在一定程度上,中产阶层是“傲娇”的。
他们“傲娇”地追求社会整体生活品质的上调。在吃、穿、住、行各个方面,中产阶层都展现了极其强烈的品质需要、审美追求。在需求端,中产阶层带起了一波又一波的产品升级,而在供给端,中产阶层又带动了一波又一波的技术革命。他们为经济社会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同时在财富分配中收获甚丰。
于是,在关注深圳“中年危机哥”的话题上出现了截然不同的两种论调,一种是认为他值得同情,一种认为他既然已经享受过了收获甚丰的财富分配,有什么好同情的呢?
如果站在个人的角度,远远没达到中产阶层标准的有料哥深深赞同后者。其实,他们的生活陷入被动,常常正是因为想要的太多。花花世界充满诱惑,你需要的不是迎合,而是抵御。北上广深灯红酒绿,觥筹交错,你不一定要参与其中,可以选择暂时抽离或者永远抽离。
不过,如果换一个角度想,中产阶层本身并没有错。根据经典社会学理论,橄榄型社会是最稳定的社会,哑铃型社会是最危险的社会。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中产阶层是国家的群众重心和民意基础。企业观察家李志刚也有类似的看法,他所认定的几个当下最热门、最有发展前景的新行业,大多都是在围绕一个日益庞大的群体做生意,那就是中国的中产阶层。“虽然中国的中产阶层并没有在学术研究中得到准确的定义和界定范围,但毫无疑问,有这样一个群体存在,并且绝对数量很大。他们有余力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质,他们是中国消费结构升级的主力。”
就是这样,撒娇的中产阶层正是强大的社会经济助推器,不过个人的际遇不同,遇上“假危机”的中产阶层或许需要更加深刻的自我认知、更加勇敢的“断舍离”,这才是应对所谓“中产危机”的最佳方案。
【策划】只偶
【撰文】麦宇旻 邓强
【校对】潘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