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海明:大湾区融合发展模式可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样板|四海行思录

大开放 新格局
+订阅

“粤港澳大湾区实行两种社会制度,有三种货币,在这一独特条件下,粤港澳大湾区的融合发展模式将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提供新的发展样板。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广阔舞台,广东可以为世界创造更多的发展机遇,更好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中。”近日,海南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丝路智谷研究院院长梁海明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他认为,在过去数年中,粤港澳大湾区的内部分工和外部影响力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前店后厂”的模式迎来转变。广东乃至粤港澳大湾区应该拥抱数字经济的发展趋势,利用数字经济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积极参与数字贸易国际新规则的制定,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提供积极助力。

新的“前店后厂”模式正在大湾区形成

南方日报:十年来,“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广东的经济发展创造哪些机遇?对广东与港澳地区的协作带来哪些影响?

梁海明:这十年间,粤港澳的发展模式有非常大的变化。我们经常说:角色可以互换,但作用都在保持。在2013年“粤港澳大湾区”概念提出前,有一种“前店后厂”的角色分配——香港是“店”,广东是“厂”。

自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来,尤其近几年,我们发现另一种“前店后厂”模式正在形成:粤港澳大湾区的广东城市是“店”,香港是“厂”。香港正逐渐成为“知识工厂”“服务工厂”。而广东提供的“店面”不仅是走向中国内地的“店”,也是走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店”。

一方面,通过把香港或其他国家的知识服务、国际经验的服务引进到广东的“店”,可以更好地服务广阔的内地市场。比如,香港的会计、律师等专业行业企业,纷纷到深圳前海开设公司,以便服务内地客户。

另一方面,以前香港的出口主要面向欧美市场,近几年由于疫情等原因受到影响。在这种情况下,香港的贸易业转为依靠广东的“店”,把产品销售到内地以及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

在三年疫情期间,香港的产品和专业服务从广州、深圳搭上中欧班列,向中亚、中东欧国家出口,就是一个生动体现。近几年的这种明显转变,也是非常可喜的。

南方日报:“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也是大湾区建设的第六个年头。面向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应该如何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梁海明:近些年,粤港澳大湾区概念推出,在国际上,尤其是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产生了热烈反响。

一方面,“一带一路”建设要成功,需要给共建国家和地区带来可资借鉴的发展模式。在粤港澳大湾区的“9+2”共11个城市当中,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几乎可以找到所有可以参考借鉴的发展模式。例如,发展创新产业,可以学深圳;发展加工贸易,可以学东莞;想发展金融,可以学香港。我曾经去吉布提共和国调研,那里就参考借鉴了深圳的经验,建设经济特区。

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向世界展示了一种新模式:在同一个大湾区,同时运行两种社会制度,流通三种货币,在此前提下,我们实现了良好的融合发展。对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这种融合发展模式有不少可供参考借鉴的地方。

另一方面,大湾区的各个城市以往是单打独斗,现在是“9+2”抱团发展。我们看到,许多港资企业原本在广东设厂,积累丰富经验后,通过在香港获得融资,“走出去”到“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投资设厂,大家实现了更高效的分工。

海洋生物技术等领域合作将带来丰富机遇

南方日报:今年以来,广东提出了要优化对外开放布局,打好“五外联动”组合拳。如何内外联动共同把市场做大?

梁海明: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广东不仅要推出优惠的政策,营造良好的环境,更重要的是创造更多发展机遇和商机。如果缺少足够的商机,税收优惠政策再有诚意,都很难吸引投资者落地。

因此,在我看来,广东发力的方向就是为全球企业提供更多商机;尤其是政府部门及央企国企,可以主动提供更多机会,让外资更多参与原本难以涉足的领域或项目。吸引更多外资,把这些领域市场做大,也可以挖掘出更多资源。

南方日报:当前,广东突出“制造业当家”,推动海洋强省建设,这能够为广东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带来哪些机遇?企业如何参与其中?

梁海明:新的机遇有很多。广东是海洋大省,向海而兴。从地理条件来讲,海洋经济应该成为广东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有许多“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同样“靠海吃饭”,粤港澳大湾区可以加强与这些国家在海洋生物技术和制药技术等领域的合作。

当前,广东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制造业的自动化和数字化能够提高生产率,创造知识经济就业机会。在经过疫情带来的冲击后,企业应该更多地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这不仅有利于精准把握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以适应市场,同时可以降低成本、提高生产力,加强企业的抗逆及应变能力。

南方日报: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形势和全球经济下行,数字经济能够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提供哪些助力?

梁海明:疫情几年改变了很多经济形态,而数字经济是一种主流的发展趋势。全球数字贸易近年来快速发展,已成为传统经济增长模式转型的重要驱动力。中国未来要将数字贸易作为促进经济增长新引擎并且加强数字贸易国际合作。

我们国家拥有制定全球数字经济“游戏规则”的技术优势和基础,要积极参与制定数字贸易国际新规则,掌握数字贸易国际合作话语权,为各国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参与“游戏规则”的制定,能够为“一带一路”建设发挥积极推动作用。

>>>相关阅读

叶桂平:发挥澳门优势,更好拓展欧盟、拉美和非洲市场|四海行思录

霍建国: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是大湾区应有之义|四海行思录

毛小菁:广东开放经验可为非洲提供参考|四海行思录

许宁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与东盟经济共同体对接|四海行思录

魏建国: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是新一轮经济全球化起点|四海行思录

【策划】王义军 郎国华

【统筹】王溪勇 曹斯 王海军 陈韩晖

【执行统筹】吴哲 张由琼 肖文舸 李细华 张哲

【采写】南方+见习记者 辛腾旋  记者 黄叙浩

【设计】甘展平

编辑 彭正子 周煦钊
校对 居伟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