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宁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与东盟经济共同体对接|四海行思录

大开放 新格局
+订阅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作为海上丝绸之路最邻近中国的东盟地区,既是共建“一带一路”的优先方向和重点地区,也是积极响应者和受益者。

近年来,中国与东盟已连续3年互为最大贸易伙伴,双方贸易额从2013年的4436亿美元增加到2022年的9753亿美元。其中,东盟是广东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今年前8个月,广东省对东盟进出口8577.2亿元。

03:26

许宁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与东盟经济共同体对接|四海行思录

作为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执行理事长、RCEP产业合作委员会主席,许宁宁从事中国—东盟经贸合作促进工作已超过30年。今年9月,他刚出席了第20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再为推动中国—东盟经贸合作、融合发展建言献策。

在他看来,东盟已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典范。“广东与东盟合作优势明显,要抓住机遇,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一带一路’共建与RCEP、东盟经济共同体建设有机结合,实现更大作为。”

自贸协定为贸易往来提供了制度保障

南方+:您曾说,中国与东盟互为最大贸易伙伴,是水到渠成。那双方经贸发展的信心在何处?

许宁宁:中国与东盟有着贸易往来的区位优势和互联互通的重要支撑。

首先,中国和东盟都将互联互通作为重要的合作领域,推进了一系列硬件和软件的互联互通,尤其是在“五通”方面的积极进展。比如中老铁路、印尼雅万高铁等一系列项目的推进,尤其是共建“一带一路”中所大力推动的“五通”,为双方互为最大贸易伙伴提供了重要支撑。

其次,中国和东盟经贸的互补性很强,经贸互补性越强,贸易往来就越密切、越活跃。

第三,中国和东盟国家达成了一系列推进经济合作的共识。近一年来,中国和东盟10个国家中的7个国家分别先后发表了联合声明,均强调要加强经贸合作。

第四,自由贸易协定提供制度保障。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在2010年全面建成,2019年又升级推出自贸区2.0版,进一步开放市场,相互之间开放市场为贸易往来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

第五,中国和东盟近年来的双向投资活跃,中国企业到东盟投资的增速明显加快,投资的快速增长必然会带来贸易的增长。因为东盟大多数国家的产业体系不如中国齐全,所以企业到东盟投资兴业之后,仍需要从中国进口相关配套件、原辅材料乃至于机械设备,这也会带动中国向东盟的出口增加。

以上种种,都为我们进一步增强贸易往来提供了信心。

南方+:您提到中国与东盟的产业互补性,但其实东盟十国内部也分为不同的层次,对此我们要怎么看?

许宁宁:对于东盟来说,现在既面临着发展壮大的黄金机遇,也面临着重大挑战

先说挑战,外部方面,全球经济增长低迷,个别大国实施的贸易保护单边行动,尤其是地缘政治危机的加剧,对于实施贸易开放和多边主义的东盟来说,意味着要在国际关系中走出一条新道路。

内部方面,东盟十国发展程度不一。有些国家的基础设施比较薄弱或者产业水平不高,制约了东盟内部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东盟经济增长速度。

怎么应对这些挑战?其实就是两个字——团结。在今年9月份召开的第43届东盟峰会上,也特别强调要团结,这是东盟国家达成的共识。

从机遇来看,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不同的发展水平,使得东盟国家之间呈现出投资商机和贸易往来的互补性。东盟现在也积极采取一系列举措,通过《东盟经济共同体蓝图2025》缩小内部经济发展差距,推动东盟内部贸易投资所占的比重。总体上来说,目前东盟与外部的贸易投资关系仍然比内部要更加紧密。

东盟作为一个在东亚地区起引领中心作用的组织,也要更加注重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包括管控危机、推进合作的能力以及东盟秘书处的运作能力。

概括来说,就是内部提升凝聚力、外部扩大朋友圈。东盟各国的经济发展会在东盟经济共同体建设中获益。

东盟已成共建“一带一路”典范

南方+:如何评价共建“一带一路”十年间中国与东盟的合作成果?下一步应如何寻找和把握机遇?

许宁宁:中国与东盟已建成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政和商通,近十年来,东盟已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典范。

如今,我们在东南亚国家推进了一系列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在教育、卫生、文化、旅游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的合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合作提供了有利条件。展望未来,中国和东盟之间可以干、需要干的事还有很多。

比如,进一步加强互联互通。在建的中泰铁路,未来将实现从昆明直达新加坡,这种互联互通不仅会带来经济上的互利发展,也会促进旅游、文化等交流。还要继续加强桥梁、港口、道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合作,随着东盟的经济增长和城镇化建设,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在“家门口”就能觅商机。

再比如农业方面。农业是中国和东盟率先开放市场的领域,农产品关税为农产品贸易提供极大便利,当然最大的受益者是消费者。像火龙果、蛇皮果、榴莲、香蕉等,国内现在非常便宜;东盟国家也是如此,大枣、苹果等在他们的市场上随处可见。东盟十国中大部分都是农业国家,所以中国和东盟在农业方面有很多合作空间。

还有产业合作。中国拥有全球最完善的产业体系,东盟经济建设所需要的大量的建材设备可以从中国进口;东盟不少国家的支柱产业是服装、制鞋业,而中国有着丰富的产能,所以这种互补性非常强。在美国对中国实施“贸易围堵”的情况下,中国企业利用产业优势到东盟投资,在当地生产后销往更广阔的国际市场,这种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展现出很大的空间。

此外还有数字经济。东盟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和数字技术发展,中国在这方面有相应的技术优势和企业优势,华为、中兴、阿里纷纷走进了东盟,参与东盟国家的智慧城市建设。疫情三年双方互为最大的贸易伙伴,其中重要的支撑就是数字经济、电子商务等。

还有基础设施建设。在东盟国家,你可以看到不少中国企业的承包项目,包括桥梁、港口、道路、铁路等。随着东盟的经济增长和城镇化建设,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在家门口就能寻觅商机。

可以说,在当今的世界经济和地区经济合作中,中国和东盟的合作前景可期。

积极跟东盟国家开展招商引资

南方+:东盟是广东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在与东盟的合作中,广东乃至粤港澳大湾区如何能有更大作为?

许宁宁:广东要进一步深化与东盟的合作,首先要深入了解东盟以及经济一体化情况,了解东盟与外部合作、与其它对话伙伴国的贸易结构,了解它正在实施的发展规划,这样才能扬长补短。

第二个是要抓住RCEP的机遇,以此作为广东与东盟合作的重要抓手。RCEP是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也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亮点。企业一定要用好RCEP协定,也要及时关注正在打造的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

第三是要积极融入中国和东盟合作共识的落实之中,或者争取把中国和东盟的一些合作由广东来执行,这样广东与东盟合作的推进能够事半功倍。

第四是着力开发产业互补性。结合广东重点发展的产业,与东盟十国进行对接。比如跟新加坡积极实施数字技术合作;跟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推进制造业合作;跟东盟有关国家推进资源开发合作;借助东盟有关国家的国际贸易政策来合作开发更广阔的国际市场等。

第五是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一带一路”共建与RCEP、东盟经济共同体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尤其是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与东盟经济共同体进行对接。

南方+:东盟十国内部发展不平衡,广东内部也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有没有机会借助东盟实现加快发展?

许宁宁:我最近刚去过广东10个城市调研,发现很多城市其实都有意愿和空间和东盟开展合作。比如云浮就很重视跟东盟之间的合作,市委书记带队到东盟国家开展经贸交流活动;江门针对RCEP实施举办了对接合作的系列活动等。云浮的建材、铝制品产业和南药,江门的陈皮、鳗鱼等特色产业,在RCEP地区都很有市场。所以我有个深切体会,跟东盟的合作并不是由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而取决于产业互补性和地方的积极性、创造性。

对地市来说,要积极跟东盟国家开展投资合作,要提高投资合作水平,结合东盟国家的投资重点来招商引资,同时把我们的物流产业园区、经开区、高新区、自贸试验区等赋予更多的与东盟及RCEP国家的合作元素。尤其是要充分发挥好双方行业商协会的作用,来积极开展与东盟国家的产业园区建设,结合地级市的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在产业园区实施产业配套度高的行业对接。

各有关方应研究、掌握、用好RCEP协定,包括下调关税的时间表等,这有益于找准合作切入点和着力点。要着力提高干部队伍对外开放工作的能力水平和企业的国际经营能力,以能力建设保障工作部署得以达到预期目的,实现高质量开放发展。

南方+ 甘展平 制图

>>>相关阅读

霍建国: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是大湾区应有之义|四海行思录

毛小菁:广东开放经验可为非洲提供参考|四海行思录

【策划】王义军 郎国华

【统筹】王溪勇 曹斯 王海军 陈韩晖

【执行统筹】吴哲 张由琼 肖文舸 李细华 张哲

【采写】南方+记者 吴哲 宾红霞 曾美玲

【摄影】南方+记者 张冠军

【剪辑】南方+记者 金镝

【设计】甘展平 魏伯航

【实习生】黄碧莹

编辑 周煦钊 张志超
校对 牟元凯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