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至30日,美国犹他州盐湖书画社在盐湖郡的Millcreek图书馆和Sandy图书馆举办中秋书画展。引人注目的是,有三封参与南方日报、南方+、GDToday“丝路来信·全球书法家同写平安批”征集活动的作品在展览中亮相。
刚完成布展的美国盐湖书画社中秋书画展,等待着观众。
盐湖书画社社长徐午女士介绍,今年盐湖书画社在两个场地举办的中秋书画展共汇集了35位会员的69幅作品。35位创作者中,有21位是成人会员,14位代表着书画社新生力量的儿童会员也参加了此次展览。
书画展展出场地之一的Millcreek图书馆。
书画展展出场地之二的Sandy图书馆。
记者注意到展览中展出了三封用毛笔书写的侨批,分别是中国导弹先驱徐兰如之女徐午致三姐、吊唁三姐夫的家信,抗日名将陈铭枢长孙女、盐湖城铁路华工后裔协会理事、盐湖书画社执委陈小涟致四姨母的家信和科学家雪草抄录侨批档案拟就的一封信。为方便美国观众理解,展览分列出了信封、内文原件和英文注释。记者看到现场照片中,有许多美国人参观展览,兴致盎然。
中国导弹先驱徐兰如之女徐午致三姐徐成、吊唁三姐夫边东子的家信。
抗日名将陈铭枢长孙女、盐湖城铁路华工后裔协会理事、盐湖书画社执委陈小涟致四姨母邓漪平教授的家信。
科学家雪草抄录侨批档案拟就的一封信。
雪草女士是美国一位基因工程领域的科学家,今年83岁,音乐、中国书画爱好者,是盐湖书画社的创始会员之一。她第一次听到“侨批”是在今年6月3日美国犹他州盐湖华人合唱团年度专场音乐会上,当时她和合唱团的朋友们一起唱了一首名为《祝你好彩——遥寄铁路华工》的歌曲,歌词中提到这一名词。一开始,她对“侨批”一词颇为不解,“在搜索相关历史材料后,我亲眼见到百余年前一封封载着银元/港币的侨批。这些侨批承载着美国华工对故土的牵挂,我的内心深为感动。”雪草说。
中秋书画展展览现场。
展览吸引民众驻足观看。
中秋书画展展览现场。
盐湖城所在犹他州是19世纪第一条横贯美国的太平洋铁路合龙之处。154年前,太平洋铁路的最后一颗道钉在犹他州钉进铁轨,象征着世界上第一条跨洲铁路的正式完工。整条铁路的修筑过程凝结了超过1.2万名华工的血汗。陈小涟女士说,为纪念华工对太平洋铁路作出的贡献,在2021年纪念太平洋铁路东西贯通152周年的“金钉节”上,盐湖华人合唱团就演唱过一首名为《金色的梦》的歌曲。
盐湖中秋书画展活动吸引了不少民众参加。
盐湖中秋书画展活动现场。
“这两首歌曲都是为歌颂华工的牺牲精神和伟大贡献而创作的。我们现在所处的就是当年修造铁路的华工遗骨所葬之地。为了铭记和缅怀他们,我想我一定要参与这项关于侨批的活动。”雪草说。
盐湖中秋书画展活动现场。
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侨批档案——海外华侨银信”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十周年之际,日前,南方日报、南方+、GDToday发起“丝路来信·全球书法家同写平安批”征集活动。两周内,便收到来自中国、美国、西班牙、葡萄牙、加拿大、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巴西、阿联酋以及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符合要求的新侨批近100封。
【策划】罗彦军 曹斯 赵杨 林旭娜
【文字】南方+记者 林旭娜 见习记者 辛腾旋
【图片】受访者提供
【参与执行】陈梅玉 邱洪添 周煦钊 童慧 实习生 杨悦
■链接
从花都到迪拜,他终于理解当年父母闯荡天下的不易 | 丝路来信第六封
爷爷曾受小平同志接见,孙女为“一带一路”项目工作 | 丝路来信第四封
中国导弹先驱徐兰如之女徐午:从延安黄土高原到美国落基山下 | 丝路来信第三封
北伐将领、抗日名将陈铭枢长孙女陈小涟:手书一封,家国牵挂|丝路来信第二封
当西班牙“小书法家”遇到侨批会发生什么?马德里20余名师生接力挥毫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