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导弹先驱徐兰如之女徐午:从延安黄土高原到美国落基山下 | 丝路来信第三封

四海粤谈
+订阅

00:32

(丝路来信第三封,时长共32秒)

中国导弹先驱徐兰如之女徐午:从延安黄土高原到美国落基山下 | 丝路来信第三封

“三姐亲鉴:惊闻三姐夫边东子骤然辞世,万分悲痛……姐夫七十七岁即驾鹤西去,实因长年抱病著书,呕心沥血,为众多科学家树碑立传,教育后人,可谓‘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恭请三姐及家人节哀顺变。又及:哀思银票另传。癸卯夏美国盐湖城妹徐午书。”

徐午写给徐成的书信。

徐午写给徐成的书信。

这封投稿令人读之落泪,作者是美国健康社会学博士、盐湖书画社创社社长徐午,她的信写给远在北京的三姐徐成。

2023年6月5日,徐成曾通过网络,向外界透露了丈夫边东子突发心梗不幸去世的消息,引发了科技史研究学界、文化界的广泛悼念。同日,中国国史学会科学技术史研究分会也发布了讣告。

徐午与徐成、边东子曾在延安专区宜川县上高里塬村插队,徐成、边东子是高中同学。

徐午(左一)姐妹、客人、边东子(右一)2019年在北京家里合影。

徐午(左一)姐妹、客人、边东子(右一)2019年在北京家里合影。

“我在黄土地插队两年半,运载火箭研究院职工大院对我成长的影响还远远比不上延安插队对我的影响大。”徐午说,当时已经是高中生的边东子常常指导才小学毕业的徐午,因此三人感情深厚,这也是徐午在闻知姐夫噩耗后郑重写下这封信的原因。

姐夫边东子子承父业:

笔下春秋科技史,心胸坦荡显英才

边东子是知名科技史学者、作家,出版过《风干的记忆:中关村“特楼”内的故事》等著作,讲述了包括“两弹一星”在内的一系列中国现代科学事业奠基者的故事。

徐午在写给姐姐的书信中感慨,姐夫之父边雪风曾侨居印尼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之后又为发展中国的科研事业贡献了后半生。姐夫边东子子继父业并发扬光大,他做到了“笔下春秋科技史,心胸坦荡显英才”

边东子在采访一位科学家,徐午旁听。

边东子在采访一位科学家,徐午旁听。

边东子的父亲是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原党组书记、副所长边雪风,边家在中关村“特楼”13号楼生活了30余年,当时他家楼上住着“两弹一星”功勋奖获得者郭永怀、著名应用语言学家李佩一家。

位于中关村街道科源社区的三栋“特楼”,曾经卧虎藏龙,大师云集。钱学森、钱三强、郭永怀、何泽慧、汪德昭、贝时璋、童第周等中国现代科学事业的奠基人先后在此居住。

插队时大家在小麦田里讨论良种实验:左一为边东子,左二为徐午,右二蹲着的是徐成。

插队时大家在小麦田里讨论良种实验:左一为边东子,左二为徐午,右二蹲着的是徐成。

1964年10月16日,在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这一天,郭沫若亲笔为边雪风书写了自己的诗作《哀时古调九首·之九》,并在落款中题写道:“此诗是一九二二年秋所作哀时古调九首之一。顷接边雪风同志来信,言一九三二年在苏门答腊为文介绍此诗,发表时,‘赤帜’二字被掩去,嘱题以为纪念。一九六四年十月十六日 郭沫若。”

青少年时期的合影——最左边的是徐成,中间喂鸡的是徐午,最右边是边东子。

青少年时期的合影——最左边的是徐成,中间喂鸡的是徐午,最右边是边东子。

2020年边东子在怀念父亲的文章《初志到今仍不磨》中回忆,当时同个单元的六家人相处得都很好,欢乐与共,患难相济。性格乐观、幽默的边雪风曾开玩笑说:“我们这个单元的六家,都是留过洋的。他们是上过洋学堂的,我是坐过洋班房的。”

“以前老郭在的时候,和老边的关系是非常好的。因为老边很懂得知识分子政策,而且很会和知识分子交朋友,所以楼里的这几家跟他家的关系都很好。我有时去看看他,一直到他去世。”“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的夫人李佩教授在中国科学院《院史资料与研究》1995年第5期的一篇访谈文章中这样评价边东子。

慈父徐兰如一生波澜壮阔:

导弹先驱淡名利,百岁手书赠爱女

成为作家之后,边东子的写作中心围绕着他十分熟悉的科学家群体展开,其中一位是徐午、徐成的父亲徐兰如。

生于1918年的徐兰如被誉为中国火箭导弹先驱之一,他生于江苏省江都县(今扬州市),家中曾是邵伯望族,祖辈曾受乾隆召见。因徐兰如祖父常年生病在家,到他父亲这一代,家道中落。自小聪慧好学的徐兰如,从江都县毕业后考入了扬州中学,后赴美留学,归国后曾主持研制无控固体火箭,取得初步成果。

徐兰如全家福。第一排左边第一位是徐午,第二排右边第一位是三姐徐成。

徐兰如全家福。第一排左边第一位是徐午,第二排右边第一位是三姐徐成。

在《兵工导弹大三线——徐兰如口述自传》中,徐兰如回忆了自己波澜起伏的一生。他主持设计的427火箭弹,被誉为“中国喀秋莎”,在朝鲜战场上,曾痛击美军“开国元勋师”,在越南奠边府大显神威,让侵越法军饱尝了苦头。

他领衔研制的反坦克火箭弹,独树一帜,是真正的“中国创造”,成为朝鲜战场上专敲美军“乌龟壳”的神器。他负责中国地对地导弹“东风一号”总设计师兼总工程师的工作,主持过中近程导弹“东风二号”的设计,并且领导了中程导弹“东风三号”的预研。

为建设三线,他和战友们曾远离妻子儿女,在大巴山中艰辛奋战了十几年,终于在山沟里建成了远程战略导弹的后备生产基地。

尤其为人称道的是,在航天系统30多年的工作中,徐兰如不计名利,甘当配角,只要事业需要,他随时接受变换单位、变更工作内容

“我发的照片中,有两张背景都是我父亲徐兰如的书法。我喜爱书法受我父亲的影响很大。”徐午说。

照片中,徐午手捧自己所写的“侨批”与父亲的作品合影。她的身后有三幅徐兰如的书法作品,一副是行书对联《舞墨骋文光汉韵 莳花种竹育英才》,落款“九三叟兰如辛卯十一月廿九日书”。这是徐午生日之际,老父亲对女儿在美教儿童书法的鼓励、赞扬和期望。另一幅是行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落款“甲戌中秋在北京念盐城徐午书东坡水调以寄相思 兰如”,还有一幅行草落款“徐兰如时年七七”。

“我父亲绝对是慈父,他的文人气息很浓,和我们像朋友一样的聊天。小时候我们几个孩子因为意见不同和他在家里公开辩论,他居然没有发火,我问他为什么不生气,他说,等你长大就懂了。”徐午说起父亲无限怀念。

书法、爬山和太极是徐午和父亲的共同爱好。“当父亲在四川大巴山建设三线时,我们去看他,他总要带我们去爬山。我也是从小看着他太极健身,跟他学了八段锦。”

爬山、走路和太极是徐午主要的健身方式,图为徐午在美国落基山脉的高山雪水湖边留影。

爬山、走路和太极是徐午主要的健身方式,图为徐午在美国落基山脉的高山雪水湖边留影。

而书法无疑是父女之间最为强韧的精神纽带。在数码时代以前,越洋电话极其昂贵,只能靠书信往来,父亲经常在信里夹张书法作品,徐午感慨,“真是家书抵万金呀”

徐午和父亲互赠书法作品一直延续到他98岁。每年春节,父女总要互送一张有毛笔书写的贺年作品。父亲最后一次写书法是在99岁,那时他的手已经抖得很厉害。

徐午和99岁的父亲在北京合影。

徐午和99岁的父亲在北京合影。

父女间的书法交流一直延续到徐兰如最后的日子。“书法是他晚年修身、交友、娱乐的主要方式,直到102岁去世那年,他耳朵已经很背,也说不出话,但他喜欢看孩子们的书法习作,还用动作和眼神评价指导我们。很可惜,我与父亲的合影中没有一张有我的书法。”

大院女儿徐午爱洒异国他乡:

舞墨骋文光汉韵,书画传承华夏情

徐兰如育有五名子女,只有徐午一人在研究生毕业后远赴美国留学。

为了鼓励徐午在留学期间奋发有为,学成后能服务公众,徐兰如亲笔抄录了梁启超二十八岁去澳大利亚途中所作自嘱七律的首尾两联:“现身甘作万矢的,著论求为百世师。世界无穷愿无尽,海天寥廓立多时。”

为了激励留学的徐午,父亲抄录了梁启超二十八岁去澳大利亚途中所作自嘱七律的首尾两联相赠。

为了激励留学的徐午,父亲抄录了梁启超二十八岁去澳大利亚途中所作自嘱七律的首尾两联相赠。

徐午为人低调,此前极少人知道她是徐兰如的女儿。在公开信息中,她的身份是美国犹他州政府卫生厅健康数据信息中心主任,美国犹他大学社会学系、生物医疗信息系和内科系流行病专业兼职助理教授,同时兼任过北京市卫生计生委信息中心客座研究员、中国政法大学客座教授。

徐午在公立中学教学生写汉字。

徐午在公立中学教学生写汉字。

在2019年9月中南大学名师名家学术讲堂的一则通知中,主办方介绍了徐午的经历:她1980年本科毕业于四川大学,1983年获天津师范大学硕士学位,1996年获美国犹他州立大学博士学位。1993年至2018年在美国犹他州卫生厅工作。在2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她领军创新建立了全州主要的公共卫生和医疗数据库以及公共卫生与医疗界信息交换系统,使犹他州成为美国杰出的州卫生厅公共卫生信息中心。

就在这一讲座后,回到盐湖城退了休的徐午成立了盐湖书画社。她告诉记者:“这是美国犹他州及西部山区各州唯一的华人书画文化社团,在对抗新冠疫情带来的焦虑、恐惧和孤独中,书画社迅速成长壮大起来。”

徐午带领盐湖书画社在横贯美国大陆的连接处“金钉”纪念地展示书法,过往华工曾为该地作了巨大贡献。

徐午带领盐湖书画社在横贯美国大陆的连接处“金钉”纪念地展示书法,过往华工曾为该地作了巨大贡献。

“在盐湖城,我们根本买不到传统的竖行信纸,参加这次写侨批活动的信纸都是徐午老师压箱底的私藏。”抗日名将陈铭枢长孙女、盐湖书画社执行委员会执委陈小涟说。盐湖书画社宗旨是为东方书法国画爱好者提供一个文化艺术的交流平台,传承东方文化,促进东西方文化和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在犹他传统艺术传承节上,徐午给现场排上队的儿童上课。

在犹他传统艺术传承节上,徐午给现场排上队的儿童上课。

四年来,盐湖书画社开展了许多中国书画活动,如在犹他州的公立图书馆、博物馆和艺术节举办云端和现场书法国画作品展览;在州里和市里的各种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和庆祝活动中(比如春节、中秋)向美国公众展示书法艺术、免费赠送现场书写的书法小礼品;举办有关中国书画及其他东方艺术的云端教育讲座;在图书馆、公立中学和老年中心向美国公众教授书法和国画,等等。

2023年犹他州儿童书法赛展部分作品。

2023年犹他州儿童书法赛展部分作品。

“我们的活动,收到了非常积极的反馈——几个市县图书馆为我们专门保留了每年的展览场地;在各种文化艺术节的展台中,书画社的展台前总是人头攒动,排队最长;老年中心书画课的美国学员要求延长课时,增加课次;书画社也在活动中成长壮大。书画社社员通过书画活动,修心养性,广交朋友,传承了东方文化,也增进了犹他居民对中华文化的了解、理解和欣赏。”徐午自豪地介绍。

在庆祝兔年春节书法活动后,徐午和学员们合影留念。

在庆祝兔年春节书法活动后,徐午和学员们合影留念。

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侨批档案——海外华侨银信”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十周年之际,日前,南方日报、南方+、GDToday发起“丝路来信·全球书法家同写平安批”征集活动。两周内,便收到来自中国、美国、西班牙、葡萄牙、加拿大、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巴西、阿联酋以及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符合要求的新侨批近100封。

链接

全球征集!书法家一起来写平安批

当西班牙“小书法家”遇到侨批会发生什么?马德里20余名师生接力挥毫

北伐将领、抗日名将陈铭枢长孙女陈小涟:手书一封 故国牵挂

【策划】罗彦军 曹斯 赵杨 林旭娜

【采写】南方+记者 林旭娜 见习记者 辛腾旋

【视频】李哲琳

【海报】莫迪

【参与执行】陈梅玉 周煦钊 谢苗枫 邱洪添 童慧 实习生 杨悦

编辑 王露纯 陈梅玉
校对 杨远云 黄买冰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