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大湾区承接转移产业,湘粤“南北大门”原来都这么拼 | 双城·县策⑥
古称“楚粤之孔道”,今为省际边界“窗口”,位于岭南山麓的乐昌和宜章,有很多的“巧合”。
一个是“广东北大门”,一个是“湖南南大门”,两地地缘相近、人缘相亲,同为资源枯竭型城市,也一样面临着突围之惑。
于是,紧抓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机遇,承接产业梯度转移,走好绿色发展之路,成为两地共同的发展方向。只不过,“从发展成效看,乐昌还得再快些。”乐昌有干部感言。
从GDP数据来看,十年前,宜章地区生产总值超130亿元,乐昌为84亿元;十年后,乐昌地区生产总值增至约138亿元,宜章为262亿元,几乎是乐昌的两倍。
两县的差距,为何越来越大?乐昌如何才能迎头赶上?我们走读两地,试图寻找边缘县城逆袭的密码。
地处湾区中点
“过道效应”待解
一直以来,宜章人都有这样的一个共识——坐火车,去郴州坐不是首选,隔壁的乐昌坪石更方便。
2022年,一个“偌大的宜章县居然没有火车站”的帖子,出现在政府网站的县长信箱。对此,宜章县发改局的回应是,“我们一直没有放弃努力,多次向有关部门提出铁路设站的申请和建议。”
尽管交通短板明显,但宜章的定位很明确。
“企业的原料市场、目标市场都有一个中心点,就在我们这。”宜章县副县长、宜章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肖雪莲认为,这个点也是长株潭与珠三角、中部地区与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心点,“很多企业就是看中我们在‘中点’的优势。”
地理上更远的宜章,努力在心理上拉近与大湾区的距离。在这里,“湾区理念”“湾区服务”成为领导干部的口头禅,干部分批到大湾区挂职,随处可见“全方位对接大湾区”“湾区理念建园区”等宣传。
宜章城市图。
再看乐昌。同为省际毗邻县,乐昌和宜章的交通条件可谓大为不同。
乐昌坪石处在武江上游,曾建立湘粤边境商埠口岸,历来是人财物南来北往的集散地。如今,公路、铁路均从乐昌经过,还建有武广高铁乐昌东站、乐昌火车站、坪石火车站等。
与宜章一样,乐昌也是“中点”。这样看来,乐昌在区位上似乎更具优势。但“人才和货物从乐昌过,没能有效留住”,“过道效应”成了一大弊端。
不过,高铁仍是不少企业看中的因素。“逢周末,我们公司的高端技术人才在乐昌东站坐高铁来回广州。”艾尔康电子元器件(韶关)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说,公司选址时,特意考察交通因素,“没有好的交通配套,不方便人才往来。”
更进一步来说,如何把“客流”变为“客留”,把陆上交通优势转为发展动力,才是关键。
“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一直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乐昌用好莞韶帮扶等工作机制,做好招商引资工作,推动实体经济振兴,但融湾的氛围确实还不够。”乐昌市政府一位工作人员说,之前只做少说,态度没有摆出来,“以后要加强,吸引更多资源留在乐昌。”
乐昌夜景。
湾区产业“北漂”
承接“各出妙招”
进入宜章,“湘粤对接第一城,产业转移首选地”的标语映入眼帘。
正是对区位的清晰定位,十多年前,宜章和乐昌瞄准珠三角产业溢出,争做产业转移“首选地”。
这边,宜章把目光投向了光电产业,誓要打造“百亿光电谷”。
在宜章经济开发区产业承接园,恒维电子有限公司的无尘车间内,一批批液晶显示器从生产线走出,发往深圳。这里的企业大部分从深圳转移而来。
恒维电子落户宜章已有二十年。据副董事长张永福介绍,当初选择宜章的原因,除了土地成本低和用工成本低等优势,还有“招商引资和营商环境氛围好,有开放发展的势头”。
正因如此,企业逐渐聚少成多。恒维电子引进谱特光电,谱特光电引进山嘉光电;恒维电子还引进汉旗光电、晶耀玻璃等企业。恒维电子生产液晶显示器所需的偏光片由谱特光电供应,原材料玻璃由晶耀玻璃提供。
“我们以协会招商,强化补充产业链。”宜章光电协会会长、湖南谱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谢展四说,宜章通过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逐渐形成产业集群。
协会一成立,宜章光电显示产业迎来“黄金时期”。截至2022年,宜章光电显示企业已从1家增至28家,总产值达54.1亿元。
恒维电子生产车间。
那边,乐昌则发力建好平台,“一园三区”形成互补发展格局。毕竟,栽下“梧桐树”,才能引得“凤凰”来。
如今,“一园三区”形成互补发展格局——产业转移工业园城东片区、城南碳中和装备产业园及北部粤湘产业合作示范园,规划总面积3万亩。
不过,与宜章相比,乐昌在园区定位上较为模糊。乐昌市常务副市长张英宏坦言,过去一有项目就引进,缺乏明晰的思路,“如今园区在腾笼换鸟,淘汰一些产值不达标、不符合规划的企业,目标更精准。”
当前,乐昌明确以先进装备、先进材料、现代轻工、新能源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方向。2022年,乐昌新增规上企业16家,引进项目66个,投资总额达88.62亿元,超亿元项目20个。
产业集聚效应,在乐昌已初步显现。对于未来,乐昌产业园管委会副主任李杰希望,能有年产值十亿元级龙头企业加以带动。
这是位于乐昌产业转移工业园区内的广东高尔德集团有限公司。
敢于“壮士断腕”
资源城市这样转型
新兴产业逐步发展的背后,是乐昌和宜章的艰难转型。
依托丰富的煤炭资源,两地都曾有过短期的辉煌。彼时,宜章煤炭贡献的非税收入有3个多亿,一度占全县财政收入的30%。
但资源总有面临枯竭的一天,摆在湘粤“南北大门”面前的是:如何绿色转型?
宜章,首先选择了“壮士断腕”。
近5年来,宜章煤矿由15家关闭到1家,烟花爆竹企业由184家关闭整合到51家,小造纸厂由217家关闭到5家,28家小制革厂全部关闭。
下一步,便是“用资源换产业”,推动“黑色经济”向“绿色产业”转变。
坐拥世界第二、亚洲最大的露天整装萤石矿,宜章果断引进中化蓝天集团等企业,发展氟化工等高新产业,通过 “矿山一含氟化工基础原料—含氟高端精细化学品—含氟锂电等新材料产业群—光电/新能源端应用”的完整闭环,力求把所有产品“吃干榨尽”。
在高新产业的带动下,宜章园区入驻企业达到347个。2022年,园区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48亿元,亩均税收21.05万元。
宜章氟化学循环产业开发区一角。图源:郴州发布
作为粤北生态发展区,乐昌也一直在探索绿色发展之路。
一方面,瞄准绿色低碳产业发力,新建2个新能源项目,总共装机容量150兆瓦,总投资11.95亿元。
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光伏+石漠化治理”。张英宏认为,如果能引进光伏领域的垂直产业,就可形成治理石漠化、增加村集体收入、引进光伏产业链的“三赢”局面。
除了发展绿色产业,文旅融合也是两地转型探索的一个方面。
时下,乐昌九峰镇李果满枝。从春天的桃花、李花、油菜花竞相绽放,到夏季的瓜果飘香,乐昌通过举办桃花节、茶文化节等活动,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目前,该镇水果种植面积达6.5万亩,年均带动游客70万人次。
相邻的宜章长村乡,祖籍潮州的香港商人李道德已发展9个脐橙基地,面积达2万亩,年产脐橙超700万斤,有200多万斤销往香港。2022年,宜章脐橙在粤港澳大湾区的销售额约4.5亿元。
依托资源优势,瞄准湾区市场,攻坚绿色转型,已成为宜章和乐昌的共识。
跨越边界带来发展无界,乐昌和宜章的“梦幻联动”,值得更多的期待。
本期“双城·县策”,你为哪座城加油? “广东北大门”乐昌 “湖南南大门”宜章 提交
更多阅读
往期回顾
几分注定几分打拼?广东潮南与福建晋江这样闯与创 | 双城·县策①
岂止荔枝与蔬菜!广东高州与山东寿光振兴县域够硬核丨双城·县策②
老区不老、苏区不“输”!广东蕉岭与福建上杭正突围与追赶丨双城·县策③
小商品如何卖大市场?“北义乌,南揭阳”有秘诀 | 双城·县策④
挺进深蓝,建设海洋牧场!广东阳西与福建连江这样向海而兴 | 双城·县策⑤
总策划:黄灿 谭仕龙 金强
策划:曹斯 孙朝阳 罗彦军
统筹:陈戈 胡念飞 王海军 杨彩珊
执行:汤凯锋 王会赟 丁建庭 纪蓓 李细华 张西陆 毕式明 曹嫒嫒
采写:徐勉 叶志强 谷立辉 汤凯锋 蒋才虎
编辑:辜继漫 魏伯航 实习生黄琪琪
摄影:张令 通讯员 熊亮
剪辑:陈锴进
海报:张昶 丁薇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