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长聘特聘教授、同济大学生态文明与循环经济研究所所长杜欢政:把握融入湾区的绿色转型风口

南方+

同济大学长聘特聘教授、同济大学生态文明与循环经济研究所所长杜欢政指出,传统能源行业通过减排减碳、科技创新等路径进行转型,加快绿色低碳转型的步伐。过去,经济发展依靠资源、人口红利和能源消耗,现在的新发展目标是绿色低碳循环。这涵盖了许多方面,如推动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和先进材料等重点产业。在这个方向上,广东乐昌和湖南宜章都在积极探索,将绿色低碳循环作为发展目标。

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是否意味着抛弃传统工业?杜欢政指出,相比简单地关停传统工业,让传统工业转型升级是对“双碳”最大的贡献。当下的能源结构包括风能、太阳能,发展这些项目后也要注意解决新问题,要一点一点去琢磨,一项技术一项技术去解决,通过绿色产品、绿色技术认证,给予绿色金融支持,把新项目一个一个做起来,老问题自然就会一件件地解决。

传统工业发展地区如何绿色转型?杜欢政认为,要实现能源的低碳化,需要强化相关认识,主动融入大湾区,将湾区的绿色新发展理念学到手,是融入湾区发展的关键一步。他指出,转型虽难,但不能只是一味跟风,要立足自身特色、挖掘地区吸引力,强化区域竞争力,还需要营商环境和交通资源等方面的支持。乐昌和宜章都与粤港澳大湾区有“近水楼台”的关系,加强融入湾区的紧迫感,抢占发展优势和机遇,将有力推动当地绿色发展。

在杜欢政看来,绿色转型还关乎城市行动路径的转变。如乐昌地处生态保护区,承担着生态保护重任,如果按照惯性发展,以原材料为延伸的产业受到制约,如何围绕绿色、高技术的产业做项目,是转型的关键。新项目的接受比较慢,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文化、历史和产业特色,设计出更具有吸引力和可持续的发展方案。

更多报道

融入大湾区承接转移产业,湘粤“南北大门”原来都这么拼 | 双城·县策⑥

南方观察 | 共迎湾区之客,共谱发展乐章

专家论鉴 | 胡刚:绿色发展要因地制宜


总策划:黄灿 谭仕龙 金强

策划:曹斯 孙朝阳 罗彦军

统筹:陈戈 胡念飞 王海军 杨彩珊

执行:汤凯锋 王会赟 丁建庭 纪蓓 李细华 张西陆 毕式明 曹嫒嫒

采写:徐勉 叶志强 谷立辉 汤凯锋 蒋才虎

编辑:辜继漫 魏伯航 实习生黄琪琪

摄影:张令

剪辑:陈锴进

海报:张昶 丁薇薇

编辑 辜继漫
校对 胡柔群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