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为政府”精准发力,广东如何构建制造业一流“大环境”丨制造业九章

南方日报

制造业九章·第七章·政府

南方日报2023年1月2日A03版。

南方日报2023年1月2日A03版。

2022年12月21日,2022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上,“老外”柏昊天多了一个新身份:广东省全球招商顾问。

“我们深刻体会到广东一流的营商环境,也坚定了在广东扩大投资的信心。”身为全球工业气体巨头、液化空气(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柏昊天期待,未来能带动更多优质项目和资源,在粤港澳大湾区能源转型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包括柏昊天在内,38位广东全球招商顾问将继续以实际的投资行动,为广东代言、为粤港澳大湾区代言,吸引全球更多高端项目落户。

2022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外场。南方日报记者 梁钜聪 摄

栽得梧桐树,引来凤凰栖。过去,广东政府凭借着改革开放先手棋杀出一条“血路”,以制度创新引进内外资发展“三来一补”,在全球制造业格局中抢占一席之地。

引进来的“凤凰”,又不断汇聚全球产业高端要素,倒逼“梧桐”茁壮成长。如今,从制造业“起家”到制造业“当家”,“有为政府”如何更加有为?

往昔已展千重锦,明朝更进百尺竿。从引进来、育成才,到强基础、优环境,广东更需持续巩固制造业在全省经济中的支柱地位,构建国际一流的制造业发展环境高地,让“看得见的手”作用更加精准,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引进来更要育成才”

1978年的广东,改革开放春雷响动,珠三角的村长们纷纷“洗脚上田”,千方百计留住国内外客商考察的脚步。纺织服装、皮具箱包、电子器件……冒着烟火气的工厂车间越来越多,印有“广东制造”标签的商品开始流通世界。

大项目是拉动经济增长的“火车头”,是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加速器”。改革开放初期,广东灵活运用政策,将“海外捐赠”变为“外资引进”,全国首批“三来一补”加工贸易项目随之落户。

制造业起家的广东,以体制机制创新的优势向全球“招商”,始终不拘一格、不遗余力。

40多年过去,广东发力产业链招商、总部招商,面向全球引进大项目,不断迈向全球制造业投资高地。中国(广东)—美国投资合作交流会、跨国公司投资广东“十四五”座谈会、跨国公司投资年会、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一只“看得见的手”正科学落子、串珠成链,描绘广东“制造业当家”的宏观图谱。

东莞高规格举办2022全球招商大会。

2022年12月的广东,一个个大项目动起来了,各式机器挥舞着“手臂”,运输车穿梭不绝,一派热火朝天。

12月12日,世界500强、全球汽车零部件龙头企业采埃孚集再度落子,将在广州花都建设采埃孚汽车电子百亿级全国标杆工厂。紧随其后,增芯12英寸先进智能传感器及特色工艺晶圆制造量产线项目启动,这里将建设一条12英寸MEMS制造生产线。仅今年四季度,广州就有171个大项目开工,总投资3850亿元。

3天后,全球特种化学品巨头科莱恩加码投资惠州大亚湾,多个新扩建项目动工。这些项目将提升科莱恩在制药、个人和家居护理、工业应用及新能源车、电子电气行业等领域的产能。与科莱恩同在大亚湾,总投资约100亿美元的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项目已进入生产设备安装阶段。在来自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知名化工企业的加持下,大亚湾正在崛起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高地。

广东背靠粤港澳大湾区,固然有着深化开放与超大市场优势,但面对来自国内国外的激烈竞争,在吸引全球高端资源要素、完善重大项目落地建设服务机制、优化重大项目布局与储备方面,与世界发达国家和先进地区仍有差距。

制造业从“起家”到“当家”,政府不仅要“引进来”,更要“育成才”。如何立足本地资源禀赋,谋划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带动性的龙头项目和产业链补链、延链项目,促进项目尽快动工、尽快投产、尽快达产,形成更加稳固的良性循环?

对此,柏昊天有着长久的思考。在他看来,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机遇,广东制造业要实现更高质量发展,还面临着进一步推动产业布局重构和改善产业发展失衡的问题,需要从项目引进和布局上进行高屋建瓴的谋划,“应更多考虑如何加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以及高科技和传统产业良性互动。”

瑞士AMAC宇航集团董事、亚太区总裁教伟则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地区都是中国最优秀营商环境的代表,当前两地区都在进行产业转型升级,争先发展高精尖产业。由于前期定位和发展的侧重点不同,两地区在外商吸引力方面有所差异。“我们希望在广东能看到对产业布局的前瞻性规划和政府指引,以及对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先进制造业落户落地能给予更多的利好扶持政策。”教伟建议。

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提出,抓制造业最终要落到具体项目尤其是大项目上。号角已吹响,各地正在加紧行动。

广州将在五个方面重点发力,坚持制造业当家,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林克庆表示,在项目谋划上下功夫,滚动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引进一批百亿级、十亿级的大项目好项目。在项目引进上下功夫,构建大招商格局,特别要发挥市场力量,借助专业机构进行精准招商。在项目落地上下功夫,成立工作专班服务重大项目,协调解决要素保障问题,推动尽快落地开工、投产达产。

粤东西北也正“快马加鞭”。湛江市委书记刘红兵表示,突出抓好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加快宝钢湛江钢铁、中科炼化、巴斯夫、廉江清洁能源等重大项目建设,切实发挥龙头项目的牵引作用,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发展,着力壮大绿色钢铁、绿色石化、高端造纸、绿色能源、新能源汽车五大先进制造业集群。

让市场主体“少跑腿”

东南西北中,发财到广东。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起,“处处是黄金”的广东吸引无数人才南下。除了遍地商机,吸引人才和企业的还有优越的营商环境。

企业开办程序仅需一项,办理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内,实现“一表申请、一天办结”……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坚持市场化改革,推动政府服务“多跑路”,市场主体“少跑腿”,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根据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22年万家民企评营商环境报告显示:广东省、深圳市连续三年被全国民营企业评为营商环境最佳口碑省份和最佳口碑城市;广州市被评为最佳口碑城市第三名。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促进各类市场主体的快速健康发展,有力支撑了我省经济总量迈上12万亿元大关。广东省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广东地区生产总值为124369.67亿元,同比增长8.0%,两年平均增长5.1%,成为全国首个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2万亿元大关的省份。

在中新广州知识城,来恩生物正在建设创新药物研发及生产基地项目,GMP车间预计2023年下半年投入使用,落成后将成为集mRNA编码TCR-T细胞治疗研发、生产、临床于一体的综合基地。

“广州优化了政务服务,简化办事程序,提高了行政效率。如变更营业执照信息,只需一个窗口、一个步骤、一个工作日即可办理成功。”来恩生物首席执行官彭晓明博士表示,广州产业信息同步率较高,生物医药企业的相关资质申报、上下游便利通关“白名单”等事项都会有专人、专项、专群进行通知、答疑,保证企业通知到位。

更吸引来恩生物的是广东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在这里‘足不出户’就能找到上下游合作企业。通过政府有针对性的进行招商,入驻企业强化业务互补,在产业链条形成一定集中度,形成产业集群效应,有利于降低生产和交易成本、形成规模效益,提高整体竞争力。”

营商环境的背后是资源要素的配置协同。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营商环境越来越成为一场全球竞争,哪里营商环境好,企业就往哪里去。在我国制造业发展进程中,生产要素配置并未充完全依靠市场,而是赋予了各级政府较大的管理权限,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营商环境不够市场化。

与上海公共资源“一网交易”改革、浙江“亩均论英雄”模式等相比,目前广东以项目为牵引的要素配置方式还较为粗放,对于项目引进、要素资源投入力度、落后产能退出等缺乏制度化标准化的数据评估体系支撑,要为制造业“撑出一片天”,政府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努力。

广州海缝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总经理郭晓欣深耕生产一线多年,对制造业升级有着自己的一套见解。“广东制造业要从‘制造’走向‘智造’,政府有关部门应更聚焦企业的难点、痛点、堵点,针对性帮助和指导制造业企业智能升级,让制造业企业在改造升级之路上少走一些弯路,减少一些企业在升级中的阵痛,避免一些企业在升级中的不必要浪费。”

广东省政府参事、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珺则建议,要加快推进营商环境一体化进程。“无论是珠三角还是粤东粤西粤北,企业注册、注销规则、要素进入与退出流程和产权定价与交易程序等都应该是一样的,让企业在省内不同的城市感受到相同的办事规则,更便利企业以及生产要素的跨地区流动。”

“清朗的政治生态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汕头市委书记温湛滨表示,坚持一手抓产业发展,一手抓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对标对表,坚持自我革命。近期,汕头正在筹备召开全市营商环境大会,以更高标准、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持续注入金融“活水”

无论是昔日身穿工作服的流水线工人缔造的“广东制造”传奇,还是如今整齐划一的机械臂和智能化生产线,广东制造业的背后始终有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支持。

近年来,《关于金融支持制造强国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推动金融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等相继出台,引导金融机构支持制造强国战略,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落到实处。

在各项政策推动下,广东制造业获得的金融供给总量创历史新高。截至2022年11月末,广东银保监局辖内制造业贷款余额2.19万亿元,同比增长30.16%,增速为各项贷款增速的2.44倍。1—11月新增贷款4854亿元,创10年新高。

位于江门市江海区荣信电路板有限公司(下称“荣信公司”)就是政策受益者之一。

不久前,荣信公司急需一笔资金引进检测、包装自动化设备,进一步提升自动化生产水平,必须向银行贷款。正当此时,相关政府部门为荣信公司送来了“政策东风”。一天,公司财务经理毛庆芳收到江门市江海区经促局通知,企业可以获得优惠利率的贷款资金用于设备更新改造。

很快,一笔银行授信就落地为企业“解渴”。2022年11月,荣信公司获得建行运用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政策授信2000万元,这让采购自动化技术设备的资金有了着落。“这次贷款利率很低,加上财政贴息,几乎相当于一笔‘无息贷款’。政府的金融暖企政策越来越多,给制造业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毛庆芳感慨道。

当前,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广东制造业必须向高端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政府部门进一步引导金融资源向制造业倾斜成为题中应有之义。广东银保监局副局长陈晓勇表示:“我们将加强与地方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财政、税务等部门工作联动,积极配合地方政府完善促进制造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业内专家认为,长期以来,制造业企业主要依赖信贷等间接融资渠道获取资金,这已经无法适配制造业“突围”需求。因此,政府部门应充分利用资本市场支持符合条件的优质企业上市融资和发行债券;组织领航企业开展产业链供应链梳理,鼓励通过兼并重组、资本运作、战略合作等方式整合产业资源。

以政府引导基金为例,放眼全国,部分省市设立超千亿级规模政府投资引导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当地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优质资本、项目、技术和人才集聚。例如,北京、上海、安徽等地政府投资引导基金规模均达千亿级,引导形成“企业家出题把脉、科研院校攻关、市场化融资”的生态环境。

“相比之下,广东的省级政府投资引导基金规模较小,与广东的产业集群规模不匹配,难以支撑培育‘双十’产业集群战略目标。”广东粤财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林绮建议,做大省级政府投资引导基金规模,进一步放大带动效应,通过增大直接融资比重,构建适应我省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制造业投融资体系。

业内人士还表示,政府应进一步引导PE、VC等市场化股权投资机构“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中科科创首席执行官谢勇就认为,广东应引入更多源头活水,解决本土创投机构难以募集到长线资金的问题,为制造业小微企业营造更有利的投融资环境。

让新基建担当重任

“从这里到珠三角要多久?附近有机场吗?货物能不能走海运?”多年前,地处粤北的韶关时常面对这样的疑虑。前来考察投资的企业家,最关心“路”。

要致富,先修“路”。传统基础设施建设曾是广东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通过不断建设完善的“海陆空之路”,一批又一批“广东制造”方能加速走向全国、销往全球。

2022年12月13日,在韶关数据中心集群已签约数据中心企业座谈会上,除了项目建设进度,来自全国各地的投资者们还关注着共同的商机:这张算力网络辐射市场有多大?这条数据之“路”怎么建?

新基建,新动能。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下,交通、能源、通信等多个领域传统基础设施正发生根本改变,新基建日益成为促进制造业升级的新动力,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产业新生态,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和经济体系服务。

广东正全力加快发展信息、融合、创新等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强化制造业发展关键要素供给。“让新基建担当重任,将有效支撑产业的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提升。”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认为。

然而,支撑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尤其需要资源要素配置协同推进。对于经济体量巨大、制造业转型发展走入攻坚区的广东而言,部分资源要素仍然紧缺,用地“价高量少”与低效利用并存、用电成本偏高等问题仍然存在,这些缺口也对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建设造成一定制约。

比如用地方面,珠三角的工业用地已从“增量时代”转入“存量时代”,粤东粤西粤北园区用地低效闲置问题突出,多个地市反映工业用地紧缺、有好项目却没地用。用电方面,广东2021年工业电价比上年提高14%。有企业反映“平均电价成本高于国内其他生产基地”。

未来广东要实现制造业当家,深度参与国际产业竞争合作,更需要匹配制造业发展特点,突出优势、补上短板,进一步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加快发展新基建,充分挖掘新基建对制造业重点领域的赋能作用。

“要狠抓工业用地整备,以最快速度满足企业用地需求。守牢工业用地红线,把宝贵土地空间留给制造业和实体经济。”珠海市委书记吕玉印表示,将加快盘活各类工业用地,力争5年内统筹新增和盘活工业用地50平方公里以上。全面优化用地审批流程,推行“拿地即开工”“标准地”出让模式,帮助企业赢在开工起跑线、抢得市场先机。

“未来的算力网络就像今天的电网、通信网和高铁一样,一定会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基础设施。”华为轮值董事长胡厚崑在在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指出,未来的关键在于建好、用好人工智能的算力设施,规划好应用创新的方向,真正让人工智能为各行各业的数字化升级创造价值。

“广东新基建的突破口在搭建数字技术应用平台。”王珺建议,政府推动数字赋能是“强链”建设的重要内容,广东应出台有效激励政策,进一步发挥国企链主企业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中的主导作用,建好用好相关平台,增强产业链协同联动效应。

【行思录】

打造世界一流制造业营商环境

“V-Tax就像一个虚拟的办税服务窗口,通过电脑或手机提交申报后,很快就通过审核,一边‘视频聊天’一边办理业务,为我们解决了多头沟通来回跑的难题。”近日,汕头市濠江区港通设计咨询中心办税员林先生在使用V-Tax远程可视办税系统成功办理实名办税信息采集业务后表示。

除了V-Tax远程可视办税系统,近年来,广东税收年年有新:纳税人缴费人从“进两家门”到“一窗通办”“一网通办”,申报办税从手写录入到网上申报、自动算税……办税便利程度,正是广东改善营商环境的一个缩影。营商环境就像空气,空气清新才能吸引更多投资。抓好大环境建设,打造起支撑“制造业当家”的一流营商环境,让企业安心搞经营、聚力谋发展。

当下,在制造业当家的路线图下,一大批制造业大项目正在广东落地生花,不少外资制造类项目选择落地广东。今年以来,包括埃克森美孚、巴斯夫、通用等众多国际巨头不断在广东加码布局,一批批高端外资制造类项目入粤,助力广东高质量发展。

优化营商环境,要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加快破除妨碍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商品服务流通的体制机制障碍,创新资源配置方式和管理机制,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增强广东在全球范围内集聚和配置各类资源要素能力。畅通市场主体准入和退出机制,破除市场准入壁垒、准入不准营、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探索适应新业态、新模式需要的准入、准营标准。

优化营商环境,要营造更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以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为导向,系统性重塑政务服务流程和方式,强化服务全流程监管。

要坚持问题导向,一方面聚焦企业发展难点堵点问题,解决制约市场活力、社会创新力的深层次问题,让市场主体活力充分迸发;另一方面瞄准市场主体需求,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放出活力、管出公平、服出效率,以政府有为带动市场有效、企业有利、百姓受益。

同时加强国际通行规则衔接,营造更加自由便利的国际化营商环境。

广东要实现制造业当家,就要为制造业营造“好环境”,从而凝聚成为广东抓大环境践行制造业当家的动能,全面推动工作力量向制造业加强、政策措施向制造业倾斜、资源要素向制造业集聚,让制造业当家当得名副其实、底气十足。

【总策划】郑广宁

【总统筹】王更辉 王义军 郎国华

【执行】王溪勇 林焕辉 袁佩如

【主笔】陈晓 宾红霞 唐柳雯 刘倩

【调研团队】彭琳 昌道励 苏力 吴少敏 丁建庭 王彪 肖文舸 叶洁纯 吴欣宁 陈晓 王良珏 陈颖 刘倩 唐柳雯 宾红霞 李赫 黄叙浩 张子俊 曾美玲 许宁宁 唐亚冰 卞德龙 马立敏


往期调研:

从起家到当家,广东制造业到底处于全球什么方位? | 制造业九章

产业集群如何架起广东制造业的“四梁八柱”?|制造业九章

“顶天立地”的企业生态,如何炼就广东制造业的真金本色?|制造业九章

强化创新驱动,广东制造业如何挺起科技“脊梁”?|制造业九章

广东制造业区域协作,如何“并线”竞跑?|制造业九章

补链、延链、固链、强链,广东制造业如何增强韧性?|制造业九章

编辑 童慧 甘韵矶
校对 牟元凯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