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天立地”的企业生态,如何炼就广东制造业的真金本色?|制造业九章

南方+ 记者

制造业九章·第三章 企业

番禺汽车城生产车间。 资料图片

番禺汽车城生产车间。 资料图片

广州番禺汽车城,这里的工厂间没有“围墙”。

坐落于此的广汽埃安,不久前首次上榜全球独角兽榜。同一个园区内,云集了中航光电、爱信变速器、立德科电驱等大批中小型汽配企业。他们跟随这家今年前11月累计销量同比增长128%的龙头企业,在抢订单的路上“飞驰”的同时,凝聚成了番禺千亿汽车产业集聚区。

广东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提出,坚持制造业当家,要抓大企业。企业强,广东制造才能强。目前,广东各类市场主体数量已经超过1600万户,全省市场主体数、企业数、外商投资企业数连续多年稳居全国第一。这是广东经济总量连续33年位居全国第一的微观基础,也是广东成为制造业大省、世界重要制造业基地的根基所在。

企业小生态,制造大生态。当下超常规的不确定性,对不同能级的企业都是一场时代大考。大浪淘沙的时刻,唯有梯队式推动制造业企业“进化”,形成大型企业顶天立地、中型企业承天启地、小型企业铺天盖地的良好生态,才能炼就广东制造业的真金本色。

顶天立地的生态

“23.04万辆!”11月,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的单月销量再创新高。

正如飞驰中的“广东造”新能源汽车,比亚迪今年也成为新晋的世界500强企业。目前,广东拥有世界500强企业17家,数量仅次于北京。

比亚迪第100万辆新能源车下线。

比亚迪第100万辆新能源车下线。

以世界500强企业为代表,大型企业成为推动广东制造业“穿越周期”的中坚力量:在电子信息行业,面对艰难险阻,华为从去年至今净利仍然保持增长;在汽车行业,广汽丰田今年上半年的销量再创历史新高,稳居合资车企头部阵营,同期同比增速在主流合资车企中位列第一;在家电行业,美的越战越强,在最新世界500强的榜单上,又前进了43位……

逆流而上的大型企业乘风破浪,“龙头”名副其实。2022年广东制造业百强榜单显示,上榜企业总营收首次突破6万亿,资产总额高达7.62万亿元。仅营收一项,百强企业就占到2021年广东地区生产总值近半。

广汽生产车间。 受访者供图

广汽生产车间。 受访者供图

数量庞大的中小企业,正紧随在广东制造业大型企业背后。2021年,广东省中小企业总数达630万,占全国比重约13%。这其中,有很大比例的中小型制造业企业,作为大型企业的配套供应商或服务商参与生产之中,成为制造业的关键一环。

不同能级制造业企业之间并非割裂。经济学家马歇尔曾总结,企业的集聚带来了三大外部规模经济的效应——技术与信息的外溢、劳动力积蓄与供给以及中间产品的共享。龙头企业以产业链、供应链为纽带,带动和牵引中小企业协同,构建起顶天立地的企业生态。

北滘家电产业正是这样的企业生态下,一处生机盎然的景观。

佛山北滘, 以美的为牵引,形成智能家电产业集群。 资料图片

佛山北滘, 以美的为牵引,形成智能家电产业集群。 资料图片

105国道北滘段,是顺德传统工业的“黄金走廊”。三洪奇立交桥下,坐落着美的工业城。以其为原点、半径5公里范围内,一间间工厂星罗棋布。一到下班时间,穿着各色厂服的工人从车间鱼贯而出。他们并不是美的的工人,却是美的生态系统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

一桥之隔的广东敏卓机电股份有限公司,在此生产的微电机有四分之一将直接送往美的。不远处广东丰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内,一粒粒微型电容器从生产线掉落,将被大量应用于美的家电产品当中。

以美的为链主,在北滘当地,与美的存在供需关系的企业有800多家。在这样的微型企业生态中,龙头企业扮演着增长极的作用,他们是中小企业家口中“苛刻”的客户,通过供应链管理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倒逼中小企业提升产品品质。

“严师出高徒,我们享受这个过程。”盈特金属制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区学斌说。他的公司也是美的庞大供应链上的一颗“螺丝钉”。在他看来,企业和美的像是“鱼和水”的关系,严格的要求和严谨的管理推动企业获得更好成长。

中小企业则在不断实现自我能力进阶的过程中,成为支撑更多龙头企业发展的创新元素和产业基础。

这几年,在美的的牵引下,通过不断丰富公司产品线,敏卓机电的产值保持每年翻一倍的增长速度,多个电机种类产能位居全国前三。除了给美的供货,敏卓机电还拿下同样堪称严苛的三星集团订单,并与全球一线品牌基本建立起了合作,成为众多家电企业的创新“助攻”。

“广东经济的一大特点是大、中、小企业的发展布局比较协调、匀衡,构筑起了良好的产业生态。”中制智库理事长新望认为,广东制造业发展要处理好“大”和“小”的辩证关系,龙头企业要努力嵌入全球的产业链、创新链中,带动上下游企业,励志跻身世界级的产业集群。同时,要支持、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成为各自领域的全球单项冠军、隐形冠军,最终补强广东制造的大产业。

关键要靠“独门绝技”

“这款是我们最受欢迎的VR战车,有80多款虚拟现实内容游戏”“这是飞行系列,佩戴VR头盔即可自主操控飞机”……广州卓远虚拟现实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卓远科技”)的外贸专员对着屏幕另一端的海外客户用流利的英文进行直播。她身后的展厅充满科技感,一台台VR设备微微透着蓝光。前来体验的客户沉浸其中,时不时发出欢呼或尖叫。

卓远科技航空航天体验馆,参观者正在体验VR设备。 张冠军 摄

卓远科技航空航天体验馆,参观者正在体验VR设备。 张冠军 摄

卓远科技成立于2011年,业务覆盖虚拟现实的内容、生产、销售、运营和服务全产业链。作为国家级第三批“专精特新”企业,公司已获得授权的知识产权证书达283项。

卓远科技的生产车间。 受访者供图

卓远科技的生产车间。 受访者供图

“我们产品主要的应用场景是商场娱乐、旅游景区以教育研学。今年以来,受到全国疫情多点散发、防疫管控的影响,国内VR消费市场压力较大。”卓远科技总经理阳序运介绍。

困难之下,等不是办法。当前国内市场不景气,阳序运将目光重新投向了之前停滞的海外市场,并不断优化运费方案。“由于我们在这个领域的技术和生产优势,海外客户纷纷咨询下单。”外贸总监梁幸媚介绍,目前,出口订单快速反弹。

“只挖一米宽,掘一千米深。”企业的厚度,关键要靠“独门绝技”。

拥有各自“独门绝技”的“专精特新”企业虽普遍规模不大,但都将“创新”视为企业经营和市场竞争的灵魂,在某些细分领域具备较强的话语权,是产业链供应链的关键节点。

目前,广东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共876家居全国第二,而浙江则以1073家成为全国首个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超千家的省份,两者尚存差距。

一场“专精特新”的扩围接力在广东拉开:“十四五”期间,广东全省将推动培育十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一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一千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同时,广东鼓励大型企业将优质中小企业纳入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开放产业集群图谱,开展“大手拉小手”活动。

以技术改造为助推器,“小升规”也成为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赛道。

临近春节,位于汕头市濠江区的汕头东风智能包装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风智能包装”)的生产车间里传出隆隆机声,公司上下投入到忙碌的生产中。该公司副总经理孙建深介绍,2021年,东风智能包装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并正式“升规”,获得资金奖励和政策扶持。2018年,成立之初的年产值仅800万元。去年“上规”后,该企业年产值达到近6000万元,三年间增长7倍多,还提供了近200个就业岗位。

数据显示,截止到2021年,广东已经推动了4.6万家小微工业企业上规模。今年,广东预计推动全省多达1万家小微工业企业转型升级为规模以上企业。

“广东中小企业数量庞大,‘专精特新’企业作为中小企业的领头羊,要积极上规模、搞创新,在产业链、供应链中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广东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万陆表示。

升级出海维度

百舸争流,还得靠龙头浪遏飞舟。

拳击中有一种战术,通过近身贴靠实现“破坏距离”,让对手不好出拳。在经济中也一样,彼此间联系越紧密,对方越不好出手。

同理,广东制造业要迈向世界级制造,要坚持头部升级——通过加大全球化,在跻身世界级的竞技台中,牵引整个企业群落向价值链高端跃升。“中国企业在专注擅长之处的同时,还要进行全球化。”管理学家赫尔曼·西蒙曾提醒,许多中国的企业家觉得中国的市场很大,但中国整体市场只占到全球市场不到20%。若这些企业只注意中国市场,那就意味着放弃剩下80%的市场。

粤企赴阿联酋“粤贸全球”包机是近年来全国最大规模的包机出国参展团。 受访者供图

粤企赴阿联酋“粤贸全球”包机是近年来全国最大规模的包机出国参展团。 受访者供图

“内循环”痕迹过重,是国内龙头制造业企业普遍的问题。11月8日,2022年胡润百富榜发布。数据统计,在这1305位上榜企业家中,只有不到2%通过海外市场创造财富。全球化的重要性有增无减,“当商业世界正在重塑,我们怎么能够缺席?”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认为。

外贸进出口总值破8万亿,连续36年居全国第一的广东,正率先破局。

越来越多的广东制造业企业拿着世界地图作战。佛山顺德区乐普达电机有限公司董事长彭东琨记忆犹新,今年7月他奔赴东南亚拜访客户,一次就拿回1.5亿元订单。同样尝到过甜头的还有广东宏石激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常勇。他干脆开始学习一门外语,“这是为长期出差做准备。”

“有形之手”也在力撑。今年9月底,广东组织80多家企业赴德国参加法兰克福国际灯光照明展,此后又组织粤企赴马来西亚、新加坡参展。近日,载着140家广东企业共270名外贸代表的“粤贸全球”包机启航阿联酋迪拜,参加2022年第十三届中国(阿联酋)贸易博览会。这也是近年来全国最大规模的包机出国参展团。

美的越南生产工厂。 受访者供图

美的越南生产工厂。 受访者供图

从产品再到工厂,大批广东企业在持续走出去的过程中,不断升级出海的维度。

从肯尼亚西部最大城市基苏木市区出发,驱车一路东行,维多利亚湖时隐时现。大约半小时后,一片厂房出现在视野中,外墙上的“KEDA”(科达)字样清晰可见。

这已经是科达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科达制造”)携手合作伙伴在肯尼亚建设的第二座工厂。截至今年9月,科达已经在肯尼亚、加纳等五个非洲国家建设并运营6座陶瓷工厂。

“制造业的未来就在海外。”科达制造董事长边程说。在国内陶瓷行业已产能过剩的情况下,科达、广东唯美陶瓷等企业率先通过海外设厂的方式,加快拥抱全球陶瓷大市场。

科达非洲陶瓷工厂生产现场。 受访者供图

科达非洲陶瓷工厂生产现场。 受访者供图

从发展中国家走向发达国家,广东制造业企业在全球的大市场上努力“向上打”。

“我们的竞争对手不止在国内,要锁定国外的那些大的厂商,比亚迪的目标是打造世界一流的汽车企业。”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说。今年以来,比亚迪频繁进驻多个海外市场。7月,宣布进军日本市场。8月,宣布进入德国、瑞典市场。“广东造”的汽车正加速“驶入”全球汽车强国。

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

伶仃洋大桥建设现场。

伶仃洋大桥建设现场。

俯瞰伶仃洋,深中通道“卧海长龙”的雄姿已现雏形;中山大桥全线合龙、伶仃洋大桥钢箱梁顶推快速推进、沉管隧道即将迎来最终接头安装。难度如“风中穿针、海底绣花”的深中通道,是大国制造的新高峰。

在广东加快建设制造业一流企业的洪流中,国有企业是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

近年来,广东国有企业坚持把“大产业、大项目”作为推动企业大发展的重要抓手,重点投向轨道交通、高速公路、水利工程、绿色实话、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2020年以来,省属企业重点项目投资达3123.17亿元,预计“十四五”期间重大项目投资将达1.36万亿元。

重大项目牵引智能制造。深中通道管理中心岛隧工程管理部副部长杨福林见证了深中通道的多个创新突破。“我们从开工建设以来取得了许多开创性成果,从装备的建造、材料、工艺,再到管理,每个方面都有极为重大的突破,不少的科研成果已经领先世界,或处于世界前列。”

“建成更多专注制造业的国有企业,既是带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重要力量,也是摆脱技术封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清华大学中国现代国有企业研究院研究总监周丽莎认为。

目前,与广东发达的民营经济相比,国有企业的制造业比例不高,但是潜力巨大。据广东省国资委统计,省属企业中制造业营业收入占比约为20%,但利润总额占比超八成。

“坚持制造业当家,国有企业要带头敢干,特别是在当好产业链链长、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等方面要勇挑重担、敢打头阵。”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李锦认为,国有企业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打造有核心竞争力的市场主体,以适应制造业的快速变化。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大小企业梯队跃进,国有民营携手前行,在广东制造业这片大海中,更多企业将扬帆而上、迸发出新的澎湃活力。

【行思录】

锻造制造业韧性 呼唤生态思维

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企业都在找寻一种力量,叫做“韧性”。广东制造业贡献的经验是,要用生态思维来锻造制造业的韧性。

谈到广东制造业,有人想起的是华为、美的、比亚迪这样的巨无霸企业,有人会想到科达、林氏木业这样的隐形冠军,还有人会提到广深遍地富有创新力的小微企业。

对照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所提出的“草灌乔”生态,广东制造业就是一个“草灌乔”的生态样本。既有大批乔木型的龙头企业,又有成群结队灌木型的“专精特新”企业,更有生生不息的小草型企业。这些大中小企业共同构成了广东制造业的企业生态,在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中展现了发展的韧性。

在头部的制造业企业中,美的、联塑等传统制造业企业“老树焕新枝”,在不断加大海外布局中演绎着何为“江湖不老”。比亚迪等来自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有一股进击的力量,在新赛道上领路狂奔,在“寒冬”中逆流而上,挺起新经济脊梁,展现英雄本色。

“专精特新”企业则在积极谋求螺旋式成长。这批过去把一米宽市场打出万米深的冠军企业,凭着对创新的执着,用硬核技术穿越周期;凭着对机会的敏感,在开辟新赛道中穿越风雨。他们与灵活、反应迅速的小草企业一样,牢牢铸就了广东制造业稳固的底盘。

这是生态的力量,在危机面前表现出“稳”。

生态最重要的优势在于,个体难免有生死,但整体趋于稳定。我们看到,在世界500强的榜单上,有人前进,有人掉队。在一个个村级工业园里,有经营不善关门的厂房,也有逆势扩张、不断投入新生产线的企业。

生态的第二重力量,是在危机面前表现出“进”。

所有的生态都是解决了一组问题以后的答案。当挑战来临时,企业会持续进化,以锻造自身更强的韧性。我们看到,广东制造业从龙头企业到冠军企业一方面修炼“非常功夫”,在全球化的征途中乘风破浪,努力向世界一流挺进,另一方面修炼“寻常功夫”,在精益化的修炼中保持定力,求索长久繁荣之道。

应对变化最好的方式就是变化。在广东,企业的作为重塑着期待,让人们更加笃定且相信:在过去,顶天立地的企业是广东制造业起家的底气;在未来,顶天立地的企业一定是广东制造业当家的支撑。

【总策划】郑广宁

【总统筹】王更辉 王义军 郎国华

【执行】王溪勇 林焕辉 袁佩如

【主笔】叶洁纯 袁佩如 许宁宁

【调研团队】彭琳 昌道励 苏力 吴少敏 丁建庭 王彪 肖文舸 叶洁纯 吴欣宁 陈晓 王良珏 陈颖 刘倩 唐柳雯 宾红霞 李赫 黄叙浩 张子俊 曾美玲 许宁宁 唐亚冰

往期调研:

从起家到当家,广东制造业到底处于全球什么方位? | 制造业九章

产业集群如何架起广东制造业的“四梁八柱”?|制造业九章

编辑 魏楠 李江萍
校对 潘俊杰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