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闭幕。今年“两会”期间,全国各地代表委员齐聚北京,共商国是。其中,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相关话题和建议,引起不少关注。本期乡村金融划重点带您一同回顾:
白鹤祥:加大力度支持乡村振兴,不断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能力和水平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广东省分局局长白鹤祥表示,要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同时不断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质量与效果。他提出,要对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在货币政策工具运用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开展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考核评估,支持将评估结果作为货币政策工具运用等工作的重要参考依据;引导金融机构做好粮食安全、种业发展等重点领域的金融服务,依法合规加大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的中长期贷款投放;鼓励金融机构探索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求相匹配的首贷、信用贷、无还本续贷业务;支持金融机构依托“粤信融”等融资服务平台推进信息共享,促进银农对接;持续优化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加快构建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移动支付示范镇,推动实现乡镇移动支付应用全覆盖,提升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可得性。
孔发龙:设立乡村振兴银行,减少农村金融资源外流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党委书记、理事长孔发龙在全国两会期间建议,国家应在整合全国农合机构的基础上,组建中国乡村振兴银行,总行设在北京。各省级联社转设为乡村振兴银行省级分行,各市县农合机构转设为省级分行的市县支行,减少农村金融资源外流,更好地保障县域金融资源留在农村、服务农业、造福农民。

文爱华:建议推动乡村金融深度赋能 助力乡村振兴
全国人大代表、建行湖南省分行行长文爱华就推进乡村金融深度赋能提出五点建议:
一是进一步健全乡村金融服务体系,进一步优化乡村金融顶层设计,组织、市场、产品、监管等体系协同发力。
二是针对乡村信息不全、信用意识不强、数据缺乏、基础管理不规范等瓶颈,进一步优化乡村金融的生态环境,畅通乡村金融赋能的堵点。
三是推进乡村金融赋能乡村振兴,重点赋能乡村发展和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以赋能乡村治理为基础,将乡村金融考核纳入乡村治理体系。
四是推进乡村金融赋能农村重大改革。建议创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行机制,创新制定专属产品,重点推进村集体组织的村社分账,让村集体组织及成员更便利、更灵活的获得金融服务和金融资源。
五是为乡村金融提供更适配的政策与指引,对乡村金融创新提供更为宽松的环境,营造乡村金融赋能的政策环境。
徐建贤:开展农村青年创业小额信贷工作
徐建贤是全国人大代表、肇庆市怀集县连麦镇长岗村福田片党支部书记、种养专业户。他认为,农村青年创业成才,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但农村青年创业普遍面临启动资金不足、融资难、还贷能力差等难题。

为此,徐建贤建议,要开展农村青年创业小额信贷工作,推动农村青年小额创业贷款逐步制度化,让更多“新型农民企业家〞在农村涌现。政府应继续重视青年创业就业工作,制定出台一系列鼓励青年创业就业的优惠政策,搞好银政合作,努力营造良好的青年创业环境,深化持久开展青年就业创业主题活动,大胆探究青年创业新路子。
欧阳泽华:加大生猪价格保险中央财政奖补支持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生产国和消费国,但生猪价格保险目前仍存在推广落地难的问题。为此,全国政协常委 、四川省政协副主席、四川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局长欧阳泽华建议,完善保费补贴制度,按照中央补贴45%、省市县配套30%、养殖户自缴25%的比例,加大中央补贴支持力度,降低基层政府和养殖户的缴费比例,优化政府补贴资金结构,推广生猪价格保险。
此外,欧阳泽华还建议财政部对生猪价格保险建立单独的大灾风险准备金管理机制,大幅提高该险种的大灾准备金率至20%以上;建议中国农业再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针对生猪价格保险与各农业保险机构构建单独大灾再保险分摊机制,提高保险机构承保积极性,推动该险种可持续运行。
往期回顾
乡村金融划重点⑲ | 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单列“强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
乡村金融划重点⑰ | 联盟成员及各机构创新服务,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统筹】郑展能
【文字】梁煜
【设计】詹锡勇
【来源】南方农村报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