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后,在不断推动针对“三农”和小微的普惠金融服务方面,广东银行保险业不断构建县域多维度、多样性的金融服务体系,成为助推乡村振兴、服务乡村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农业农村部部署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
3月1日,农业农村部发布《农业农村部关于落实党中央国务院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部署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要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乡村振兴部门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扎实有序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按照保供固安全、振兴畅循环的工作定位,持续抓好保供、衔接、禁渔、建设、要害、改革重点任务,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意见》第八部分指出,要强化要素支撑保障,推动各项重点工作落实落地,强化金融支持。配合开展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考核评估,推动金融机构加大乡村振兴信贷投放,探索加大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中长期信贷支持。常态化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贷直通车,优化农担奖补机制,支持扩大农业农村抵质押物范围,引导更多发放首贷、信用贷。鼓励各地开发特色品种保险、气象指数保险等险种,完善农业保险精准承保精准理赔机制。推动设立乡村振兴基金。
邮储银行揭阳分行“新型服务+信贷下沉”提升服务水平
2021年以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揭阳市分行(以下简称“邮储揭阳分行”)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的号召,充分发挥邮储银行资源禀赋优势,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履行金融服务“三农”责任,取得硕果累累。
据悉,2021年,邮储银行揭阳市分行的小额极速贷信用模式贷款累计投放约5.3亿元,将近3387户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主、农户获益。在小额极速贷信用模式下,客户不用提交任何纸质申请材料,免线下合同签署环节,手机申请极速放款、方便快捷,有效解决个人客户融资难担保难问题。
为进一步服务市场,解决客户无贷款记录、无担保措施、融资急的问题,2021年11月,邮储银行揭阳市分行主动向上级行申报电商行业和农副产品加工销售行业为极速贷特色白名单行业,并获得第一批行业准入,12月已通过预授信14户新客户累计305万元的额度。
除此之外,该行还以“县域支行+网点支行+信贷下沉+综合金融服务”的网络结构形式,负责所辖区域的扫街、信息建档收集、金融业务咨询受理、金融知识宣传等工作,将小微业务与网点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扩大网点的服务半径,取得良好成效。
清远农商银行信贷产品助返乡学生顺利创业
28岁的曾泳龙是清远市乡农乡村民宿专业合作社的副社长,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最初在广州从事旅游业,后来回到家乡清远市清城区新桥村创业,目前运营了4家乡村民宿。
“农村现在有很多闲置房屋,很适合发展民宿,但是改建民宿和筹备民宿开业都需要一次性投入较多资金,我们村有的民宿改造做到一半就做不下去了。”曾泳龙说。改造一个民宿需要大量资金,但是对于刚毕业工作几年、没有太多积蓄的曾泳龙来说,资金短缺是一个大难题。直到曾泳龙遇到了农商银行的“金融村官”,情况发生了变化。
清远农商银行“金融村官”在走村访户时了解到了曾泳龙的情况,及时与他建立了联系,并向他推荐了清远农商银行的“美丽乡村贷”和“乡村风貌贷”等贷款产品,曾泳龙最终成功获得了农商银行发放的信贷资金。
据了解,在人民银行清远市中心支心支行的积极推动下,涉农金融机构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无论是农商银行的“金融村官”,还是当地农业银行的“专职驻镇金融助理”,抑或是当地邮储银行的“惠农专班”,都已成为推动服务下沉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广东农信首家“乡村振兴示范网点”正式挂牌运营
2月28日,在江门银保监分局的监管引领下,江门农商银行敬和支行作为江门银行业首批“乡村振兴示范网点”之一正式挂牌运营。据悉,江门农商银行敬和支行是广东农信系统首家“乡村振兴示范网点”,该行将充分利用乡村振兴馆、惠农直播区等特色服务专区,精准对接“三农”金融需求,进一步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深化银行机构服务能力和水平。

江门农商银行敬和支行着力丰富农产品线上、线下推广功能,落实电商助农政策,在网点内设置了农产品线下体验区和惠农直播区,为当地农企、农户提供优质农产品的展示平台。
“针对有购买意向的顾客,网点人员将引导顾客使用电子银行鲜特汇网上商城下单购物。”江门农商银行敬和支行相关负责人介绍,同时该行将面向农户、农企开展直播带货、网店运营等培训,帮助他们开设网店,让农户主动“触网”、农产品成功“出圈”。
江门农商银行结合地方片区产业特点,提供差异化、个性化的乡村普惠产品,如“葡萄贷”“桃花贷”“腊味贷”“柑树贷”“惠农贷”等金融产品。上述产品推出至今,该行已累计成功发放12亿元。同时,江门农商银行积极探索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新路子,结合“无感授信、有感服务”,推出“市民贷”“惠农贷”“邑农贷”“邑企贷”等金融特色产品,预授信总额达233亿元,精准助力乡村产业。
中国平安保险、金融、医疗健康“三下乡”首站落地韶关乳源
2月28日,中国平安保险、金融、医疗健康“三下乡”项目首站落地广东省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这是继2018年启动面向“村官、村医、村教”三个方向实施三村工程以来,中国平安助力乡村振兴的再升级和新举措。
作为广东金融支农联盟的理事单位成员,平安产险广东分公司通过深化“保险+振兴保”“保险+创新”模式,帮助乳源发展油茶、花生、瑶药、高山蔬菜等高价值特色产业,解决农业产业融资难题、提供特色农业风险保障、赋能农产品品牌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一体化经营支持,带动农户实现增收致富。平安产险已建立特色产业金融补贴资金池,为当地13家产业致富带头人提供3350万元低息贷款,年均带动超300名农户,每户年增收3万元。在当地政府支持下,平安产险计划为3000亩瑶药、1000亩油茶试点特色农险,提供1200万元风险保障,助推“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产业发展体系。
此次金融下乡,平安银行还为当地提供含三项优免服务的乡村振兴借记卡,为符合条件的客户提供相关服务。截至2022年2月底,该行已在多地开办乡村振兴卡超3万张。同时,平安银行还聚焦当地中药产业发展,与韶关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培育中药产业致富带头人,并为其提供贴息。目前,平安银行已在甘肃、内蒙古、四川、贵州等地累计培育茶油、燕麦、百合等产业乡村振兴人才8万余名。
往期回顾
乡村金融划重点⑲ | 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单列“强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
乡村金融划重点⑰ | 联盟成员及各机构创新服务,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统筹】郑展能
【文字】梁煜
【设计】詹锡勇
【来源】南方农村报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