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作为深中通道登陆中山的桥头堡、中山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主阵地,翠亨新区的规划建设备受关注。
城市发展,基建先行。11月9日,翠亨新区召开 “转作风”大讨论动员部署会,传达学习中山市委近期有关工作要求,会议要求全区党员干部要聚焦主责主业,以作风根本转变推进工作深入落实,扎实抓好城市建设管理和社会经济发展等重点工作。今年以来,翠亨新区东片区马鞍岛在道路交通、地下管廊、城市运营管理等城市基建领域持续发力,新区城市建设和管理全面提速换挡。为全面反映新区建设新面貌、新进展,南方+中山频道推出“新区开新局”栏目,敬请关注。
地上建设“风起云涌”,下地建设也“暗潮涌动”。翠亨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邓锦平表示,新区东片区马鞍岛的基建工作不仅体现在地上,地下空间也是“主战场”。翠亨新区坚持高起步规则、高标准建设,在规划之初就把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纳入其中,构筑城市未来给水、中水、电力、通讯和热力等管线集中敷设和管理的空间。
约41公里的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建成后,马鞍岛将成为一个“地上没有电线杆”的城市。截至今年9月,翠亨新区已累计完成管廊长度近20公里,预计2022年主干管廊实现联通。同时,在水利设施建设和水环境打造方面,翠亨新区聚力打造滨河水利整治景观工程,将马鞍岛的防洪(潮)建设标准提高到“百年一遇”,为城市长远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安全保障。
翠亨新区地下综合管廊。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立体推进,建一个“地上没有电线杆”的湾区新城
在翠亨新区的主要交通干道下,隐藏着一个相互连通的地下综合管廊空间。
“地下放供水管道,两边架子分别放光纤和供电电缆。”跟随中山翠亨新区工程项目建设事务中心翠微道项目负责人刘运兰的脚步,记者从新区起步区五桂路旁一个绿色“小屋子”进入到综合管廊地下空间。这个绿色“小屋子”是地下综合管廊的入口处。进入管廊内容,只见一条两旁布满的钢铁支架的走廊。刘运兰表示,未来,这些架子上都将放满各种线路管道。
对于中山乃至国内大多数城市而言,地下综合管廊都是一个新鲜事物。“它是一项利长远的‘百年工程’。”刘运兰表示,地下综合管廊可将各种市政管线集于一体,设置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现集约化敷设和管理的一种管线敷设方式。地下综合管廊最大的优点就是实现管线下地集中管理,避免因管线线路变更而导致路面重复开挖,减少 “拉链路”的出现。因其具有保护能力强,全寿命周期运行成本低,管线补充、扩容、更新方便等优点,地下综合管廊被城市规划专家视为城市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建成后,新区将成为一个“地上没有电线杆”的城市。
翠亨新区坚持高起步规则、高标准建设,在规划建设之初就把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纳入其中。马鞍岛规划建设的地下综合管廊有四舱、三舱、双舱、单舱及高压电缆沟五种形式。目前,在香山大道、未来大道等11条市政道路布置了综合管廊,建设长度达41公里,基本实现起步区全覆盖,主干管廊、次干管廊与支线管廊形成了“一环多线”的综合管廊系统。
为减少作业交叉,提高施工效率,加强了对项目完整性和连贯性的把控,管廊建设基本与新区起步区道路网络建设同步。截至今年9月底,翠亨新区已累计完成管廊长度近20公里,预计2022年主干管廊实现联通。
滨河水利工程。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对于中山乃至国内大多数城市而言,地下综合管廊都是一个新鲜事物。“它是一项利长远的‘百年工程’。”刘运兰表示,地下综合管廊可将各种市政管线集于一体,设置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现集约化敷设和管理的一种管线敷设方式。地下综合管廊最大的优点就是实现管线下地集中管理,避免因管线线路变更而导致路面重复开挖,减少 “拉链路”的出现。因其具有保护能力强,全寿命周期运行成本低,管线补充、扩容、更新方便等优点,地下综合廊道被城市规划专家视为城市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建成后,新区将成为一个“地上没有电线杆”的城市。
翠亨新区坚持高起步规则、高标准建设,在规划建设之初就把地下综合廊道建设纳入其中。马鞍岛规划建设的综合管廊有四舱、三舱、双舱、单舱及高压电缆沟五种形式。目前,在香山大道、未来大道等11条市政道路布置了综合管廊,建设长度达41公里,基本实现起步区全覆盖,主干管廊、次干管廊与支线管廊形成了“一环多线”的综合管廊系统。
滨河水利工程。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为减少作业交叉,提高施工效率,加强了对项目完整性和连贯性的把控,管廊建设基本与新区起步区道路网络建设同步。截至今年9月底,翠亨新区已累计完成管廊长度近20公里,预计2022年主干管廊实现联通。
提升品质,打造多节点环岛滨水景观
作为中山东部临海区域,滨海环境打造是新区基建系统的重要一环。在建设中的未来大道旁,茅龙水道在阳光下泛出粼粼波光,岸边草地绿树,小桥流水,一片滨水美景。两年前,这里还是杂草丛生、满是淤泥的老鱼塘,人迹罕至。这一切变化,得益于翠亨新区滨河整治景观工程的大力实施,这里将成为未来翠亨新区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翠亨新区滨河水利整治景观工程是一项综合性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海堤加固工程、河涌整治工程、水(船)闸及泵站工程、滨水景观工程等,建设范围基本覆盖的了新区起步区所有岸线。
滨河水利工程。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滨河水利工程是新区打根基之举。翠亨新区拥有约57公里的海岸线,海堤防洪管理任务较重。滨河水利项目负责人古学良表示,由于过去缺乏科学规划和管理,马鞍岛的海堤多采用“二十年一遇”的农业防洪标准。滨河水利工程实施后,马鞍岛的防洪(潮)建设标准将提升至“百年一遇”,这是目前国内的最高防洪标准,可为新区长远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安全保障。同时,工程将在新区起步区内打造“一轴一环五核多节点多廊”的环岛滨水景观,串联和建设翠湖公园、广东中山翠亨国家湿地公园、滨海亲子公园、城市客厅等公园景观,实现“变害为利”,串起一条亲水岸线,提升新区城市气质。
目前,滨河水利整治景观工程西海堤建设项目已完成堤身填筑,茅龙北水利枢纽等项目正在施工。按照计划,整体工程将于2022年底前完工投入使用。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雷海泉 见习记者 苏芷妍
【摄影】叶志文
【通讯员】狄小勇
相关阅读: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