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变!广东工业互联网深调研最新报告来了

南方产业智库
+ 订阅

【编者按】

刚过去的世界电信日上,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3月底,我国建成5G基站81.9万个,占全球70%以上,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5G SA网络。以5G、AI、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一方面逐步给千家万户带来数字化生活,另一方面,正前所未有地推动以制造业转型为代表的产业数字化浪潮到来。“在充满挑战的时代加速数字化转型”,即为今年世界电信日的主题。

具体到广东,省通信管理局数据显示,当前,广东工业互联网节点建设及应用全国领先,5G基站和用户规模、4K用户和产业规模、规模以上互联网企业业务收入、数字经济规模等均为全国第一。

着眼未来,广东产业数字化,尤其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如何继续保持领先地位?方向路径在哪?工业互联网正带来哪些显著变革?为探索这些问题的答案,在2020年“数字新动能”系列调研基础上,南方日报南方产业智库进一步启动工业互联网调研,专业记者兵分多路,深入研发制造一线,现场直击数据应用,于今日推出《智变——广东工业互联网2.0深调研特别报道》,敬请垂注。  

数字赋能 制造蝶变

1

五羊本田生产线,由赛意信息研发的智能传感器,每天24小时实时采集设备运行时的噪声、震动、温度、湿度等要素,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可实时优化生产运营效率。

智能制造带来的不只是生产线上的变化,还有商业模式的改变。在湛江廉江小家电集群,借助树根互联打造的“根云”平台,逐步实现整个区域集群做到全流程订单和生产透明化管控,产业链各环节高效协同,订单、设计都可在平台上共享,这就是工业领域的“共享经济”。

无论是在珠三角还是粤东西北地区,工业互联网正悄然深入制造业的每一个环节。工业互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是新工业革命的关键支撑和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石,广东作为经济大省,工业门类齐全,电子信息产业发达,互联网发展基础好,人才资源丰富,已成为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沃土。

近年来,我省抢占数字经济发展制高点,加速创新发展工业互联网,根据计划,到2025年实现5.5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实施数字化转型。企业竞相发力,平台崛起,龙头引领,中小企业广泛参与,风潮迭起,合力推动广东由“制造大省”加速迈进“智造强省”。

详尽内容点击查看:智变|数字赋能 制造蝶变

格局之变

1

 在联塑工业园排水配件车间的自动化包装线上,机器抓手“火眼金睛”,个头外形看起来全部一样的排水管件,有的却被“抓”出列。

5G专网下的先进应用,令外界看到了一个有条不紊、精准前行的智慧工厂,“为了实现真正的5G智慧工厂,该项目一共有7个公司共同推动,在厂商数据标准不一等多个环节,协调起来有巨大挑战”。

工业互联网是一场协同大作战。目前,互联网平台、制造业领军企业、科技公司三股力量沿着不同的路径,深入制造业工厂,在这场“抢”工厂的“战争”中,上述三种力量既有交锋,也有协作,发挥各自的优势向工厂端延伸,掀起了一场产业互联网的变革。

详尽内容点击查看:

三大力量角逐智造“蛋糕”

格创东智数据应用赋能数字转型

模式之变

5月28日《南方日报》刊载报道版面

5月28日《南方日报》刊载报道版面

一台发动机的气缸盖,由于复杂的箱形结构,使之成为全球铸铁领域最有代表性的产品:生产这样的零部件,需要先用金属模具做20—30个砂芯零件,然后找来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把它们精密组装成砂芯模型,浇注铁水成形后再进行清理处理和加工得到成品。

而在宁夏共享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的智能工厂里,借助3D砂芯打印机可以一次打印成形,生产出气缸盖成品仅需要一周左右时间,误差也从原来的1毫米降到了0.3毫米。

值得一提的是,借助与广东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树根互联共同打造的共享云平台,铸件商不必非要购买一台3D打印机,只需要线上下单,便会给就近的智能工厂3D打印机下单砂型。“互联网的很大一个特点就是‘集众智’,通过互联网在全球寻求解决方案,可以节省大量人力和智力。”宁夏共享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杨军说。

这是工业互联网共享制造的一个缩影。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可以共享智能互联的生产装备、海量分散的生产能力及行业系统解决方案,将消费者、设计师、制造商、供应链以及越来越多的社会参与者连接在一起,形成了超大规模分工协作、价值共享、利益分成的产业生态系统。

详尽内容点击查看:

从订单到设备都可共享,新模式催生新机遇

工业富联助制造业共享“灯塔经验”

生态之变

5月28日《南方日报》刊载报道版面

5月28日《南方日报》刊载报道版面

新冠肺炎疫情突发时,设备服务商无法到达现场维保,位于深圳的华星光电半导体液晶面板产线工业机器人处于“裸奔”状态。面对困境,格创东智快速开发“工业机器人远程实时运维APP”系统,实现工业机器人全生命周期智能化的在线运维。

这是“软件定义制造”的一个缩影。伴随着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深入,自主核心工业软件也逐渐成为推进智能制造的必要基础。

在软件行业中,工业软件只占很小的比例,却是工业制造的大脑和神经,堪称工业领域的“皇冠”。尽管我国在硬件制造上取得长足进步,但在核心技术、产业基础与应用生态等方面还存在诸多短板弱项。数据显示,我国每年采购国外软件产品和服务总值达1.3万亿元人民币。

在广东,一批工业软件企业正崛起,正在改写广东工业互联网领域“重硬轻软”的生态局面。数据显示,广东软件产业规模已经连续四年位居全国第一,独立软件开发商占全国52%以上市场份额。2017年以来,广东省数字经济总量连续四年位居全国第一,产业数字经济融合方面更是以40%的占比规模领跑全国。

详尽内容点击查看:

突破“卡脖子”难题,广东构筑工业“软实力”

赛意信息:“软硬兼施” 为制造配备最强大脑


管理之变

1

当家电产品下线之后,迎接它们的并不是仓库,而是直接被带到指定站台的指定物流车上;连同其它产品一起汇合,驶向共同的旅途。

而在另一端,迎接它们的是另外一些忙碌的主角,无论是一线城市的中心大店,还是四线城市的夫妻小门店,所有的渠道都能直接向工厂下单。从一两台到上千台的订单,都在店面端汇总后迅速传回工厂。

在美的顺德工厂,静悄悄地发生着渠道变革。这改变了以前层层向上报货、层层统计的局面,将交付周期至少缩短了一半。在工业互联网时代,制造与物流有机融合,进而实现零库存管理。

而对同在佛山的广东高力威机械科技有限公司陆思远来说,“上云上平台”很大一个收获是,儿子愿意回来接班,“如果用信息化手段,把工厂搞得漂漂亮亮的,企二代也愿意来接班”。维尚家居董事长李连柱则表示,企业能走进数字化变革前列,就因敢于把事情交给30岁以下的年轻人去做。

这是工业领域正在发生的管理变革。工业互联网引发的不仅是纯粹的技术升级,还带来了管理思维、管理方式的变革。

详尽内容点击查看:

从管人到管物,管理者变服务者

深信服:扎紧安全“篱笆”,守护数字经济

价值之变

1

“来自太原的用户下单。”终端门店订单信息一经传输到工厂,一批板材便迅速行动起来。在广州美洛士家具工厂,生产线上所有的产品,在启动的一瞬间就已经是“名花有主”。

通过大数据,企业可以连接用户、客户、供应商、员工、产品、机器设备、机器人、物流设备等各方面,通过软件驱动全流程的运营,形成数据并在大数据平台上透明展现,并通过建立数据模型进行分析、闭环优化。

在传统生产过程中,由于收集、存储、传输、分析等能力限制,数据始终作为企业业务流程的附属产物而存在,其价值一直无法被深入挖掘。在工业互联网时代,数据的价值被充分释放,逐渐成为企业重要的生产要素。

详尽内容点击查看:

从生产优化到决策智能,数据成工厂“新燃料”

百度AI新基建正当时,助力中国工业“换道”超车

痛点之问

1

一家芯片厂商考虑引入AI提升行业良品率,但由于核心装备由国外供应商提供,疫情期间就算国外工程师不到场也会采取远程维修,国内工程师触碰不到核心数据。

而供应商也有自己的困扰:自己生产的设备运营情况,比如精度是否达标、工作强度如何,这些数据都可以反过来指导并改进设备,但芯片厂商也有自己的顾虑:如果对方掌握自身运营数据,将在谈判中处于不利地位。

这是华为云AI领域总裁贾永利向南方日报记者讲述的一个工业互联网难题的故事。尽管设备中的参数、变量等数据越发重要,但供应商与应用商互不信任:供应商担心遭遇技术泄露,不愿意透露装备核心数据,但供应商又苦于无法从应用商那获取数据,难以根据真实生产状况对装备改进,无法研发更高级别的机器或进行预测性维护。

详尽内容点击查看:

难点变发力点,工业互联网如何乘风破浪?

中兴通讯:筑路数字经济,5G赋能千行百业

行家问道

1

详尽内容点击查看:

腾讯汤道生:用技术等优势助力产业数字化新五年

3000万家中小企业转型难题怎么破?

【出品】南方产业智库

【策划】陈韩晖

【统筹】程鹏 赵兵辉

【编辑统筹】欧旭江 马华

【版式统筹】张芬

【主笔】郜小平 姚翀

【实习生】罗俊敏 谢铭泓

【调研团队】郜小平 姚翀 叶丹 许隽 许蕾

【编辑团队】欧旭江 马华 邵玉梅 刘静

编辑 马华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