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华侨试验区这6年 | 大建设:从围海造城到投资热土

南方+ 记者

12月8日,对汕头华侨试验区而言是一个特殊的日子。6年前的这一天,华侨试验区正式挂牌运作,开启了汕头拓展华侨经济文化合作的新篇章。

6年来,从围海造城到发展成为城市投资热土,从一片片工地到构筑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从公共基础设施空白到公园绿地相继开放……如今,行走在规划面积480平方公里的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一路风光旖旎,伴随着珠港新城、东海岸新城、亚青会主场馆、汕头大学东校区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一座覆盖多功能的滨海新城正慢慢崛起。

1

◎建成40公里市政路桥

深冬12月,走进东海岸新城汕头大学东校区暨亚青会场馆项目、地下综合管廊、津湾、东海岸公园、塔岗围片区市政道路等重点民生项目的建设现场,到处都是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

回顾华侨试验区挂牌6年来,这样的场景几乎每一天都在上演。

华侨试验区直管区包括东海岸新城和珠港新城,总面积28.82平方公里。东海岸新城规划面积24平方公里,分为新津、新溪、塔岗围三个片区。自2014年以来,汕头市多方筹措资金,加快试验区基础设施建设,市政基础设施总投资约185亿元。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已建成市政道路桥梁约40公里,包括新津片区3座大桥及东海岸大道、阿里山路等,总投资约115亿元;已建成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幼儿园5个,总建筑面积约6.3万平方米。

◎600亩公园开放迎客

今年10月,位处华侨试验区内的津湾、东海岸公园率先开放“梦想腾飞”园区。11月,该公园的“时间之环”、“时间溪谷”、“拥抱未来”三个园区基本完工,并对外开放。据了解,“时间之环”园区,以时钟为原形、湖面为载体,占地14.6万平方米,结合了“下南洋印象剧”、红头船、“十二生辰景观灯”、英歌舞展示廊、潮剧场等内容,讲述潮人漂洋过海打拼的历史印记。

2

“时间溪谷”园区占地8.7万平方米,两侧为高层建筑,具有商业街区特征。结合中心河涌打造滨水空间,并结合溪谷形态,休闲功能建筑物,打造出一道“中流击水”,寓意侨人发展的时间溪谷景观带。

“拥抱未来”园区占地6.8万平方米,内设纪念林、标志广场、和谐广场、新潮起广场、海洋雕塑广场、公益性体育场,旨在为市民提供休闲、健身的“打卡点”,同时寓意实现自我梦想、从而走向世界,拥抱未来。园区内设置了多个公共足球、篮球体育场地。

随着这些园区陆续开放,这个占地面积约600亩的公园将东海岸观光道与公园绿地紧密衔接、相互贯通、融为一体,成为华侨试验区最大的城市绿地区域。

◎强化规划引领管控

今年6月,省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支持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加大对华侨试验区开发建设的支持力度。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若干意见》提出,支持一批工程建设项目,支持华侨试验区构建多层次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机制,鼓励采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多种方式开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运营。

据了解,华侨试验区正紧抓省政策支撑的重要机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为产业项目落地提供坚实支撑和有力保障。其中,汕头大学东校区暨亚青会场馆建设,截至目前项目一期、二期工程量已完成60%,项目三期已启动开工建设;总约36.78公里的新溪片区、塔岗围片区主次干道建设全面推进;总长约15.55公里的新溪片区综合管廊项目加快推进,预计年底前完工;新津片区C组团九年一贯制学校教学楼建成交付使用;东海岸大道北延后段建成投入使用; 总面积约60万平方米的五十米绿化带、东海岸绿地公园也基本建成。

此外,完成海堤“三化”(绿植化、生态化、生活化)、外砂河口红树林修复;国家示范性高中、侨韵文化旅游商业带等民生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汕头国际眼科中心、汕头中心医院异地重建项目有序推进;新溪、塔岗围片区绿地、泰星路(阿里山路—泰山南路)污水干管及提升泵站等配套项目也已全面铺开。

值得一提的是, 强化规划引领管控作用。开展珠港新城、东海岸新城规划检讨,推进塔岗围片区B、C组团局部控规修编,完成《中国(汕头)华侨大数据中心发展规划》编制,提升总体规划水平。

【记者】杨立轩 王涵琦


⊿编者按:

有海水处就有华侨,有华侨处就有潮人。汕头是著名侨乡,现有海外华侨华人500多万,在历史年轮的进程里,侨资侨力无疑是这座城市腾飞的重要力量。

2014年12月8日,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下称“华侨试验区”)挂牌运作,汕头深化改革开放迎来了“二次创业”。过去6年间,华侨试验区以多项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新实践,努力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门户和面向全球华侨华人聚力发展的创新平台,全力做好“侨”字文章。

恰逢华侨试验区挂牌6周年之际,南方+汕头华侨试验区频道全新上线,让我们一起回顾历程、展望未来。

点击进入南方+华侨试验区频道>>>

点击阅读:凝侨心聚侨力,南方+华侨试验区频道正式上线!

点击阅读:汕头华侨试验区这6年 | 聚侨力:多元发展擦亮“侨”字招牌

点击阅读:汕头华侨试验区这6年 | 兴产业:精准招商赋能现代产业

点击阅读:汕头华侨试验区这6年 | 引人才:创新制度打造人才“归谷”

编辑 肖俏
校对 蓝淑茹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