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4年成立以来,华侨试验区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建设发展的“一号工程”和“第一动力”,经过六年的快速发展,为汕头产业创新注入了新的能量。
而在发力招商引资的背后,是华侨试验区精准招商的创新探索,也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聚焦方向。近年来,汕头华侨试验区着眼新经济项目,围绕人工智能、供应链金融、电商直播等新兴业态集中发力,持续引进了一批高端和投资规模大的产业项目。
如今在华侨试验区,一栋栋写字楼拔地而起。 杨立轩 摄
◎搜狗落户研发AI智能
在人工智能领域,搜狗(汕头)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在华侨试验区正式落户,开展各类应用场景人工智能产品的研发和试点运营,为汕头引进了新业态。公司由北京搜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100%出资,搜狗输入法研发带头人挂帅,经营范围包括智能设备、计算机软硬件等,围绕多国语言的同声翻译等AI智能领域展开业务。除此之外,广东移动人工智能应用创新中心、广东中玺科技有限公司总部经济项目的启动建设也为人工智能领域产业创新成功加码。
在信息技术产业领域,华侨试验区签约了一批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项目。试验区管委会与广东移动汕头分公司以及上海电气输配电集团签署三方《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三方在打造绿色能源合作数据中心领域深入合作,开展绿色能源数据中心共建合作项目。在新基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广东移动持续加大在汕头的新基建投入,在推进以AI算力中心为主的绿色能源合作数据中心建设、推进华南人工智能实验室建设、开展“前店后厂”经济合作模式、搭建5G+数字科技产业基地、共建5G+智慧教育合作联盟、开展基于5G+AI+云的智慧城市应用示范实践等六大领域,与华侨试验区开展深入合作,合力将汕头华侨试验区打造成为引领粤东地区高端智慧城市和5G在管理和产业运营领域的示范性区域,为汕头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如今华侨试验区正不断孕育着新的生机与活力。 杨立轩 摄
◎承担金融创新试点
阿里巴巴“推城出新”活动也加速了制造产业数字化进程。“推城出新”项目首站落地汕头,在数字产业带、电子商务、跨境贸易、普惠金融、数字农业、数字生活、智慧城市以及数字化新基建全面开展合作,将数字化技术与传统制造业融合,能够实现商品数字化、制造能力数字化、贸易能力数字化、服务能力数字化,强力赋能产业带数字化转型,让新一代技术红利得到更充分的释放,让“新基建”为超级产地汕头注入动力,推动汕头打造便利化的国际营商环境。
华侨试验区积极与阿里巴巴对接,探讨在供应链金融、跨境电商和智能应用等领域的合作,同时借助国际海缆汕头登陆站优势,谋划设立汕头区域性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布局跨境金融和跨境电商服务。
华侨试验区的特色金融服务功能也在不断增强,精准发力供应链金融试点创新。试验区积极承担省供应链金融创新试点工作,目前已有两家供应链金融试点企业获得省金融监管局支持并落户,初步形成以华侨试验区大宗商品服务平台、两家供应链金融企业为格局的“一平台,两试点”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
华侨试验区还与汕头市龙湖区启动双区联动创新,在创新孵化、金融服务领域互融互通。一批龙湖区新经济企业通过“白名单”渠道挂牌华侨板,华侨板也将为龙湖区中小微企业提供金融综合创新服务。其中,成立于2019年的龙湖区新经济研究中心与落户于华侨试验区的创新孵化平台“启迪之星”签订协议,将围绕新经济企业孵化、活动交流、产业对接和项目融资等领域展开具体交流和合作。
【记者】王涵琦 杨立轩
⊿编者按:
有海水处就有华侨,有华侨处就有潮人。汕头是著名侨乡,现有海外华侨华人500多万,在历史年轮的进程里,侨资侨力无疑是这座城市腾飞的重要力量。
2014年12月8日,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下称“华侨试验区”)挂牌运作,汕头深化改革开放迎来了“二次创业”。过去6年间,华侨试验区以多项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新实践,努力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门户和面向全球华侨华人聚力发展的创新平台,全力做好“侨”字文章。
恰逢华侨试验区挂牌6周年之际,南方+汕头华侨试验区频道全新上线,让我们一起回顾历程、展望未来。
点击阅读:汕头华侨试验区这6年 | 大建设:从围海造城到投资热土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