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旭清:完善生产管理,进一步推动品质提升|品质笔记㉖

佛山经济学人
+ 订阅

文|申旭清

今年,我参加了佛山市工商联与南方日报联合组织的“育新机,开新局——品质革命与市场突围”之珠三角调研活动,有幸走访了华为、腾讯、美的等世界500强企业,并与企业高层展开深入探讨,此行让我收获很大。

华为、腾讯等企业在全国乃至全球的知名度,已经毋庸赘言。但是过去对这些企业的了解主要是来自媒体、书籍等渠道,都是经由别人之口传播的,对于一般人来讲,这种程度的了解也是足够的了,但是作为企业家来讲,要向这些优秀的企业学习,这些还远远不够“解渴”。我们要更加靠近、更加深入,要通过切身体会去激发对标学习的动力。

经过此次珠三角调研的洗礼后,我非常强烈地建议佛山多组织、举办类似的参观企业的活动,让本土的企业家有机会可以多去参观、学习优秀的企业。因为这种参观学习对企业家的影响真是很大的,这不是看一篇文章、参加一次培训可以相比的。只有身临其境,你才能深刻感受到,顶尖企业的氛围是怎么样的、管理是怎么样的,你会反思企业自身的不足,会产生强烈的提升自我的冲动。

我们首站参观的是华为,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技术解决方案供应商,世界500强企业。在松山湖,我们看到一群雄心勃勃的人秉持“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奋斗不息。接着到了工业富联,它可以说是“世界代工大王”富士康在智能制造上的成果的集中展示及对外输出的载体。在这里,我们看到生产车间就像“暗房”,基本不用人力,连开灯的电力都可以省了。

调研组走访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李嘉欣 摄

调研组走访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李嘉欣 摄

我们探访美的南沙工厂发现,美的也在做类似的探索,美的南沙工厂经过8年的改造后,工厂人数从6000人减少到3000人,工厂的净利润却比改造前增长了近20%。而且美的也通过美云智数在对外输出这些智能制造成果。在腾讯集团,我们看到顶尖的互联网企业,利用其互联网优势进入工业互联领域,帮助制造业转型升级。

我们以工业互联网为课题参观了这几家优秀企业,除了感受到工业互联网浪潮的澎湃,也很深刻地感受到,当今中国,在各个领域涌现出了一些世界顶尖的企业。我们在自己家门口就有很多对标学习的对象。

对标学习是我们提升自我的极其重要的方式。参观得多了,学习得多了,哪怕不会创新也会模仿,模仿就是前进的第一步,把别人好的东西、好的经验吸纳到我们自己企业里面来,再根据我们自己企业的特点、产品的特点,进行调整,最终制定一套适合自己的管理模式。

此次珠三角之行是一次宝贵的取经之行,我也期待接下来有更多的机会去参观各个领域的顶尖企业,多对标、勤学习,并且学习要以我为主,学习的成果要真正落到实处,推动企业提升。

这一趟调研给我最深刻的一个感受就是,好产品都离不开好的管理。管理包括很多方面,其中我最想说的就是生产管理,因为富士康和美的两家制造业的标杆企业都将生产管理做到了极致。正是因为有一套完善的生产管理体系,我们今天能看到富士康、美的的产品质量是受到大众认可的。

我去之前就知道,它们的生产管理必定是做得很好的,但是好到哪种程度,如何做到这么好,这就要打个问号。去了之后发现,它们的生产管理比想象的更好,非常到位。在工业富联,工厂里的全自动化作业设备无需人力,都是机械化生产。同时,每台设备都装有传感器,用于采集分析数据,捕捉产品质量变化趋势并预测预警,从而及时发现、预防产品品质异常。美的南沙工厂也是,一台机器人能够顶替过去好几个人。

高度智能化首先人工成本节省了,其次,机械是可以一天24小时工作的,生产效率会得到极大的提升;还有,机器人在生产一致性及检测准确性等方面,是人力不可及的,产品品质也会有很大提升。

调研组走访腾讯。李嘉欣 摄

调研组走访腾讯。李嘉欣 摄

相比之下,我所在的中研非晶在智能化方面仍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实现了流水线的半自动化,对人力仍然有一定的依赖。我看了工业富联和美的南沙工厂后,自觉我们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接下来,我们也要逐步改善,首先尽可能实现机械化,一些明显可以机械替代的工序尽量机械化,一步步走向智能化。

但是,我们也要意识到,一定要向优秀的企业学习生产管理,但是不能生搬硬套。有不少企业实践不成功就是全套照搬,没有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调整。以中研非晶为例,我们主要生产高性能纳米晶和非晶合金等新型软磁材料及其元器件产品,我们的特别之处是,产品种类非常多,达到上千种。因此,我是无法生搬硬套其他优秀企业的生产管理模式,必须要根据自身的生产特性进行调整。

总的来说,这几家企业可以学习的地方很多,包括员工在册操作,他们也做得非常规范。规范就是基于好的管理,好的管理来源于它们长期积累的先进管理经验。我们有幸能够深入接触这些企业,并与高层管理人员进行研讨,对它的实践经验进行提炼,我们也许可以少走一些弯路。

除了管理方面留下了深刻印象,深圳的人才吸引力再一次让我深有感触。深圳为什么那么吸引人才,我认为是环境的原因。这里的环境不是指青山绿水的环境,而是创业的环境,是奋斗的环境。这里对创业人的包容,是其他地方很难媲美的,所以有志之士都往深圳走。

现在很多地方都在强调吸引人才,来了就给钱给房子,但是现在的高端人才不仅仅是看中薪资待遇,他们还注重城市配套、工作环境、企业氛围、发展前景等。有的地方花很大力气把人挖过来了,但是配套不够,没有达到高端人才的要求,最后人才一样还是会走的。

这次除了去深圳,我们还去了松山湖。事实上,2012年以前,我是在东莞工作的,我是看着松山湖开发出来的。2012年以前,松山湖还是一片山,后来东莞着力开发松山湖,像第一批企业入驻,广东医学院松山湖分院、东莞理工学院松山湖分院等院校落户,这些我都亲眼见证过。

今年再次去松山湖,环境真的特别好。尤其是占地1800多亩的华为落户后,其甚至为员工方便上下班和就餐而修建开通了小火车。走访华为园区,我感受到的氛围和企业文化都非常好、非常有活力。

所以,当地方政府把基础配套做好了,就有更大的可能把优秀的企业吸引过来;有了优秀的企业,优秀的人才自然而然也会被吸引过来。并且,优秀的企业还会吸引其他企业,形成产业集聚。

如何打造引人留人的环境配套,这不仅是地方政府的重要课题,也是企业的重要课题。在走访了4家顶尖企业后,我认为,企业要引人留人,必须做出改变。第一就是环境的改变,政府着力在大环境的改变,企业自身也要提升企业环境,包括住宿环境、餐饮环境这些硬件环境,还有企业文化等软件环境。

过去我们其实不太强调企业文化,但是到了今天,企业文化已经成为一个企业发展壮大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企业如果没有好的企业文化,没有树立起大家认可的共同目标,没有营造奋斗进取的企业氛围,是没有凝聚力的,也注定是走不远的。

(作者系佛山市中研非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来源】南方日报

相关>>>

刘必胜:以用户为中心,做服装界的“公牛”

张柏成:凭“同心圆”多元化练就“精深”功夫

李忠良: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勇攀“品质高峰”

梁锡强:传统制造业应走创新路线、做高端产品

萧礼标:追求制造业胜利,打造科学管理体系

许腾徽:瞄准细分市场需求打赢品质攻坚战

陆海峰:珠三角企业家要勇于对标国际标准

卢宇聪:把握数字化趋势,坚定创新发展道路

周建新:为实现高质量发展,企业有时需要“走远路”

晏小强:为“佛山制造”开新局,企业要更奋斗更创新

邹淑峰:以人才为根本,向创新要动力

陈洪波:榜样的力量,制造业的希望

李勤:向标杆企业取经,用科技创新引领品质提升

李连柱:深化工业互联网,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笃定前行

冯斌:着眼长远,以“互联网+”打造核心优势

陈友:勇敢尝试,“借脑”年轻人的创新思维

陈迪:研读转型“尖子生”,解数字化之惑

赵志军:用好新技术工具,迈向高质量发展

姜晓平:充分挖掘制造业的“数据富矿”

刘伟:以财务思维主导工业互联网应用

曹泽荣:工业互联让企业更贴近消费者

彭东琨:创新需把科技当作最高生产力

张穗华:技术管理改革要“刀刃向内”

罗聿晖:从调研看珠三角制造业未来

彭伟东:以客户为中心,用好工具让企业“进化”

点击进入专题>>>

品质革命与市场突围——2020年佛山企业迈向高质量发展调研系列报道

编辑 熊琳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