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穗华:技术管理改革要“刀刃向内”|品质笔记㉓

佛山经济学人
+ 订阅

文|张穗华

不久前,我参加了由佛山市工商联与南方日报社共同发起的“育新机 开新局:品质革命与市场突围”2020佛山企业迈向高质量发展之珠三角调研,参观学习了华为、腾讯、富士康、美的等先进范例,感触颇深。

华特气体的主体业务是特种气体,其中,电子特种气体被广泛应用于半导体行业,可以说我们制造的是“工业的血液”,目前已进入中芯国际、长江存储、台积电、英特尔等国内外领先半导体企业供应链体系。放眼全球市场,工业气体的市场规模有望达1万亿元。

此次学习考察,为企业继续发展点明了方向。未来,企业发展要有更清晰的定位,推动产能新跨越,也要开展刀刃向内的技术、管理改革,用好工业互联网,实现品质再攀峰。

华为发展为全球领先的科技企业,离不开最初的准确定位和战略规划。我随调研团队去华为参观学习,最大的感触是,自己所在的公司缺少定位。

华特气体已走过27余年发展历程,如今才实现年产值约8亿元,和国内以及全球头部同行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来自华为的专家提出“侧翼攻击”的概念,即不追求大而全,而是以己之长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道路。在我看来,这也是适合华特气体的发展模式。

据预计,全球工业气体市场将达1万亿元,其中特种气体达1500亿元左右,中国将占20%-30%。未来,华特气体要继续深耕特种气体,推动产能新跨越,向100亿产值目标进发。

2002年开始,华特气体确定了以特种气体为发展方向,时至今日,我们的特种气体主要用于半导体芯片行业,目前已实现对国内8寸以上集成电路制造厂商超过80%的客户覆盖率。

我们的客户不仅覆盖了中芯国际、华虹宏力、长江存储、台积电、京东方等国内一线知名企业,华特还进入了英特尔、美光、德州仪器、海力士等全球领先的半导体企业供应链体系。2017年,华特气体的光刻混合气通过阿斯麦认证,在这个认证名单中,全球仅有四家企业,华特气体是中国唯一一家。

由于集成电路产业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来看,基本不受疫情影响,因此今年我们也保持了较好的增长。

回顾华特气体的发展,我认为,根本原因还是华特气体产品的产品种类多元化及高品质。电子特种气体是真正意义上的高精尖产品,在芯片制造中必不可少,要做到进口替代,必须做到具备与国际同等品质。

新的竞争形势下,如何让制造更高效、更具品质和竞争力,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也是此次调研的核心课题之一。

调研组走访富士康。李嘉欣 摄

调研组走访富士康。李嘉欣 摄

到富士康参观后,我发现华特气体的自动化水平相对落后。我们的自动化多集中在充装气体这一环节,与富士康的“黑灯车间”相差甚远。这方面,我们要深入学习富士康。如有可能,希望能请到相关的经验人员到公司指导,为“互联网+工业4.0”打基础。

到腾讯后,我发现他们的跨界能力很强,年轻人成为企业创新的主力军,企业非常有活力。反观我们公司,进入管理层的90后屈指可数,我们要重新检讨体制是否存在问题。

调研组走访腾讯。李嘉欣 摄

调研组走访腾讯。李嘉欣 摄

走进美的广州南沙工厂,这是美的32家工厂中首个引入美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Midea M.IoT的试点项目,美的将整个空调生产过程细分为20大流程,涉及7大部门、17个重要岗位,每一个流程的完成时间精准到分钟——比如某个泡沫物料入库时间晚了1分钟,系统就会弹出警告,对负责人进行追责。这些智能化的管理是我们非常想学习的生产管理方法。美的相关负责人介绍,生产管理就是异常管理,良率很高就不用管理了。这一点,我十分认同。

在调研中,北京大学教授周其仁说,美的的改革路径更符合佛山制造业企业的实际。的确,企业要一下子就变成一个“无灯工厂”,大多无法实现。但所有制造业都可以改革,而改革的步骤完全可以循序渐进。

改造的过程中,美的南沙工厂“小步慢跑”地控制节奏,优先在最重最累的工序上进行“机器换人”。对比我们公司,我们还处在部分生产线半自动化阶段,必定要经历由点到面的自动化改造。

一方面,自动化、数据化、信息化非常适合大批量产品生产,对我们控制良品率、选择原材料和供应商有帮助;另一方面,劳动力成本红利逐渐消失,倒逼我们将有限人力投入到更高技术含量的工作中去。

2015年,华特气体开始生产小瓶充装气体。在此之前,气体充装都是40升装、如成人般高的大瓶充装生产,新的精密作业要求工艺和流程的创新。

目前,华特气体有4台用于充装小瓶气体的半自动化作业机器,我们计划增加投资100万—200万元,扩大到9个自动化充气点,只需3个人作业。

生产线上的自动化控制装置,来自公司自行研发设计。由于应用于半导体行业的气体都是真正的高精尖产品,0.1克甚至更低的质量变化,都会影响产品性能。为此,公司组建了50多人的研发团队,不仅包括化学工程师,也包括设备、电气、安全等配套工程的技术人才;公司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还分别获得省级认证。为了设计自动化控制装置,华特气体引进了电气工程师,自行开发操作软件,反复测试温度、压力、流量等多种指标,寻求最佳的精馏控制方法、精馏工艺控制点。

在自研生产设备和自动化生产的助力下,华特气体生产的六氟乙烷电子气体纯度达到99.999%,高纯氢气、二氧化碳的纯度达到99.9999%。体现在产品良品率上,实现了2—3个百分点的提升。

最近,我刚好在学习“技控与人控”这门课程,如果说自动化升级是技控必经之路,那么处理好它与人为操作的关系,就显得十分重要。我们要从手段看结果、以结果导向看绩效,实现自动化改造的最终目的。

改造到一定阶段,自动化设备使用对生产场地提出了更高要求。以往,我们的车间是隔断的,无法满足整线连片改造要求。为提高生产效率、适应市场需求,我们拟扩大“气体中心建设及仓储经营项目”和“电子气体生产纯化及工业气体充装项目”的建设面积,并计划在公司改建第三车间和仓库。

周其仁教授分享了一个观点:从本质上看,人就是来造工具替代人的,好的企业家都是“军备”竞赛狂。重复计算不是人干的工作,是机器干的工作,企业要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佛山是制造业大市。早期,我们国家有几亿农民工出来,没有经受过太多技能培训,变成了廉价劳动力,导致有企业形成了宁愿用劳动力去替代资本、替代工具的想法。直到2004年,劳动力成本大幅上升,企业才被动开始思考,“全以人为劳动力”的认知是个大问题。

我们认为,解放生产力,让人参与到更高级工序岗位上,如推动发明创造力,是下一步要处理好的工作,哪怕企业暂时没动力,但是要具备长远的目光,不断找到好的办法来替代人力。要用其所长、避其所短,那时候的人力将会发挥更大的价值。

比如,我们把生产力从低端工序上解放出来,就能有更多精力聚焦高端研发。华特气体每个月都会和自己的高端客户面对面交流,交换行业前沿信息,改进技术、储备技术。更重要的是,华特气体在鼓励自主研发、技术改造方面已形成相对完善的机制。

目前,华特气体研发中心从实验、小试、中试到量产都具有完善的流程、计划、资金和管理制度。不仅如此,华特气体还设立研发项目奖励,推动公司的研发人员积极性。

出自华为的专家分享了这样一个观点:战略就是要看到客观事实,然后去做,同时要认清客观规律。对未来的华特气体来说,第一要看到客观的需求,第二要看客观规律,然后做出我们的策略。策略出来之后,我们要把它分解,分解到具体的业务方式,然后确定我们的战术方针,再基于这个把它分解成详细的任务。最后是要有效的执行到位。

朝着100亿元产值的目标进发,华特气体将更积极拥抱工业互联网,结合企业实际,循序渐进地改革创新,从一台设备,到一条生产线,再到一个品类的生产,推动品质再攀新高峰,“和大趋势同步,就不会被时代抛弃”。

(作者系广东华特气体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来源】南方日报

相关>>>

刘必胜:以用户为中心,做服装界的“公牛”

张柏成:凭“同心圆”多元化练就“精深”功夫

李忠良: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勇攀“品质高峰”

梁锡强:传统制造业应走创新路线、做高端产品

萧礼标:追求制造业胜利,打造科学管理体系

许腾徽:瞄准细分市场需求打赢品质攻坚战

陆海峰:珠三角企业家要勇于对标国际标准

卢宇聪:把握数字化趋势,坚定创新发展道路

周建新:为实现高质量发展,企业有时需要“走远路”

晏小强:为“佛山制造”开新局,企业要更奋斗更创新

邹淑峰:以人才为根本,向创新要动力

陈洪波:榜样的力量,制造业的希望

李勤:向标杆企业取经,用科技创新引领品质提升

李连柱:深化工业互联网,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笃定前行

冯斌:着眼长远,以“互联网+”打造核心优势

陈友:勇敢尝试,“借脑”年轻人的创新思维

陈迪:研读转型“尖子生”,解数字化之惑

赵志军:用好新技术工具,迈向高质量发展

姜晓平:充分挖掘制造业的“数据富矿”

刘伟:以财务思维主导工业互联网应用

曹泽荣:工业互联让企业更贴近消费者

彭东琨:创新需把科技当作最高生产力

点击进入专题>>>

品质革命与市场突围——2020年佛山企业迈向高质量发展调研系列报道

编辑 杨馥铫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