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泽荣:工业互联让企业更贴近消费者|品质笔记㉑

佛山经济学人
+ 订阅

文|曹泽荣

如果可以给这次品质革命调研学习加一个副标题,我觉得应该是“工业互联网在企业长远发展当中的重要战略地位”。特别是经过此次疫情之后,在全球化进入到下半场、国内迈向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大背景下,提高制造业的自动化、数字化水平,以工业互联构筑产品与产品、产品与上下游、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网络,其意义更加彰显。以下是我的思考,与各位同仁共勉。

我们参访的四家企业,都不约而同地对工业互联进行了思考和前瞻部署。以富士康和美的为例,富士康搭建了“黑灯工厂”,从原材料到最终成品,所有的加工、运输、检测过程均交给机器人完成;美的自主研发了工业云平台M.Iot,使原材料和半成品库存减少八成,物流周转率提升2—4倍,空调内销交付周期由过去20多天缩短到最快3天。

两家制造业同行在工业互联网上的探索,展示了工业互联网的无限可能,并释放出事关制造业未来的重要信息:运用得当,工业互联网不仅可为企业节省大量的管理成本,还能为企业的战略制定和执行提供更高效、更精准的决策依据。因此,工业互联将是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分水岭。调研组走访富士康。李嘉欣 摄

调研组走访富士康。李嘉欣 摄

这一道理,对铝型材行业同样适用。近年来,铝型材的应用不断扩展,下游应用领域不断对我们提出更高要求,例如,配套新能源车企和通信类企业的铝制车用踏板、电机壳、纵梁,及光伏逆变器、5G天线、5G基站散热材料等工业铝材,有些部件的不达标率按百万分比来计算,远超普通建筑铝型材的1‰—3‰。

为适应新的要求,我们不仅需要加大力度进行自动化改造,在行业内率先制定和推动“坚美智能制造规划”(2019年—2025年),还引入数字化工具,实现产能和品质的最优解。这也是坚美过去几年在做的。我们未来将会在加工的各个环节分布实现自动化,结合多个移动终端实时监控生产的每一个过程,实时反馈生产数据,实现产能可视化。

虽然只是数字化的第一阶段,但在更加深度的工业互联网应用上,坚美距离工业4.0的标准仍有空间,门窗行业依然有相当比例的组装连接工序需要人工完成,不少部件也没达到高度标准化,行业在自动化方面也有很长的路要走。

幸运的是,这次调研告诉我们,已经有制造业同行打通了路,当前国家出台的促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政策,也让门窗走向标准化面临广阔前景。展望未来,我们行业可向美的、富士康、维尚等借鉴经验,持续提升门窗行业的自动化和数字化水平,最终让工业互联网重塑铝产业。

数字化的潜力并非只体现在生产端,其在消费端的应用同样潜力无限。尽管本次调研并未直接涉及产品的售后服务,但在华为和腾讯的走访,再次让我对新生代的需求有了新的认知——产品是否足够个性化、使用是否足够便捷、售后是否足够省心,已经上升到与品质相提并论的程度。

这就对铝型材行业尤其是门窗行业提出更高的要求。为此,我们唯有依靠数字化,正如定制家居行业那样,打通消费者和生产线之间的数据链条,快速改变生产组合、做到大规模柔性化定制化生产,并借助智能排产系统,自动将一定数量的订单进行“合并同类项”,以降低生产成本。为了让定制门窗早日进入千家万户,打通工程订单和零售订单的“分界线”,这是我们必须努力的方向。

为此,今天的坚美集团正通过互联网、实体店及智能工厂的结合,构建O2O服务平台,实现“专业、面对面、一对一”的个性化需求定制服务,引领门窗行业向服务业延伸;每一扇定制门窗都会有独立的二维码,顾客通过扫码就能享受到快捷的售后服务。

同时,为了进一步靠近消费者,坚美还通过产业链整合,加强与消费者的连接,以“定制+互联网”的模式开启系统门窗的新销售模式。经过五年的耕耘,如今这块业务已经成为新的增长点。

实际上,从作为建材的传统铝型材,到定制门窗、工业铝材的转变,本身就寄托了我们更加贴近消费者的战略目标。消费者的需求在哪里?他们的痛点在哪里?如何不断优化他们的使用体验?坦白来说,铝型材只是半成品,传统铝型材厂家是很难接触到终端消费者的,而定制门窗可以让我们更贴近消费者,并通过配套的商业模式提供更多服务,更加了解用户痛点。

有句话说,“你容得下世界,世界才容得下你。”以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为载体,直达消费者的心灵,不断地提供新的附加值,这才应是佛山制造业的生存之道。毕竟精益生产所带来的效益只是一方面,附加值所带来的纯利增长才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

在我看来,越靠近消费者的地方就越有价值。无是什么行业的公司,如果能够尽可能贴近消费者、准确把握用户痛点的话,我相信都会迎来广阔的前景。

华为、富士康、腾讯、美的的分享,都强调了决策者在企业战略执行过程中的参与深度,是成败的决定性因素。我认为,工业互联网涉及到企业改革的方方面面,涉及的维度和深度都不是一两个部门能够单独完成的,它需要我们扎扎实实地做好每一个细节,不像以前引入ERP系统、引入某个办公软件那样简单,而是涉及到每一位员工。

因此,工业互联网的应用,需要高层管理者在思想上的高度重视、持续投入,通过不断的探索,找到一条符合企业自身发展实际、具有鲜明特色的工业互联网道路。可以说,工业互联网是“一把手工程”。

调研组走访美的南沙工厂。李嘉欣 摄

调研组走访美的南沙工厂。李嘉欣 摄

在此方面,坚美集团董事长曹湛斌先生是高度关注、亲力亲为的。我们基本上每两到三周就会组织召开一次智能制造主题会议,把握智能制造每一点进度,曹董还带领着集团主要核心骨干深入一线,现场查看进度执行状况。

作为创二代,我在工业互联网工程上也是倾力投入、全力以赴。就像推进工业互联网需要持续不懈的投入,“传承”也是一场横跨几代人的世纪工程,是一场没有终点的团体长跑,因为这不只是企业管理交接的问题,更是一个家族文化、企业愿景和民族使命传递的必然过程。创二代唯有真正理解了自己的使命,才能实现属于自身企业发展的承上启下。

同时,传承意味着两代人在企业经营管理中需要直面很多深层次的矛盾,也是新旧思想的博弈、一场文化的冲突。疫情之下,国内各行业马太效应持续加快,国际秩序也在深刻地变革,这样的挑战是改革开放以来几代企业家从未遇到过的。对于很多创二代来说,真正的接班关键期才刚刚开始。

作为参与企业管理的一员,深感很多的变革需要时间,这就要求我们这些后来者需要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把握好“度”和“节奏”,在尊重各方面意见的同时,也做到有理有节、求同存异。这个工程实属不易,也是中西方企业对于“管理的艺术”分歧比较大的其中一点。毕竟,感情因素很多时候也是管理决策的关键因素,这未必都能在书本上找到答案。

做企业有如一场马拉松长跑,跑赢三五年没有意思,通过这次疫情就可以看得很清楚,企业必须要拥有长期、稳定、健康的盈利模式和能力,不能只看规模盲目扩张,一定要培养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次调研,让我更加坚定了坚美集团拥抱工业互联网这个战略机遇的重要意义。

(作者系广东坚美定制门窗系统有限公司营销中心副总经理)

【来源】南方日报

相关>>>

刘必胜:以用户为中心,做服装界的“公牛”

张柏成:凭“同心圆”多元化练就“精深”功夫

李忠良: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勇攀“品质高峰”

梁锡强:传统制造业应走创新路线、做高端产品

萧礼标:追求制造业胜利,打造科学管理体系

许腾徽:瞄准细分市场需求打赢品质攻坚战

陆海峰:珠三角企业家要勇于对标国际标准

卢宇聪:把握数字化趋势,坚定创新发展道路

周建新:为实现高质量发展,企业有时需要“走远路”

晏小强:为“佛山制造”开新局,企业要更奋斗更创新

邹淑峰:以人才为根本,向创新要动力

陈洪波:榜样的力量,制造业的希望

李勤:向标杆企业取经,用科技创新引领品质提升

李连柱:深化工业互联网,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笃定前行

冯斌:着眼长远,以“互联网+”打造核心优势

陈友:勇敢尝试,“借脑”年轻人的创新思维

陈迪:研读转型“尖子生”,解数字化之惑

赵志军:用好新技术工具,迈向高质量发展

姜晓平:充分挖掘制造业的“数据富矿”

刘伟:以财务思维主导工业互联网应用

点击进入专题>>>

品质革命与市场突围——2020年佛山企业迈向高质量发展调研系列报道

编辑 杨晖桃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