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斌:着眼长远,以“互联网+”打造核心优势|品质笔记⑮

佛山经济学人
+ 订阅

文 | 冯斌

这次参加佛山市工商联与南方日报社组织的品质革命之珠三角访学活动,我收获很大。尤其是调研华为、富士康和腾讯公司,令我感触颇深。访学活动结束回到佛山后,我进行了更深入的思考。

我们认为,工业互联网是大势所趋,不仅仅是大公司或所谓“有钱公司”的事情,而是任何一个谋求长远发展、打造核心竞争优势的中国制造企业的共同抉择。

众所周知,“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是华为管理的精髓,可能很多人都会认为这只不过是企业的一个口号,因为与此类似的口号比比皆是。但通过这次参观华为松山湖园区,我们真正体会到了华为的“以奋斗者为本”。无论是园区的优美环境,还是各种便利服务设施,处处细节无不在诠释着华为“以奋斗者为本”的企业文化。一个企业要成功,要获得明显的竞争优势,离不开创新,而创新之源在于人才和投入。

调研组走访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李嘉欣 摄

调研组走访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李嘉欣 摄

华为对科技和研发的投入,手笔之大,令人惊叹。2019年,华为研发费用达1317亿元,占全年销售收入15.3%,超过了当年净利润,近十年投入研发费用总计超过6000亿元。

华为对科技和人才的重视和大手笔的投入,当然都离不开华为领路人的长远眼光,以及作为一个卓越企业家的博大胸怀与魄力。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结合当下的经济形势,2020年,中央提出,建设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双循环”大格局,这是影响未来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重要战略定位。我认为,其中的内循环,即我国经济的发展需要更多依赖自主的力量,在经济增长驱动力上更多地依靠内需,而在生产要素实现上,更多地依赖改革和自主科技创新。

拉开历史的时间轴,技术发展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不断积累、循序渐进的过程。美国在上世纪90年代的信息高速公路建设。德国2010年开始的工业4.0战略,其在早期建设的过程中同样是依靠自主技术创新的“内循环”过程。

近年来,我们公司一直秉持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不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每年的科研经费和设备改造投入保持不低于营收10%的投入强度;与此同时,投入巨资打造企业核心技术实验室,高水平建设博士后工作站,为高端科研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科研条件和创新平台;创新科技人才管理及激励机制,重奖创新有功人员,建设创新人才梯队,打造核心研发团队,为企业持续创新奠定人才基础。

目前,我们公司旗下已拥有4个高新技术企业、1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拥有一个由4名博士和2名教授级高工领衔的创新团队,每年专利申请数均在10件以上,在同行业中名列前茅,金刚科技创新之树已结出累累硕果。

在5G技术周期的背景下,在信息技术的加成下,传统制造有望升级为新型科技制造,用好信息技术,就成为了促进经济内循环的重中之重。

在大家的印象中,富士康一直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典型代表。

其实早在2015年,富士康就将物联网、机器人、人工智能等相关业务单独拆分,组成工业互联网业务公司——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工业富联”。

富士康的“互联网+”就是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即针对边缘层所采集及集成的数据,通过云网的存储传送及硬件集成虚拟化,将数据及视频影像进行分类、分割、分解、分析等,进而分享到工业应用平台,实现智能工厂全面网络化、云端化、平台化,全面构建物与物、机器与机器、机器人与无人工厂间的全自动化智能制造。

现场参观时,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使得工作环境大大改善,设备自动化、智能化,生产效率得到明显提升,同时也保证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据介绍,在通信网络设备高精密机构件加工制程中,通过“黑灯工厂”改造,产能提升18%,人力耗用减少84%。

事实上,“工业互联网”这个概念并不是现在才有的,其实早在几年前就已经被提出来了,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并不新鲜了。但我认为,这个概念虽然不“时新”了,但它确实很“实用”。

在过去20年的全球化中,国际分工使得我国依靠较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在制造业上享受到了稳定的代工利润,但由于所处价值链环节位置较低,虽然我国制造业总的体量较大,但总体利润率并不高。

而在逆全球化下,由于国际分工的条件被破坏,倒逼国内产业升级和自主创新,从长期来看可能会带动制造业整体利润率的提升。由于逆全球化条件,需要不断向内寻求降低成本,因而传统制造业需要升级为依托于工业互联网的智能制造。与此同时,由于我国此前积累的较大体量的制造业基础,我国的工业数据基数庞大,进而通过不断的算法优先,最终实现工业互联网内部生态的更新与进化,从而使得制造业获得进一步的升级,制造成本也进一步降低、制造业优势继续增强,整个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格局得以实现。

调研组走访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李嘉欣 摄

调研组走访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李嘉欣 摄

因此,从宏观层面上来看,“信息技术+制造业=工业互联网”是内循环的核心。而站在消费互联网基础之上的工业互联网构建,是中国实现双循环的核心路径。当前全球信息技术生态依然是以西方国家公司为主导、不少制造业领域依然是德日公司领军,而中国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与传统制造业的发展相对较为平衡。

疫情以来,我国适时再次明确新基建战略举措,重点就在于构建信息技术的底层基础设施,促进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这是实现经济内循环的重要环节。而我国也具备建立完整信息生态的三要素条件:完备的产业链覆盖、完善的数字基础设施、广阔的市场容量。

工业互联网,究竟将为制造业带来什么改变?

对腾讯公司的参观,我们直观地感受到了新的网络通信技术对人们生活和工作方式的改变,尤其是此次疫情暴发更是凸显其不可替代的作用。这种沟通和交际方式的改变,也为企业尤其是只做“线下生意”的传统制造型企业带来了新的商机和新的商业模式,开辟二度市场“线上市场”,想象空间无限,值得我们传统企业的掌舵人深思。

以前在大多数传统企业看来,工业互联网更多的是针对企业内部的信息化改造或集成,但现在以腾讯公司为代表的中国互联网公司,构建了领先世界的消费互联网。这就给金刚带来了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如何将工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接通,甚至就是在消费互联网的基础之上来搭建新型工业互联网,颠覆传统制造型企业传统的商业模式,为企业赢得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回看上述3家榜样公司,华为对科技人才的重视及高额研发投入,与我们企业所秉持的理念不谋而合,更加坚定了我们走科技创新之路的信心和决心。而富士康利用“互联网+”成功转型,以及以腾讯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带来新的通信技术,也为我们传统制造型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

近年来,我们公司以管理信息系统和制造智能化两大板块为切入点,着力打造富有金刚特色的工业互联。

目前,我们已成功导入ERP、CRM等信息化管理系统,生产执行系统MES及实验室LIMS在实施过程中,通过提升管理信息化水平来提高决策效率。在集团旗下四个生产基地,通过持续投入技术改造,大幅提升了生产关键设施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打造稳定的生产体系,在降低制造成本、提升产品质量、保证交付及时、提高生产运营效率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与此同时,公司通过关键设备智能化改造,边缘层数据的搜集和集成,并上传“云端”进行分类、分解、分析等,共享到金刚生产技术应用平台,对各基地乃至地处海外的生产线进行实时指导和分享,有效地解决了生产基地分散,给管理带来诸多不便的困扰企业多年的传统难题。

乘上工业互联网的巨轮,佛山制造业必将乘风破浪。

(作者系佛山金刚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来源】南方日报

相关>>>

刘必胜:以用户为中心,做服装界的“公牛”

张柏成:凭“同心圆”多元化练就“精深”功夫

李忠良: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勇攀“品质高峰”

梁锡强:传统制造业应走创新路线、做高端产品

萧礼标:追求制造业胜利,打造科学管理体系

许腾徽:瞄准细分市场需求打赢品质攻坚战

陆海峰:珠三角企业家要勇于对标国际标准

卢宇聪:把握数字化趋势,坚定创新发展道路

周建新:为实现高质量发展,企业有时需要“走远路”

晏小强:为“佛山制造”开新局,企业要更奋斗更创新

邹淑峰:以人才为根本,向创新要动力

陈洪波:榜样的力量,制造业的希望

李勤:向标杆企业取经,用科技创新引领品质提升

李连柱:深化工业互联网,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笃定前行

点击进入专题>>>

品质革命与市场突围——2020年佛山企业迈向高质量发展调研系列报道

编辑 田人心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