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广东旧改典型案例|黄埔古村:政府主导综合整治 重塑岭南海洋文化

南方+ 记者

项目名称

海珠区黄埔古村综合整治项目

项目背景

黄埔古村位于海珠区东部、琶洲岛东南面,是一个独具岭南海洋文化特色的古老村落。保护整治前的黄埔古村历史文化古建筑破败、乱搭乱建问题突出,环境“脏、乱、差”、水体污染严重,公共服务设施缺乏、治安环境较复杂。

基本概况

黄埔古村总面积约60公顷。本次保护改造建设项目范围约18.6万㎡,第一期改造面积6万㎡。现有户籍人口3580人,共1177户。黄埔村因港口经济兴盛一时,村保留了大量的历史文物建筑,这些古建筑具有明显的岭南建筑风格特色,砖雕、木雕、灰塑、镬耳屋及青石板路亦随处可见。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登记录入文物线索46处,其中市级以上文物建筑27处,包括古祠堂12座,家塾3处、庙宇2处、园林建筑1处、古民居8处、黄埔古港遗址1处、冯氏祖墓1处。

改造前

改造后


改造模式

旧村综合整治。黄埔古村采用“政府主导综合整治”的改造模式,由海珠区区委、区政府积极落实。不走“大拆大建、文物迁移扎堆”的老路,创新“抽疏保旧、完善配套、适度开发、商业运作”新模式,初步建成黄埔古港古村历史文化景区,实现了文物保护开发、改善民生、促进村社经济发展三者之间平衡发展。

改造特点

通过经营生态观光农业、餐饮食宿等旅游行业,引入艺术创作,发展创意产业,优化古村经济结构。通过房屋抽疏打通消防通道、完善交通系统、优化建筑间距、美化空间形态;整饰加固居民房440多套共约15万㎡,铺设麻石路面2.3万㎡、沥青路面0.8万㎡,改造绿化景观面积0.8万㎡,建设停车场0.8万㎡,敷设市政给排水管线共计6000余米,旅游线路沿线3公里范围安装新路灯、视频监控广播系统和三线下地改造。建设了北帝庙、黄埔公园2处公园,整治建设了7个水体,新建连廊1处、绿化小景10余处,按照“村港一体”规划,进行水系连通、堤岸整治、码头、桥梁及水闸泵站等建设,河道总长将达到2公里,护城河将得以恢复。

2009年,广州市海珠区政府正式启动了黄埔古港古村历史文化景区保护工程,按照“村港一体”的宗旨,对黄埔古港古村进行了全面的规划设计,集中展示黄埔村的历史文化特色。2011年,该景区被评为“海珠十大新名片”。

改造成效

旧村综合整治改善了村民居住条件,解决了村民用水难问题;由于新产业引入,村民经济收入逐步提高;市政基础设施的完善改变了过去“脏乱差”的环境景观,基本解决生活废水的污染问题,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自然生态环境基本得到恢复;修缮古建11处、新建展览馆1座,复建仿古门楼1座等,黄埔村的传统建筑、古村风貌、精神文化得到保护和传承;实施大围院管理,治安案件、刑事案件同比下降25%,整治工程开展以来成功下访解决诉求86宗;整治后文物保护开发、改善民生、促进村社经济发展三者之间实现平衡发展;

成功经验

通过政府统筹的“三旧”改造专项资金,支持综合整治。广州市在“三旧”改造过程中,设立了“三旧”改造专项资金制度,从而实现了不同改造项目的统筹运作。在黄埔古村综合整治中,60%的资金来自于琶洲村改造收益的盈余。

回顾

聚焦广东旧改典型案例|广州恩宁路永庆街修旧如旧,建新如故

聚焦广东旧改典型案例|珠海富华里:都市综合体“工改商”样板

聚焦广东旧改典型案例|深圳华润城:广东最大城中村整体改造

聚焦广东旧改典型案例|猎德村:广州旧村改造第一个吃螃蟹者

聚焦广东旧改典型案例|广州民间金融街:再现“十里洋场”商业文化气场

聚焦广东旧改典型案例|广佛国际商贸城:重组土地权属关系

【指导】广东省自然资源厅

【出品】广东省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改造协会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产业智库  南方+房产频道

【整理】冯善书

编辑 邵玉梅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